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方法(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继续观察和记录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高度有关。
难点:总结和分析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准备:
标杆、温度计、日影仪、竹蔑或铁丝或电线(能湾成弧度就行)、手电筒、日出日落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师活动一、教学引入 1.播放日出日落的影像资料。 2.提问: 太阳每天从什么方向升起?在什么方向落下?阳光下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3.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二、科学探究1.讲解;我们一般用方位和高度来描述太阳的位置。描述太阳的位置首先选好参照物,然后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描述。2.组织学生到教室外选好参照物(如旗杆、房屋、大树等。)3.提示: (1)要站在同一地点观察; (2)学生拳头有大有小,高度可能有误差,这是正常现象。4.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出在参照物的什么方位和当时太阳的高度)5.组织学生观察教师立的标杆。(教师在早晨就立好标杆,每隔一小时,给标杆的影子画出长度和方向)6.提问:你从标杆的影子上发现了什么?影子的方向变化可能与什么有关?7.组织学生交流预测。 (1)影子的方向发生什么变化? (2)影子的长短发生什么变化?三、课外观察1.要求:a每天从早到晚太阳的位置。b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温度的高低都会发生变化。它们之间有无关系和规律,必须通过测量才能知道。2.方法:组装日影仪或用橡皮泥固定一根10厘米的小棒在白纸,放在阳光下。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并做标识。每隔一小时,画出物体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做好标记,记下当时的时间和温度,太阳和高度(拳头数)3.提示:观察记录延续一天;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学生活动1.观看日出日落的影像资料。2.根据问题进行解答。 3.随便说说。1.了解描述太阳的方法。2.阅读课本确定太阳的位置的方法。3.到教室外观察太阳。4.选好参照物。5.交流自己的发现。6.观察标杆影子的变化。7.交流自己的发现。(!)影子的方向变化。(2)影子的长短变化。8.预测:影子的方向变化和长短变化与什么有关?9.交流预测。1.了解观察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2.准备观察的相关材料。3.领取观察的表格。
附表格
时间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影长
温度
太阳高度
板书设计:
太阳和影子
太阳 影子
( 东 、 上午) (西 、 长)
( 南 、 中午) (北 、 短)
( 西 、 下午) (东 、 长)
第二教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探究 1.讲述:手电筒和竹蔑分别代表太阳和同样太阳运动的轨迹,在面桌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教师示范。 3.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二、交流观测的结果 1.谈话: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的任务一定完成的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2.组织讨论:从这些表格中和实验只你发现了什么? 3.组织交流。 4.小结: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三、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探究你知道了 1.了解实验方法。 2.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1.交流各组的记录。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交流。 4.学生畅谈体会。
板书设计: 太阳和影子 太阳运行 高度 高 低 自东向西 气温 气温高 气温低(东 南 西) 影子 影子短 影子长 自西向东 (西 北 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