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和平统一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和平统一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8 07:11:39

文档简介


《“一国两制”与祖国和平统一》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是怎样实现香港、澳门主权回归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平台,引领学生再现历史,探究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让学生既明白“是什么”,也明白“为什么”。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的内容,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含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三个问题。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掌握这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对国家强盛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3.“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香港、澳门回归是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的,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香港、澳门的主权回归。
【教学难点】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2.和平统一台湾的政策。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导入新课:同学们,1997年7月1日,那是一个令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日子,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的历史情景。
教师活动:投影仪展示香港回归时的相关音像资料;
香港回归祖国已快十年了,那么,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
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1)香港问题:19世纪,英国通过同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先后强行割占和租借
(2)中英较量
①中国立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阐明不承认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和通过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严正立场。
③中英谈判
时间:1982年9月——1984年12月
结果: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内容:
回归: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在同日把香港归还中国。
管理: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3)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第一任行政长官为董建华。
【易混混警示】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国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同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行割占和租借去的;
教师活动:投影仪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示意图及香港被侵占的历史过程。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
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确认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澳门回归
(1)谈判历程
①1986年6月,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开始谈判。
②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何厚铧当选第一任行政长官。
3.历史意义
(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的新时代。
(2)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竹作用。
体验阶段:
二、港澳稳定繁荣和发展的新局面
1.香港
(1)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及“非典”,中央政府采取措施,使内地与香港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促进了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巩固了香港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2008年,中央又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2.澳门:澳门回归后,迅速摆脱了回归前连续四年经济负增长的困境,走上了稳定、繁荣、发展的轨道。
导行阶段: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目的:中国共产党为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多年来紧张的军事对峙和人为隔绝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实际步骤,以缓和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关系系和平发展。
2.发展
(1)打破隔绝: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逐步放宽了对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允许台商通过第三地区到大陆投资设厂长达30多年的海峽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两党会晤: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的会见和会谈,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双方就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3)和平发展:2009年1月8日开始,两岸同胞苦盼了30年的两岸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终于全面实现,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和经济领域的广泛交流,推动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易混警示】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不同,港澳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遗留下的问题,而台湾问题属中国内战问题;港、澳问题涉及的是国家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课件20张PPT。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1)香港问题:19世纪,英国通过同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先后强行割占和租借
(2)中英较量:中国立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阐明不承认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和通过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严正立场。
激情阶段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与英国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3)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第一任行政长官为董建华。中英谈判
时间:1982年9月——1984年12月
结果: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回归: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在同日把香港归还中国。
管理: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易混混警示】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
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确认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问题的由来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③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2.澳门回归
(1)谈判历程
①1986年6月,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开始谈判。
②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何厚铧当选第一任行政长官。2.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与葡萄牙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问题的由来3.历史意义
(1)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的新时代。
(2)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竹作用。二、港澳稳定繁荣和发展的新局面
1.香港
(1)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及“非典”,中央政府采取措施,使内地与香港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促进了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巩固了香港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2008年,中央又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2.澳门:澳门回归后,迅速摆脱了回归前连续四年经济负增长的困境,走上了稳定、繁荣、发展的轨道。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目的:为了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多年来紧张的军事对峙和人为隔绝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实际步骤,以缓和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关系系和平发展。导行阶段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2.发展
(1)打破隔绝:1987年,逐步放宽了对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允许台商通过第三地区到大陆投资设厂,长达30多年的海峽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2.发展
(2)两党会晤: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的会见和会谈,实现了国共主要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双方就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2.发展
(3)和平发展:2009年1月8日开始, 两岸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终于全面实现,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和经济领域的广泛交流,推动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2005年4月连战访问大陆材料一:材料二:成都温江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经济园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大陆与台湾什么方面的交流?
2、材料二反映了大陆与台湾什么方面的交流?材料三:到台湾高雄大学就读的重庆西南大学交换生与台湾学生在一起。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大陆与台湾什么方面的交流?
4、以上三则材料共同体现出大陆与台湾的交流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台湾拥有“独有的某些权力”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台湾是否可以在国际上独立行使外交权?
3、台湾“搞自己的一套”是指什么?台湾“搞自己的一套”是否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讨论)?为什么?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