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道路。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道路;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保障;尊重每个少数民族是我们青少年应尽的爱国的责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学生通过探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道路;
2.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保障;
3.尊重每个少数民族是我们青少年应尽的爱国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
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导入新课:教师:民以食为天,许多人对吃的都非常关注甚至有研究。同学们,你最爱的食物是什么?(学生自由分享)
在这片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我们的同胞辛勤耕耘,幸福生活,创制出许多独具特色的食物,你们见过吗?(课件展示、酥油,烤全羊、酸汤鱼等。)
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它们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如同一朵朵绚烂的花朵,装点着祖国这座大花园。同学们一定还想了解更多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知识吧,今天,我们就去探寻我国的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之路。
讲授新课:第13课 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课件展示或板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56朵花,共饰大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课件展示或板书)
(教师展示《中四少数民族分布图》,图说历史,)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知识积累,仔细观察地图,提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地理因素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共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整体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如今,56个民族,如同56朵绚烂的花朵,共同装点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然而,回顾历史,55个少数民都曾与汉族一样有过一段苦难的历史,那么,祖国这个色彩纷呈的民族繁荣大花园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看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概括。)
1.实施背景: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拥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地区还并存着多种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束缚了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制度,使广大农民、农奴、奴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得到了解放。
3.民族区域自治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分别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由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依法管理本本民族内部事务。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成果:截止2015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占全国总面积的64%。
(4)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激发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促进了56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易混警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不是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地区。
体验阶段: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1.新型民族关系
(1)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意义: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2.民族风俗: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3.促进发展
(1)基础建设:国家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如“一五”计划期间的包头钢铁基地、克拉玛依油田等40个项目,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等5条铁路。
(2)经济扶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因地制宜、搞活经济的方针,采取增加财政补贴、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及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原因
(1)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少数民族地区全面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2)策略:坚持把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同自身的努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沿海或或沿边的特点,积极发展周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2.成果
(1)经济发展:生产总值较1978年增长了182倍,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水平。
(2)生活水平提高:当地人民特别是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西藏是全国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拉萨市多年被评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导行阶段: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自治区有哪些行政级别?目前我国有哪几个自治区??
学生讨论回答:?
(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行政级别分三级: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目前我国有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问题探讨:议一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共讨论交流回答如下:?
⑴既是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⑵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⑶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⑷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阅读完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1)解放后我国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目前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影响?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使我们认识到正是正确的民族政策铸成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在本课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如果在本课中能加入一些有关民族发展的视频资料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件16张PPT。激情阶段民以食为天,许多人对吃的都非常关注甚至有研究。同学们,你最爱的食物是什么?(学生自由分享)
在这片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我们的同胞辛勤耕耘,幸福生活,创制出许多独具特色的食物,你们见过吗?酥油烤全羊酸汤鱼 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它们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如同一朵朵绚烂的花朵,装点着祖国这座大花园。
同学们一定还想了解更多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知识吧。今天,我们就去探寻我国的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之路。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背景: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拥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地区还并存着多种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束缚了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制度,使广大农民、农奴、奴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得到了解放。3.民族区域自治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分别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由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依法管理本本民族内部事务。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成果:截止2015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占全国总面积的64%。
(4)意义:保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激发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促进了56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1.新型民族关系
(1)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
(2)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意义: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2.民族风俗: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3.促进发展
(1)基础建设:国家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如“一五”计划期间的包头钢铁基地、克拉玛依油田等40个项目,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等5条铁路。克拉玛依油田兰新铁路路线图(2)经济扶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因地制宜、搞活经济的方针,采取增加财政补贴、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及内地省市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原因
(1)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少数民族地区全面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2)策略:坚持把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同同自身的努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沿海或或沿边的特点,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导行阶段2.成果
(1)经济发展:生产总值较1978年增长了182倍,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水平。
(2)生活水平提高:当地人民特别是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西藏是全国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拉萨市多年被评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