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8 06:37:31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课文标题“爱莲说”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fán


zhuó
洗涤
xiè
亲近而不庄重
xiǎn

读一读
敦颐







dūn

fán

zhuó
lián
xiè

xiǎn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
fán多
唐朝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助词,的
自从
当世的人

仅,只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沾染
zhuó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竖立
xiè,亲近而不庄重
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

表转折,却
更加
唯独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
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笔挺洁净地竖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表转折,却
不译
长藤蔓
长丫枝

挺立的样子
清水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yī叹词,唉
Xiǎn

应当
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还有什么人呢?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听说

一、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
二、一词多义: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

予谓菊
何以谓之文也
三、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归类整理、记忆
值得
可以
认为
(谥号)称作
竖立
植物,种植

新鲜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节)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问题一:作者爱莲花什么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问题二: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
哪些美好形象?
结合上面两幅图说说莲的美好形象
(或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莲花的?)
美好形象一:
出淤泥而不染

生长环境:
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
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香气:
香远益清
正直
芳香
美好形象二:
美好形象三: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风度:
清高
问题三: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
花的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
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君子的高尚品质
托物言志
问题四: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
美好的品质。
品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必须解决的三个递升性问题
“托何物”
托物何”
“言何志”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
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令人敬重
问题五: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
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陶渊明为何爱菊?
世人为何爱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
隐逸者
富贵者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君子
不消极避世
能洁身自好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而“予独爱莲”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
秋季开花
迎寒斗霜
清高避世
品原夸富贵
职本重王侯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花色艳丽
雍容华贵
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
(鲜)
(众)
(无)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托物
言志
(正衬)
(反衬)
(突出)
赞美惋惜
十分鄙视
情有独钟
以花喻人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7、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两种观点各有道理。第一种强调了人的主观努力的巨大作用;第二种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无论同意哪一种,都应言之有据。
8、《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思想内容到表现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两文的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结构上,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陋室铭》开头两句设两个比喻,引出第三句,以山水引出陋室。《爱莲说》开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特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两文开头以宾衬主,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两文都从多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作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室外景色、朋友交往和思想情趣等三个方面刻画了陋室主人的胸襟、气度,由表及里。《爱莲说》从七个角度描写莲的可爱之处,比喻君子的品格。
两文结尾同样含蓄隽永。《陋室铭》引证典故得出“何陋之有”的结论。《爱莲说》结尾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不同作用进行评价,不仅肯定了莲花的品质,也点明了莲花的比喻义,表达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在思想内容上,《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表现了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都表现了作者傲岸清高的思想。
在写作特点上的共同之处是托物言志。《陋室铭》借陋室传达自己讲究道德修养的思想。《爱莲说》借莲花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情操。
9、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作业《爱莲说》教案
执 教 者
班 级
八年(
)班
时间





《爱莲说》(周敦颐)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背诵并能正确翻译古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
2、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来疏通文意;
3、合作探究本文内容;
4、相关练习巩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二)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重在疏通课文)
(一)导入: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
(二)解题和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本文题目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感知课文
1、听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扫清生字词

fán

zhuó
lián
xiè


xiǎn


淤泥

清涟
亵玩
隐逸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四)学生根据注释来翻译课文(本课重点)。
(五)练习巩固。《学生周报》68面的积累运用。
(六)布置作业:1、练习册54面的积累运用
2、背诵《爱莲说》
第二课时(重在分析内容和写法)
一、温习导入
1、字词回顾
2、齐读
3、重点讲解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句型为“……,……也”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
(2)倒装句:
“菊之爱”,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爱菊”

“莲之爱”、
“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二、
探究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①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
“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借物喻人)
3、请用“‘(原文句子)’比喻君子的(品格)”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洁品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仪态,令人敬重);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映衬的作用。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
(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
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
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流露出
作者鄙视的情感。
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
(三)把握主旨(托物言志)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对照板书,齐背课文。
三、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四、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造句: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
五、作业布置
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
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附:板书



周敦颐





——
隐逸者
(正衬)
莲——
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