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4.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指导】
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百分率、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实际问题。再如,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3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8课时
【知识结构】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进一步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3+2= 2+7= 4+5= 3+4=
7-3= 9-4= 6-3= 8-2=
学生回答时,要强调计数单位。如3+2,是3个一加2个一,得5个一,3+2=5。7-3,是7个一减3个一,得4个一,7-3=4。
2.复习数的组成。
(1)8个十是( )5个十是( )
(2)60里面有( )个十90里面有( )个十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出示动物运动会课件。
师:今天小动物要在森林公园举办运动会,准备的奖品是小皮球,每盒10个,一共6盒,十个十个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皮球?
学生高兴地数出: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一共有60个小皮球。
师:对!一共有60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出示课题)
2.教学例1:整十数加整十数。
出示例1情景图。
师:同学们,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老师在给小朋友发书。
师:桌子上有多少书呢?
生: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师:观察得很仔细。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很好!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桌上摆。
师:谁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摆的?
生:左边先摆出1捆,右边再摆2捆。求一共有多少根?
师: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计算?(边画集合圈,边板书)
生:10+20=
师:10+20应该怎么算呢?请先想一想,再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生1:我是这样想的,10是由1个十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10+20”是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3个十是30。
板书:10+20=30
生:我是这样想的:1加2等于3,所以20加10等于30。
板书:2+1=3
10+20=30
3.教学例1: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10+20=30。想一想:
30-10=
师:我们还是先用小棒摆一摆。
一名学生到黑板摆,其余学生看着他摆。
师:应该怎么摆呢?
生:先摆3捆小棒,去掉1捆,现在还有多少根?(学生可能拿走1捆,这时老师追问)
师:去掉1捆,怎样表示?(画虚线图)
师:现在还有多少根?怎样计算?(用减法计算)列式:30-10=
师:计算减法时,怎么想?
生:我是这样想的:3个十减去1个十,是2个十,2个十是20,所以:30-10=20。
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
齐读:20+10=30,30-10=20。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请同学们看图列出一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投影片)40+20=6060-20=4060-40=20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是60。6个十减去2个十是4个十,是40。6个十减去4个十是2个十,是20。
2.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的第2题。本题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法的对比练习。上、下两题是一组,使学生看到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完成每一组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3.凑百练习。师生对练或两个同学对练:一人说30,另一人答:70;一人说60,另一人答40。
4.游戏:邮递员送信。
在黑板上贴小兔、小象、小熊、小猴四个信箱,发给每人一张口算卡片,心算出得数。老师说:“请大家给小兔家送信。”学生迅速将手中相应得数的卡片放到小兔的信箱里,做完后集体订正。
答案:
1.60 40 20
2.5 9 2 4 50 90 20 40
3.略
4.略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可以用多种方法。可以十个十个地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想出计算结果。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它是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10+20,计算时要想: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义,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打下基础。
在复习准备中,为了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安排了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复习数的组成两个内容。突出了计数单位“一”,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
新授课的内容共分三个层次,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再通过看图列出一加两减算式,最后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由于所学知识比较容易,基本上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学,关键之处给以提示。学习过程也是先从摆小棒、看图到看见试题说“怎样想”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寓教于乐。在计算能力上通过练习,应该达到见式脱口而出(得数)准确无误的程度。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练习十四的第4~5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题目。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正确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兴趣。
【复习导入】
1.复习。
(1)口算。
20+60= 80+10= 20+50=
70-20= 60-30= 90-50=
(2)口算。
3+2+3= 1+3+4= 7+2+10=
8-5-2= 6-2-3= 15-5-2=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那么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你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用上面复习的两个知识来继续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探究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出示下面两题。
2+3+4= 9-4-3=
这两道题应该怎样计算?
生: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算。
师:如果把上面这两道题改成下面两题,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小组先讨论一下。
板书:20+30+40=
90-40-30=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生:20+30+40先算20加3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90-40-30先算90减40等于50,再算50-30等于20。
师:很有道理!
2.比较、总结。
师:请大家观察并比较一下:20+30+40和90-40-30与2+3+4和9-4-3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1:2+3+4和9-4-3都是一位数的连加、连减。
生2:2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是整十数连加、连减。
师:对,我们再来比较一下2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与2+3+4和9-4-3这两题的计算方法,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都是连加、连减式题,分两步来计算。运算顺序相同。20+30+40和90-40-30是把几个十连加、连减,而2+3+4和9-4-3是把几个一连加、连减。
3.知识运用。
用投影出示图文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条件)、数据。学生说图意。(猴妈妈有50个花生,小黄猴要10个,小棕猴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50-10-20、50-20-10。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课堂作业】
1.口算。
30+20+10= 70-30-40= 50+20+20=
80-30-10= 90-50-20= 30+10+20=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再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怎样计算整十数连加、连减式题。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两组习题。
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此题重点练习解决问题,题中除了提出让学生独立解决的实际问题外,还要求学生让自己根据画面提供的事例数据,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第(1)(2)两个问题,再让学生利用画面资源完成第(3)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不要求学生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足够时间提出问题,锻炼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4.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四的最后思考题。本题是思考题,难度较大,估计学生填写会有一定困难,练习时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首先,让学生明确要求:把5个数填入5个圈里(每个数填一次),并且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其次,在填写方法上可作适当提示,填写方法很多,不管学生怎样填,只要正确都可以。练习时可提示学生先在图的中心圈出一个数,这样便于后面思考,最好先在中心圈里填“30”,然后依次在每条直线上的另外两个圈里去凑“和相等”的另外两个数,即可按要求填出合适的数。答案:
1.60 0 90 40 20 60
2.8 2 80 20
3.(1)50+30=80(元)
(2)100-(50-30)=20(元)
(3)略
4.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连加、连减混合等计算式题。它们的运算顺序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题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是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过的连加、连减和加减计算方法和顺序迁移到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之中。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再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怎样计算整十数连加、连减式题。教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