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蜀相》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8 19: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第三高级中学
语文组:车俊谣
蜀 相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
《望岳》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春望》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以意逆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他身处安史之乱期间,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他有“诗圣”之称。
   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 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时期(731—745 )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的浪漫生活 《望岳》
二、 35至44岁,困居长安时期(745—755 ) 仕进无门,困顿十年 《兵车行》、《丽人行》
三、 45至48岁,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 )
安史之乱爆发《春望》、“三吏”、“三别”
四、 48至59岁,西南飘泊时期(760—770 )
逃难、漂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秋兴》
安史之乱(755——763)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像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蜀 相
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拓展(炼字)——分析诗眼题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寂寞和感伤
寄寓
冷清寂寥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


——独自
——白白地
意境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1)解字
(2)解句
(3)答手法
(4)意境/感情
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步骤3
步骤4
步骤1
步骤2
拓展(炼字)——分析诗眼题型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1,解释字 2,解释话。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英雄泪满襟
这英雄也包括着作者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杜甫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武侯庙
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思考:将《蜀相》与本诗相比较,两首诗的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将《蜀相》与本诗相比较,两首诗的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1.蜀相:诗人自比的成分较多;
武侯庙:全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
武侯庙: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情。
3.蜀相: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
武侯庙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作业:
1.积累炼字题型的答题方法。
2.熟练默写《蜀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