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命离不开水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根据需要,从更多的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知识: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2.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科学知识
1.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3.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4.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不知道动植物生长、繁殖以及家庭、农业、工业、等领域离不开水。
层次2:学生能简单了解水的作用。
层次3: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水的作用。
探究能力
层次1:学生无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层次2:学生能用一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层次3: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并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教学材料: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记录纸、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小尺。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一、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全面提升水的重要性认识。1.教师提出讨论内容:水有什么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要求说得越多越好,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及时的写或画在白纸上。2.每组代表把纸张贴在黑板上,并作介绍。学生评比哪一组水的作用说得多,说得好。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补充水的作用。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动物、植物、人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1.学生在上本课之前对水的作用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但都是琐碎的,这部分内的教学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用看、说、写、画等方法将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较完整的体系中,使学生领悟“生命离不开水”的真正内涵。
探索和调查 二、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发现植物体内的含水量。1.教师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挤”出植物体内的水,想的办法越多越好。2.学生讨论:如何比较植物体内水的含量。3.每组选择几种方法“挤” 出植物体内的水,并进行比较。4.学生活动后的汇报:哪些植物含水较多?哪些植物含水较少?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活动时所用的植物应选择含水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学生容易“挤”出水来,也便于比较。2.“挤”水的方法很多,教师可在课前提供给学生“挤”水的工具,如纱布、菜刀、切菜板、榨汁机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具,但这里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3.关于水量的比较,如果能将水“挤”在烧杯里进行比较最好,但要注意进行比较的植物的量大致要差不多,如果不能明显地将水“挤”在烧杯里的话,可以以餐巾纸的潮湿程度来比较。4.在教学时,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地方有水,目的让学生明白除了植物体内有水外,动物体内也有水,例如鸡蛋里有水,人体内也有水等。
回顾和解释 三、在涂色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人体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 1.教师提问:有谁知道我们人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吃的鱼、鸡蛋等含有多少水吗?2.学生猜测。3.学生用淡蓝色的水彩笔表示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在教学时,2.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食物含水量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得更深入、更多一些。
4.讨论:你看了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有什么想法,或你想说些什么吗? 3.教师应说明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用一个圆来解释,但不能耗时太多,目的只是让学生看懂,而不是会算百分数。
四、通过亲自观察,发现植物每天要“喝水”,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教师出示小草,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2、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器材?如何保证容器中的水是被小草喝掉的呢?如何设计实验装置?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分组安装实验装置,并讨论:怎样知道小草“喝”了多少水呢?5、布置课后观察作业,并将每天的观察结果记录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连续观察一周小草每天“喝”了多少水,从而使学生在对小草的呵护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2.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小,所以平时教师要加强督促和管理。最好在学生明白装置原理的基础上,在教室里安放装置。然后,将其摆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这样便于学生天天观察和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