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范进中举(课件+练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六课 范进中举(课件+练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8 17:42:43

内容文字预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范进中举》练习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指出下列字音、字形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带挚(qiè):提携。 契约(qì):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B、作揖(yì):旧社会通行的一种拱手礼。 编辑(jí):对资料或作品进行整理加工,也指做这种工作的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C、省俭(shěng):节约,不浪费。 不省人事(xǐng):不明白事理,不懂事。
D、踹(chuài):踩,踏,脚底向外踢。 揣(chuǎi):藏在衣服里。
2.选出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狗血喷头 果不奇然 千恩万谢 凶神恶煞
B、我自倒运 不屑至辩 连登黄甲 体面相貌
C、打躬作揖 兀自拍掌 迷了心窍 谨具贺仪
D、不由分说 何消吩咐 痴心枉想 权且收着
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是( )
A、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指写文章的功夫)
B、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顾虑)
C、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说话尖刻)
D、像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的正人君子,也不枉了!(交结)
4.对下面各句表现的人物性格有误的一项是( )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表明胡氏对丈夫病情的关心和考虑怎样治病的心理。21教育网21教育网
B、“当下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这几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21·cn·jy·com
C、“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几时才得好?’”这句表现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心理。2·1·c·n·j·y
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有意图的虚伪性格。2·1·c·n·j·y【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课文中写张乡绅“拜新中的老爷”时,先写一个“体面的管家”送来大红金帖,其作用是(  )
A、表明这位曾做过知县的张老爷待人文雅有礼。
B、表明这位曾做过知县的张老爷尊敬新中的举人。
C、表明这位曾做过知县的张老爷的身份和派头。
D、表明这位曾做过知县的张老爷想巴结新中举的范进,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6.将下列句中的病句找出来,并改正。
①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农村教育从根本上得到了好转,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质量、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④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
二、阅读理解

周丽萍吃过早饭,走出家门准备上班。她看了看天,心里想着,带不带雨伞呢?正在犹豫时,邻居同单位的张大姐,正拿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笑眯眯地向她走来,张大姐一晃,说:“周姐,我带上了。”接着挽着周丽萍的手,俩人有说有笑地向单位走去。
最近一段日子,周丽萍自己也不大明白,无论是雨天还是骄阳高照的晴天,她上班下班都常有人帮她撑伞,红的、青的、花的、各种颜色的雨伞,不时地在她头上更换。
“周姐,我家住房问题,有劳你丈夫帮忙。”撑红伞的人说。“周嫂,我爱人工作调换的事,麻烦你在你爱人面前多美言几句。”撑黑伞的人说。“主任夫人,那件事就拜托你了。”撑花伞的人说。当初,周丽萍对别人为她撑伞,心里感到不舒服,后来,她感到是一种光荣。久而久之,也就自然了。2-1-c-n-j-y21cnjy.com
这天下班,天突然间下起雨来。周丽萍站在门口盼着别人给她撑伞。那红色的、黑色的、青色的个个都从她身边匆匆而过,一个人也没给她撑伞。雨越下越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还要赶回去接孙女。怎么办?突然,传达室的刘伯从屋里拿出自己的伞,送到周丽萍的手里,说:“周嫂,以后还是自己撑伞好。”  21*cnjy*comwww.21-cn-jy.com
周丽萍接过雨伞,不知说什么才好,心里油然生起孤独的感觉。但她马上释然了:以后假使遇到雨天忘记带伞,退休后的丈夫应该是有时间替她送来的。www-2-1-cnjy-com
(原载《福州晚报》 1999年6月 7日)
7.这篇小说的叙事明线是_______,暗线是周丽萍丈夫的沉浮。小说所涉及的自然环境有_______,也有________。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都集中在周丽萍从单位到_______的路上。
8.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
A.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B.表现它的象征意义或烘托主题。
C.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
9.这篇小说着墨最多的人物是_____,主人公(作品着力表现的人物群体)是:_____。
10.本文故事发展的背景,没有正面写出,而是隐藏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侧面表现出来的,这个背景有两方面,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这两组隐含的画面恰巧构成鲜明的对比。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11.文中人们为周丽萍撑伞和不撑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对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C  
2.C  
3.D 相与是结交的意思。
4.B  
5.C  
6.①“壮烈”是褒义词,而搏斗为敌我双方,所以将它改为“激烈”。
②“教学设施”应为“改进,改善”之类的词语,而不能用“提高”。
③“工夫”不属于美术品,应删去。
④“严重”修饰“监督”不当,应改为“严厉”。
7.伞  雨天  晴天  家门口 单位
【解析】小说一般有以人物为线索的,有以事件为线索的,有以物品为线索的,有以地点为线索的,有以时间为线索的,有以感情为线索的等。小说线索的作用一般是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有的小说还有暗线,它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也还有小说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看似没有关系,却处处相关联。这篇小说明线是伞,暗线是周丽萍的丈夫的升职退休。
8.C
【解析】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作用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这天下班,天突然间下起雨来”,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故选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周丽萍 为周丽萍撑伞的人
【解析】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要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判断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反映市民阶层的势利。揭示不正当之风的公开盛行和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及权势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这个主题是通过为周丽萍撑伞的那群人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虽然周丽萍这个人物着墨最多,但主人公却是为周丽萍撑伞的那个人物群体。
10.周丽萍的丈夫升官 周丽萍的丈夫退休
【解析】了解小说的背景有的明写,有的却暗含在人物描写之中。对于后者,我们要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从侧面把握故事的背景。这篇小说主人公给不给周丽萍撑伞,是因为周丽萍的丈夫是升职还是退休。因此周丽萍丈夫的升职退休是小说的背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范进中举》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
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
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合作探究法:
同桌讨论交流,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封建社会,贫寒子弟要想出人头地,惟有走科举之路。“学而优则仕”,一朝高中便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有诗为证“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命运的巨变带来的到底是悲还是喜?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去看看范进的遭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文学常识
1.基本常识。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21·cn·jy·com21教育网
2.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出身于累代科甲的家族,在和官绅、名流、清客、膏粱子弟、举业中人的交往中,看透了他们卑劣的灵魂、无耻的行径,加上他的生活由富而贫,那些人翻云覆雨的嘴脸就更容易察觉,对功名利禄由热衷而冷淡。他所处的时代是清朝的前期,科举制是清王朝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有力工具,影响广,危害大。许多的知识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追求功名利禄,成为了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小人。他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用讽刺的手法写了《儒林外史》。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3.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4.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2·1·c·n·j·y21cnjy.com
5.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由县里考试,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21·世纪*教育网2·1·c·n·j·y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2-1-c-n-j-y2-1-c-n-j-y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21*cnjy*com21*cnjy*com
三、积累字词
1.生字注音
腆(tiǎn)着 踹(chuài) 绾(wǎn)
带挈(qiè) 星宿(xiù) 权变(quán)
2.新词解释。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成为秀才。
带挈:提携。
浑家:妻子。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四、结构层次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2.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可分为几层?
讨论并归纳:第二部分分成三层。
第一层(3~5),讽刺了世态炎凉,刻画了范进发疯后的丑态。
第二层(6~10),写范进发疯后,乡邻们请胡屠户“打”醒范进以及胡屠户对新贵人的奴颜婢膝。这段课文主要讽刺了胡屠户的势利、无耻。21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三层(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访以及范进骤然富贵的情形。这段课文讽刺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也讽刺了张静斋的狡猾以及胡屠户见钱眼开的丑态。
五、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勾画圈点,作批注)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称他为“现世宝”、“没用的人”,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马上变换了称呼,称之为“贤婿”、“老爷”、“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21cnjy.com21·cn·jy·com
2.范进中举后,周围人有什么反应?
他的岳父从以前看不起他变得对他恭维,邻居们也从变得对他家帮助,实际上都是因为他中举后人们开始巴结他,与之前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世态之炎凉和科举制度的毒害。
3.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
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同县名流称兄道弟,一副人上人的作派,不过是个利禄之徒,为人的境界是很低的。范进的形象,反映了旧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之卑微,揭露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六、课堂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范进中举
苏教版 八下
第一课时
文学常识
积累字词
整体感知
结构层次
课堂小结
导入新知
PPT模板下载:www./moban/ 行业PPT模板:www./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jieri/ PPT素材下载:www./sucai/
PPT背景图片:www./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word/ Excel教程:www./excel/
资料下载:www./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kejian/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导入新知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1.基本常识。
文学常识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出身于累代科甲的家族,在和官绅、名流、清客、膏粱子弟、举业中人的交往中,看透了他们卑劣的灵魂、无耻的行径,加上他的生活由富而贫,那些人翻云覆雨的嘴脸就更容易察觉,对功名利禄由热衷而冷淡。他所处的时代是清朝的前期,科举制是清王朝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有力工具,影响广,危害大。许多的知识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追求功名利禄,成为了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小人。他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用讽刺的手法写了《儒林外史》。
2.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作品简介
文学常识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4.科举制度
文学常识
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5.科举考试
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由县里考试,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
文学常识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5.科举考试
文学常识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5.科举考试
文学常识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5.科举考试
文学常识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5.科举考试
文学常识
qiè
tiǎn
xiù
quán
wǎn
带挈
腆着
星宿
权变

积累字词

chuài
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成为秀才。
提携。
妻子。
过分忠厚。
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随机应变。
当作外人看待。
果然不出所料。
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
进学:
带挈:
浑家:
烂忠厚:
闯将来:
五更鼓:
权变:
见外:
果不其然:
积累字词
1.《范进中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结构层次
 2.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可分为几层?
第一层(3~5)
讽刺了世态炎凉,刻画了范进发疯后的丑态。
第二层(6~10)
写范进发疯后,乡邻们请胡屠户“打”醒范进以及胡屠户对新贵人的奴颜婢膝。这段课文主要讽刺了胡屠户的势利、无耻。
第三层(11~12)
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访以及范进骤然富贵的情形。这段课文讽刺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也讽刺了张静斋的狡猾以及胡屠户见钱眼开的丑态。
结构层次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称他为“现世宝”、“没用的人”,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马上变换了称呼,称之为“贤婿”、“老爷”、“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
初读感知
 2.范进中举后,周围人有什么反应?
  他的岳父从以前看不起他变得对他恭维,邻居们也从变得对他家帮助,实际上都是因为他中举后人们开始巴结他,与之前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世态之炎凉和科举制度的毒害。
初读感知
 3.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
  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同县名流称兄道弟,一副人上人的作派,不过是个利禄之徒,为人的境界是很低的。范进的形象,反映了旧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之卑微,揭露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
初读感知
常识——
小说——
作品:
作者:
背景:
人物:
主要故事情节:
吴敬梓
《儒林外史》
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发疯
范进、胡屠户
课堂小结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一题。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范进中举》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
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
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合作探究法:
同桌讨论交流,通过对《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了解了《范进中举》的故事内容,这节课来进一步探讨小说的主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精读研讨
仔细阅读课文第五到和八段,研讨下面的问题:
1.这几段文字写的什么内容,主要写的是谁?
这几段写的是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治疯。主要写的是范进。
2.说说其中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各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范进的,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正面描写了范进的语言、动作。
(1)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简直不敢相信,惟恐是梦)
(2)“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得到确认后,极度兴奋,一“拍”一“笑”,意味深长)21cnjy.com21cnjy.com
(3)忽然一跤跌倒,不省人事。醒过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受不住了。“好”,几十年的屈辱和痛苦结束了!“中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到手了!)
(4)他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真是丑态百出,可悲可叹!)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作用: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侧面描写了众邻居及范进家人、胡屠户的反应。众邻居送米送酒,极力献殷勤,飞奔着去的范进,去迎胡屠户,报录的想出治疯的“妙”计,老太太哭、娘子愁,众人劝胡屠户为范进治疯等。  21*cnjy*com2-1-c-n-j-y
作用:通过侧面描写,烘托闹剧氛围,突出了范进身份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强化了文章的讽刺效果。【来源:21cnj*y.co*m】【出处:21教育名师】
三、人物探究
1.范进中举前后,有哪些变化?
中举前 中举后
吃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胡屠户:送肉
住 茅草棚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50两
地位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无人理会无人帮助 胡屠户奉承恭维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张乡绅拜访拉拢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有什么变化?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现世宝”(随意辱骂);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称他为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夸赞讨好)。
范进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厉声训斥);范进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阿谀奉承)。21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对比效果:
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3. 小说刻画张静斋这一人物有何意义?
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四、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
(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21·cn·jy·com21教育网
(2)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www.21-cn-jy.com21·cn·jy·com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语言行动前倨后恭的表现。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二、夸张手法。
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
三、细节描写。
小说通过典型细节描写揭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一伸一缩,一攥一揣,活画出胡屠户的虚伪与贪吝。
胡屠户跟在范进后边低着头扯衣服皱的细节,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副溜须拍马的奴才相。
五、主题讲究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1·c·n·j·y2·1·c·n·j·y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形象地说明了科举制度是套在封建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是戕害人心、败坏社会风俗道德的毒剂。2-1-c-n-j-y21*cnjy*com
3.小说主题思想是什么?
课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六、拓展延伸
还有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出处:21教育名师】【来源:21cnj*y.co*m】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至第四题。
2.课下阅读《儒林外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范进中举
苏教版 八下
第二课时
精读研讨
人物探究
艺术特色
主题探究
拓展延伸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了解了《范进中举》的故事内容,这节课来进一步探讨小说的主题。
新知导入
 1.这几段文字写的什么内容,主要写的是谁?
  这几段写的是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治疯。主要写的是范进。
仔细阅读课文第五到第八段,研讨下面的问题:
精读研讨
 2.说说其中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各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范进的,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正面描写了范进的语言、动作。
精读研讨
动作、语言描写 简析
(1)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简直不敢相信,惟恐是梦
(2)“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得到确认后,极度兴奋,一“拍”一“笑”,意味深长
(3)忽然一跤跌倒,不省人事。醒过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受不住了。“好”,几十年的屈辱和痛苦结束了!“中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到手了!
(4)他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真是丑态百出,可悲可叹!
精读研讨
  正面描写了范进的语言、动作。
   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作用:
正面描写
精读研讨
  侧面描写了众邻居及范进家人、胡屠户的反应。
  众邻居送米送酒,极力献殷勤,飞奔着去的范进,去迎胡屠户,报录的想出治疯的“妙”计,老太太哭、娘子愁,众人劝胡屠户为范进治疯等。
   通过侧面描写,烘托闹剧氛围,突出了范进身份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强化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作用:
侧面描写
精读研讨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用  
地位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
 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茅草棚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范进
人物探究
讽 刺
胡屠户
范进中举前
范进中举后
欺贫爱富、庸俗势利的市侩性格
对比
随意辱骂
夸赞讨好
厉声训斥
阿谀奉承
恭敬
倨傲
人物探究
张静斋
 3. 小说刻画张静斋这一人物有何意义?
  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人物探究
 1.对比手法。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2)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艺术特色
 2.夸张手法。
  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
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
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艺术特色
 3.细节描写。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一伸一缩,一攥一揣,活画出胡屠户的虚伪与贪吝。
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副溜须拍马的奴才相。极具讽刺效果。
  胡屠户跟在范进后边低着头扯衣服皱的细节。
艺术特色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1)社会原因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
  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主题研究
 2.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形象地说明了科举制度是套在封建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是戕害人心、败坏社会风俗道德的毒剂。
主题研究
 3.小说主题思想是什么?
  课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主题研究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课堂小结
   还有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它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范进就是一例子。
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至第四题。
2.课下阅读《儒林外史》。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