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明显不同开篇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美术出版社理想之美第一部分焦点透视
——崇尚理性真实的世界你认为美术家是运用什么观察方法表现自然的?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探究·交流这张照片是在什么位置拍摄的?·作品《溪山行旅图》又是从何视角描绘这种山景的呢?
·画面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远景近景中景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崇高之美来自精准的构图完整的世界散点透视
——个人情感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高山仰止 密密麻麻的雨点皴折带皴斧劈皴披麻皴国画中用线条来表现山石肌理的技法叫皴法。各种皴法表现山的质感皴法:
斧劈皴
披麻皴
荷叶皴
雨点皴
………大自然的永恒巨碑主山放在正中央早春图 郭熙 北宋画作右上有乾隆皇帝御题诗:
“树才发叶溪开冻,
楼阁仙居最上层。
不藉柳桃闲点缀,
春山早见气如蒸。”卷云皴
墨色人在山水中活动师法自然早春图 郭熙 北宋章法布局充满“空气感”的山早春图 郭熙 北宋北宋郭熙
将山水画的透视归纳为“三远法”,
表现繁复的崇山峻岭。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林泉高致︾ 宋 郭熙 高远法
自山下而仰望
山巅,谓之高远。
——崇高之美深远法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幽深之美平远法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萧湘图 董元(五代)——平缓之美北宋郭熙的“三远法”
在理论上,阐明了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三种不同的空间处理和由此产生的意境美、章法美。中国山水画运用独特的视角和水墨虚实之美,表达出作者意中之境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运用“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理想山水学画山水画第二部分画山石
小口诀:
一勾
二皴擦
三染
四点一
勾二皴擦四点三染艺术实践:
完成一幅山水画,体会其中笔墨和意境。《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我评价感悟山水画之美第三部分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意境、格调、和气韵。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