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历史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历史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30 08:3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 课题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 7 课时 总第 7 课时 课型 新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背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乐探(5分钟) 学生自主预习课本熟悉课本内容用双色笔标出会的和不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基础: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 问题的大讨论背景:①人们要求对“ ” 中的 进行平反,纠正错误②《人民日报》等提出了“ ”的方针意义:是人们认识到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召开: 年12月,在北京召开内容: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的“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 、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政治上停止使用“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开启了我国 历史新时期。二、拨乱反正1、平反冤假错案:(1)全面展开: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者迫害的民主人士和 等也恢复了名誉(2)最大冤案: 年,为 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指导思想: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顺利完成。
乐研(5分钟) 根据预习回答下列问题(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乐拨(2分钟) 教师点拨下列问题(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思想上----确立了 、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政治上-----停止使用“ ”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乐展(2分钟)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2、200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是讨论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5、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前者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封建残余 B.前者使中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C.后者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6、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 )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
乐测(5分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你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里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的,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材料一的这段话针对了哪一错误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建国以来以什么事件为典型代表的“左”倾错误?根据材料二概括,这次会上党的工作重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据材料二,这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指导作用?
知识网络构(10分钟)
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