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3-29 09:16:03

文档简介

8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www.21-cn-jy.com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可分三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感受物品有轻重之分,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秤去称,从商品的包装标示可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要用克或千克作单位。21·cn·jy·com
第二层: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时可多为学生提供几种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为了和国际接轨,向学生介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约是1克、1千克的物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来源:21cnj*y.co*m】
第三层:为学生提供称量的机会,介绍一些常用的秤,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及质量观念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在操作中巩固,在实际应用中掌握。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教材第101~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架天平、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几粒黄豆
学生:四人小组一袋食物(10克胡椒粉、100克方便面、50克薯条)
四人小组一个信封(一粒黄豆、1枚1角硬币、1颗牛肉糖、1个果冻)
每人一枚2分的硬币和质量为1千克的实物
【情景导入】
介绍工具,引入课题
先让体重、身高有明显差距的两名同学在黑板前站一站。
师:看着他俩你们想说什么?
生:(小明比小刚高。)(小明比小刚重。)
师:小明比小刚高多少呢?
生:20厘米、15厘米、22厘米……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谁估计得最准呢?
生:用尺子量。(请学生来量,并出示结果为15厘米)
师:是呀,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高多少,我们可以用工具——尺子去量,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那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重多少,该怎么办?要用到什么单位呢?
生:用秤来称,要用到重量单位。
(学生说出了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磅秤、天平等,教师有的就出示实物,没有的就出示图片,学生还说秤上有像尺子上一样的刻度和单位。)
师:关于质量单位你又知道什么?(千克、克、吨、斤、公斤、两)
师:公斤、斤、两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千克、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一起先来研究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就留到今后去学习。板书出示:克和千克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授】
动手操作,实际感知
1.建立1克的概念
(1)设疑:请小朋友拿出2分硬币,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想知道它有多重吗?用什么秤比较好呢?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们将2分硬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右边的托盘里放上1克重的砝码,天平的左右两边基本平衡了就说明2分硬币的重量约是1克。21教育网
(3)巩固概念。
每名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从信封里摸出大约重1克的实物吗?你能摸出比1克轻一些的实物吗?比1克重一些的呢?比1克重得多的呢?21cnjy.com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天平验证得出:1枚2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1粒黄豆比1克轻一些(1克黄豆大约有5粒),牛轧糖比1克重一些,果冻比1克要重得多。www-2-1-cnjy-com
2.感知几克
师:一枚2分的硬币重1克,两枚重多少?( 同学合作掂一掂)10克需要几枚2分硬币?
师:这儿有三样东西(胡椒粉、方便面、薯条),分别重10克,100克,50克,猜猜看什么东西是100克?什么东西是10克?【版权所有:21教育】
(先让学生猜,老师不要急于宣布结果。然后,让学生从四人小组的食品袋里拿出物品,每个小朋友先掂一掂,再猜猜,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猜对了。)
师:通过刚才的两次猜想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们要知道物体的重量,不能光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而是要用手去掂一掂。
师:我这里有一个鸡蛋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有多重吗?
(请几个小朋友掂一掂,看看它们分别和什么食物的重量差不多,然后用秤称一称,得到鸡蛋大约重60克,和薯条差不多,梨大约重100克,和方便面差不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感知“1千克”
师:能把你们重1000克的东西借老师用一用吗?
(师生合作,一边数一边放,100克,200克,300克,……900克,1000克)
师:1000克可以写成1千克。(边说边写板书。)
师:那么,3千克与3000克哪个重?哪个轻?为什么?
师: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带来的1千克物品?
(生带来的有一袋白糖1千克,2袋500克洗衣粉,4袋250克盐,还有的带了1千克的苹果,但苹果个数不等……)2-1-c-n-j-y
师:奇怪了,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怎么有的是6个,有的是8个,有的只有4个啊?
生:老师,我的苹果和他们的苹果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的大,只有4个,他们的很小,有10个呢。
师:是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怪不得白糖、盐、洗衣粉它们虽然都是1千克,但数量也都不同,1千克白糖只有1袋,1千克洗衣粉有2包,1千克盐却有4包,原来也是它们每一包的重量不一样的缘故。21*cnjy*com
4.感知几千克
师:2千克有多重呢?3千克呢?4千克呢?如果把我们每个人带来的都合起来有多重?
师:你的体重是多少?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
【课堂作业】
1.在○里填上“<”、“>”或“=”。
1千克○1000克
3000克○2千克
5千克200克○2500克
8千克○7900克
2.趣味题
昨天,聪聪也学习了“克与千克”的知识,回家后他根据所学知识写下了这么一篇数学日记:
5月18日 晴
放学了,我背起3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走进家门就看到妈妈已经给我放好了大约250千克重的大苹果,放下书包我就狼吞虎咽地把苹果吃了下去。然后,我拿出重100克的作业本和重10千克的铅笔开始认真地做作业了,刚做完作业,体重100克的胖爸爸回来了,他手中还拎了个6千克重的西瓜呢,我兴奋地叫着:“哇,我爱吃的西瓜来了,我又可以吃西瓜了!”爸爸说:“你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半个西瓜你的体重就要接近30千克了。”
小朋友,读了聪聪的日记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自己在班内分别找自己喜欢的实物5个,通过“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填一填、评一评”等活动,完成下表:【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1.= > > >
2.略 3.略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多留心观察。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1000克=1千克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分组就座,每组均拥有独立的学习活动用具,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称、掂、数、比、看、算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使每名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重量单位,建立明确的重量概念。2·1·c·n·j·y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10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巧。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重量(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21教育网
【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揭示课题。
【新课讲授】
1.知识回顾。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1:我认识了克和千克。
生2:我认识了秤。
生3:我会用秤称物品的轻重。
生4:我知道1千克=1000克。
师: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约重1克。
生1: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
生2:一枚图钉重约1克。
生3:一个乒乓球重约1克。
生4:2枚曲别针重约1克。
……
师: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重约1千克呢?
生1:一袋白糖重约1千克。
生2:一条鱼重约1千克。
生3:4袋牛奶重约1千克。
生4:2瓶矿泉水重约1千克。
……
师:通过上面的知识回顾,说明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强化练习。
(1)填一填。
6千克=( )克
4000克=( )千克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填写答案,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生1: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千克=1000克,6千克就等于6个1000克,就是6000克;4000克里有4个1000克,所以是4千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千克和克的进率是1000,所以由“千克”转化成“克”,在数字后面添3个0并以“克”作单位;由克转化成“千克”,把数字末尾的三个0去掉,并以“千克”作单位。所以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2·1·c·n·j·y
师:真聪明!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两种质量单位,那上面这四种物品分别选用什么作质量单位比较合适呢?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我是这样想的:1个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1袋白糖重1千克。由此可知,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一个足球和一条小金鱼都比较轻,只能是400克、80克,从数字上看也不可能是400千克、80千克;一只小鸭比一只花狗相对轻一些,只能是1千克、6千克,一只小鸭的重量不可能是1克(只相当于1个2分硬币的重量),一只小狗的重量也不可能是6克。所以足球选“克”作单位,金鱼选“克”作单位,小鸭选“千克”作单位,小花狗也选“千克”作单位。21·世纪*教育网
师:说的很有道理。选用质量单位的方法是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物品的质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www-2-1-cnjy-com
3.出示教材第104页例3。
师:我们刚刚已经了解了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的概念也已经了解过了,下面看一看例3,我们知道了什么?21·cn·jy·com
生: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克。就是让我们估计这些苹果有多重。
师:苹果有大有小,我们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生:一般大的4个1千克,中等个的5个1千克。
师:对的。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些苹果里面有几份1千克,这里我们要怎么算呢?
生:用除法。
板书:
①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
20÷4=5(千克)
②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
20÷5=4(千克)
师:如果都是小苹果呢?
生:先称一下?
师:真聪明。我们可以先称一下,看是几个苹果重1千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0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集体订正。
答案:
1.略
2.25克 3千克 360克 10千克
3.克 千克 克 千克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观察一些物品的质量,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计量较轻的物体,通常用“克”作单位,
计量较重的物体,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在学生实际感受1克、1千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的关系,根据具体问题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是很有必要的。21cnjy.com
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质量单位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巩固练习后,学生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扎实。www.21-cn-jy.com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千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教材105~108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1千克和1克的印象和理解,并能准确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进一步培养估量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情景导入】
师:克与千克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量单位,运用到克与千克的知识可以帮我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便来练习克与千克。
【复习讲授】
1.完成教材第105~106页练习二十第3、6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完成练习后同桌进行互评。
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7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
(2)说说这几幅图之间有什么联系。
(3)能否编一个小故事。
(4)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5)分小组活动。要求:先估测其中一名学生的体重,记录下来,再称出这名同学的体重,比一比,看谁估得准。21教育网
(6)教师巡视 ,适时引导。
(7)小结:学生讲一讲称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10题。
出示教材课件。
(1)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数据。
(2)口头提出问题。
(3)让其他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第14题。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有几对等量关系。
(2)思考:这两对等量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
(3)小组讨论如何求出一只鸡有多重。
(4)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5)全班汇报。
5.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最后的思考题。
答案:
1.第3题:600 2 30
第6题:= ><<
2.略
3.第10题:(1)阿姨一共买了几千克水果?
1+2=3(千克)
(2)小朋友一共买了多少克水果?
500+2500=3000(克)
(3)买1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2×2=4(元)
(4)买2千克桃要多少钱?
1×2=2(元)
2×2=4(元)
(5)阿姨一共花了多少钱?
4+4=8(元)
(6)买2500克西瓜要多少钱?
3×5=15(元)
(7)小朋友一共花了多少钱?
8+15=23(元)
4.3 2
5.思考题:一样重。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巩固了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的认识。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练习课
1千克=1000克
天平、盘秤
教师对于习题的选择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感。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灵活性;既有开放性,又有实践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