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第七单元写作
【写作知识】
迪。一篇读后感,不可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
以选择。我们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来写。
学写读后感
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范文点评】
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死了的与活着的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
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
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有感
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
《孔乙已》描写了一个封建文人悲惨的一生,《范进中
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举》写了一个封建文人获得功名的经过,虽然两篇文章的内
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
容不同,但思想是一致的,都是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知
感想无关的东西。
识分子的毒害。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
孔乙已死了,他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会说“之乎者也”的
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
笑料,死了也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周围的人来说,
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
只不过是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范进成了名,他
的位置可以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下子从岳父的“出气筒”变成了天上的“星宿”,成了乡绅
我们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的世交,因为这,他竟然疯过。两人结局不同,但都是科举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
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已最怕别人说他没中秀才,范进也总想
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
着“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可见他们想的只是中榜,他们把
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
科举看成向上爬的阶梯。然而,像范进这样的人,即使肉体
服力。应当注意,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还活着,但精神却早死了,他的成名只不过是从一个泥潭陷
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进另一个泥潭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
我们也在学习,也要考试,但与他们有着天壤之别。他
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们学习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我们却有着远大目标,我们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
是为祖国而学,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学。旧的科举制度
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氵不存在了,但追求学历的思想仍然存在。有的人不就是把进
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重点、考大学作为衡量自已水平的准绳吗 其实这是思想的
当然,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倒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却把自己東缚在一味“进学”的
“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
圈子里,这算什么呢 孔乙已、范进等等都已经全部死去,
也是可以的。
他们身上所带的旧文人气质也不再复存。而我们不但肉体要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活着,精神也要活着,而且要更充实。旧的科举制度已毒死
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了不计其数的旧文人,难道今天,我们还要自已给自已戴上
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氵“新科举制”的枷锁吗 不,决不能
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点评:这篇文章构思巧妙,作者阅读了两篇时代不同、风格
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不同的小说后,比较了两个不同遭遇的封建文人,指出他们
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人体会作者氵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由此生发议论,并联系实际,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照一照历史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这面镜子,不要给自己戴上“新科举”这副枷锁,立意深
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刻,发人深省。
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