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香菱学诗》练习题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揣摩( ) 颦儿( ) 鳏鳏( ) 害臊( )
画缯( ) 平仄( ) 胡诌( ) 宝钗( )
2.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 )
(2)绘画用的绢。 ( )
(3)兴冲冲的样子。 ( )
(4)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 )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香菱学诗”表现了香菱虚心请教、不怕挫折和失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B.从黛玉教香菱作诗时严谨认真的态度,可看出她为人笃实、热情大度的一面。她虽然性格孤僻,喜散不喜聚,但指导香菱还是不厌其烦的,她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的反映。
C.课文主要是写香菱学诗及黛玉的指导,因而其他人物都与此无关,可删去有关描写的内容。
D.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课文主要是通过有关她的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将林冲打死。正在这时,林冲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这段话出自哪部名著 涉及的主要人物有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习了《香菱学诗》后,同学们受到了一些启发,为更好地总结从香菱学诗中得到的启发教育,九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从香菱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启发教育主题研讨会,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几个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竞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能指出文中香菱的两首诗的一些不足吗?
3.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
4.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5.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
(2)课外阅读
(二)煮酒论英雄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 ”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来相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进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谓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谓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选自《三国演义》)
1.刘玄德志在天下,为何甘愿在下处后园种菜
2.曹操特意请玄德喝酒,是不是为了笼络玄德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个性
3.其实曹操对天下英雄心中已有评定,为何却一定要玄德来品评 玄德所说的英雄是否果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4.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有何反应 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本段可谓是曹操与玄德的一次没有兵刃的交火,在这次交锋中孰胜孰负 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chuǎi pín guān sào zēng zè zhōu chāi
2.(1)鳏鳏 (2)画缯 (3)兴兴头头 (4)地灵人杰
3.C(宝钗、宝玉等人都对香菱苦志学诗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不能删去)
4.出自《水浒传》鲁智深、林冲
5.活动方案一:进行“读《香菱学诗》有感”读后感大赛。
活动方案二:“我说你说,大家说”读后畅谈会。
二、(1)1.第一首诗黛玉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2.略。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两首诗的内容,指出其中的一些不足,言之有理即可。比如:香菱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的词语堆砌起来,凑成一首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全诗是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
3.略。本题是一道开放题。作品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痴迷的语句很多,比如:“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4.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启发:①做有心人,提高兴趣;②多学习,多效仿,不耻下问;③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5.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使香菱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她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2)1.为防备曹操识破而被曹操所害。
2.不是。只是为了试探刘备,表现了曹操的老奸巨猾。
3.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才略过人,将来是否会变成他的对手。 不是,刘备是故意装拙,骗过曹操,以便不让曹操对他起疑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香菱学诗
语文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新知讲解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雍正初年,因其父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一职;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受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感伤太甚,于此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完成的——据普遍认为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
曹雪芹
(1715-1763)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有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新知讲解
积累字词
宝钗 黛玉 应玚 颦儿 画缯 怔 腻烦
chāi dài yáng pín zēng zhèng nì
穿凿 鳏 诌 藕香榭 暖香坞 王摩诘 暧
záo guān xiè wù jié ài
新知讲解
理解下列词语
造化:
腻烦:
起承转合:
揣摩:
自暴自弃:
茶饭无心:
福气,运气。
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烦。
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个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
反复思考推求。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
新知讲解
理解下列词语
地灵人杰:
兴兴头头:
挖心搜胆:
怔怔:
诲人不倦:精血诚聚:
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兴冲冲的样子。
指苦苦思考,费尽心思。
形容发愣的样子。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也指认真学习,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地做成了一件事情。也指花费心思和精神所取得的成就。
新知讲解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向林黛玉学作诗的香菱如痴如醉地学习作诗。
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香菱、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
(2)中心事件:林黛玉教香菱作诗。
(3)环境:清代,贾府。
新知讲解
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一层
(1-8):写林黛玉讲诗。
(1-2):谈的理论。
第二层
第三层
(3-4):推荐名人诗集。
(5-8):谈读诗心得:理论结合实际。
第二部分
第一层
第一层
第一层
(9-20):香菱学诗。
(9-11):第一稿“措词不雅”。
(12-17):第二稿“过于穿凿”。
(18-20):第三稿“精血诚聚”
新知讲解
请概括香菱学诗的步骤。
(1)拜黛玉为师;
(2)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3)一边读杜甫、李白的诗,一边尝试作诗;
(4)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新知讲解
黛玉如何教诗
讲授要领----“不以辞害意”
开列书目---- 先读王维五言律,
再读杜甫七言律,
再读李白七言绝句。
讲究讨论
指导写作----命题限韵
评论习作
指点门径
新知讲解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执着追求
精华灵秀
循循善诱
循序渐进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新知讲解
品读一下,文中对香菱写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第一首: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第二首:黛玉道:“……这一首过于穿凿了。”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第三首: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新知讲解
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
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
恍若清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
余容犹可隔帘看。
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 ,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评点: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收拾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香菱的学诗成果
新知讲解
香菱为什么很快就学会了写诗?
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
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
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
新知讲解
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
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
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正如宝玉
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
虚赋情性的。”
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新知讲解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新知讲解
(1)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新知讲解
(2)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在林黛玉的指导下,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新知讲解
(3)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新知讲解
简要分析小说中黛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黛玉:自信、率真、乐为人师的才女。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简短的语言、说话的神态,使林黛玉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的性格跃然纸上。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她及时检查,与香菱交流讨论。
新知讲解
评论诗稿时,第一稿“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同时帮助香菱查找原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并鼓励香菱放开胆子去写。第二稿评语为“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既有批评,又有鼓励,及时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文中的林黛玉,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有诗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生机和活力的好老师。
新知讲解
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窜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新知讲解
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2)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得了空儿”“好歹”“造化”,用词谦卑。抓住机会,主动求学,可见香菱的勤奋好学。
“方梳洗完”,说明香菱来得早,学习勤奋;“笑吟吟”表明香菱乐于学习、爱学习和获取知识后的满足和喜悦的心情。
新知讲解
(3)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4)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
“笑”,点明黛玉为香菱这么快就能掌握作诗的诀窍而高兴。为了能让香菱更深入地理解作诗的诀窍,她又给香菱指明:作诗可化用前人诗句。由此可以看出,黛玉的古诗功底相当深厚,怪不得一开始说“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逼”“央”,体现了香菱勤奋好学、乐于求知的精神。“诌”“替我改正”,体现了香菱在“老师们”面前的谦虚态度。既表现了人物的谦虚,又略带调侃意味,展现了教与学的轻松氛围。
新知讲解
(5)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默默”,准确地表现了香菱在学诗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神态,表现她已全身心投入学诗当中。“出神”“抠土”,更将香菱痴迷于学诗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新知讲解
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
(1)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2)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语言描写,表现了黛玉乐为人师、主动、率真、自信的性格。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诸事不顾”是正面描写,表现香菱学诗的投入;“催她数次”是侧面烘托,表现了香菱勤奋好学,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诗、读诗上。
新知讲解
(3)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4)(香菱)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
运用明贬实褒的写法,借宝钗的嘴,从侧面表现出香菱学诗的入迷程度。
运用动作描写,把香菱的急迫、痴迷于学诗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新知讲解
(5)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运用神态描写,将香菱毫不气馁,独自走到阶前竹下构思她的第三稿的专注神态写到了极致,充分体现了香菱把心思完全融入作诗当中的执着精神。为香菱最终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新知讲解
找出文中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香菱学诗专心刻苦
正面描写:语言、神态、动作。
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2.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3.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
新知讲解
4.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5.晚间对灯出了一会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
6.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侧面描写:宝钗、宝玉的谈论。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味’,你已一得了。”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在不虚赋性情的…… ”
新知讲解
归纳主题
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的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香菱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表现了林黛玉乐为人师、率真自信的性格和深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
新知讲解
体会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新知讲解
这种通过人物动作和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挥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活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拓展延伸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第一,学语文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菱虽不幸沦为下贱,但禀性高洁,向往吟咏诗歌这类雅事,时时留心,苦志研习,终有所获。
第二,学语文要专注执着。香菱在不长的时间里有如许长进,与她学习时的痴迷忘我状态有关,宝钗称之为“疯子”“诗魔”。
拓展延伸
第三,要有尽可能质高量大的阅读。语言学习,继承借鉴多于创造,故应像黛玉要求香菱的那样,多读别人的作品“作底子”,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时,还要取法乎上,尽可能阅读高雅精美的阅读材料,而不能沉溺在浅近通俗的“文化快餐”之中,“一入了这个格局,是再学不出来的”,自然,更不能接触那些歌德称之为“马桶文学”的有害读物。
第四,要读写结合。阅读为写作准备语言形式,写作反过来促进阅读的理解和深入。
拓展延伸
第五,写作上既要有格调规矩,又要不受格调规矩的拘束,而以立意为主,讲究意趣真实。
第六,要老老实实向老师学习。黛玉那些高屋建瓴的诗论,是经过多少阅读和写作实践才总结出来的,初学者如香菱是无法获得的,因此,从师学习可以避免盲目实践,少走乃至不走弯路,甚至在前人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度。
拓展延伸
香菱学诗是从对联入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副工整的对联。
请你也试着结合生活写一副对联。
学如黄鹤习如鹊;勤如羽翼奋如翅。
课堂练习
1.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 》,该书《 》 《 》《 》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本文作者是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腻烦 诸事不顾 聪敏伶利 起承转合
B.橄榄 自爆自弃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C.蘅芜 忙忙碌碌 呆头呆脑 坐卧不定
D.姊妹 苦志学诗 真心叹服 悔人不倦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清朝 曹雪芹
C
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布置作业
学习了本文,和同学讨论一下你认为学诗的有效方法,小组整理意见。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谈的理论
林黛玉讲诗 推荐名人诗集 教得法
谈读诗心得:理论结合实际
第一稿“措词不雅”
香菱学诗 第二稿“过于穿凿” 学用心
第三稿“精血诚聚”
终
有
所
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
第12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课题 12.香菱学诗 单元 第3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重点 1.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难点 1.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出示课题:《香菱学诗》2《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思考、讨论问题。 由歌曲直接引发情感,激情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初读感知1.作者简介。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雍正初年,因其父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一职;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受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感伤太甚,于此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完成的——据普遍认为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2. 写作背景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有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3.积累字词。宝钗(chāi) 黛玉(dài) 应玚(yáng)颦儿(pín) 画缯(zēng) 怔(zhèng) 腻烦(nì) 穿凿(záo) 鳏(guān) 诌(zhōu) 藕香榭(xiè) 暖香坞(wù) 王摩诘(jié) 暧(ài) 4.理解下列词语。造化:福气,运气。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烦。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个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揣摩:反复思考推求。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茶饭无心: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兴兴头头:兴冲冲的样子。挖心搜胆:指苦苦思考,费尽心思。怔怔:形容发愣的样子。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精血诚聚: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也指认真学习,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地做成了一件事情。也指花费心思和精神所取得的成就。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向林黛玉学作诗的香菱如痴如醉地学习作诗。6.找出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香菱、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2)中心事件:林黛玉教香菱作诗。(3)环境:清代,贾府。7.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8):写林黛玉讲诗。第一层(1-2):谈的理论。第二层(3-4):推荐名人诗集。第三层(5-8):谈读诗心得:理论结合实际。第二部分(9-20):香菱学诗。第一层(9-11):第一稿“措词不雅”。第二层(12-17):第二稿“过于穿凿”。第三层(18-20):第三稿“精血诚聚”三、精读感悟。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步骤。(1)拜黛玉为师;(2)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3)一边读杜甫、李白的诗,一边尝试作诗;(4)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2. 黛玉如何教诗讲授要领----“不以辞害意”开列书目----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读李白七言绝句讲究讨论指导写作----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执着追求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循循善诱精华灵秀 香菱求教 欣赏指导 循序渐进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3.品读一下,文中对香菱写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第一首: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第二首:黛玉道:“……这一首过于穿凿了。”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第三首: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4.香菱的学诗成果第一首诗: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第二首诗: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清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第三首诗: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评点: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收拾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5.香菱为什么很快就学会了写诗? 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正如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6.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7.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2)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在林黛玉的指导下,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3)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8. 简要分析小说中黛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黛玉:自信、率真、乐为人师的才女。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简短的语言、说话的神态,使林黛玉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的性格跃然纸上。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她及时检查,与香菱交流讨论。 评论诗稿时,第一稿“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同时帮助香菱查找原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并鼓励香菱放开胆子去写。第二稿评语为“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既有批评,又有鼓励,及时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文中的林黛玉,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有诗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生机和活力的好老师。 9.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窜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10.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2)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3)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4)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5)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明确〕 (1)“得了空儿”“好歹”“造化”,用词谦卑。抓住机会,主动求学,可见香菱的勤奋好学。(2)“方梳洗完”,说明香菱来得早,学习勤奋;“笑吟吟”表明香菱乐于学习、爱学习和获取知识后的满足和喜悦的心情。(3)“笑”,点明黛玉为香菱这么快就能掌握作诗的诀窍而高兴。为了能让香菱更深入地理解作诗的诀窍,她又给香菱指明:作诗可化用前人诗句。由此可以看出,黛玉的古诗功底相当深厚,怪不得一开始说“大略也还教得起你”。(4)“逼”“央”,体现了香菱勤奋好学、乐于求知的精神。“诌”“替我改正”,体现了香菱在“老师们”面前的谦虚态度。既表现了人物的谦虚,又略带调侃意味,展现了教与学的轻松氛围。(5)“默默”,准确地表现了香菱在学诗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神态,表现她已全身心投入学诗当中。“出神”“抠土”,更将香菱痴迷于学诗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11.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1)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2)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3)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4)(香菱)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5)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明确〕 (1)语言描写,表现了黛玉乐为人师、主动、率真、自信的性格。(2)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诸事不顾”是正面描写,表现香菱学诗的投入;“催她数次”是侧面烘托,表现了香菱勤奋好学,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诗、读诗上。(3)运用明贬实褒的写法,借宝钗的嘴,从侧面表现出香菱学诗的入迷程度。(4)运用动作描写,把香菱的急迫、痴迷于学诗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5)运用神态描写,将香菱毫不气馁,独自走到阶前竹下构思她的第三稿的专注神态写到了极致,充分体现了香菱把心思完全融入作诗当中的执着精神。为香菱最终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12.找出文中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香菱学诗专心刻苦正面描写:语言、神态、动作。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她也不睡。2.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茶饭无心,坐卧不定。3.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4.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5.晚间对灯出了一会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6.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侧面描写:宝钗、宝玉的谈论。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味’,你已一得了。”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在不虚赋性情的…… ”13.归纳主题 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的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香菱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表现了林黛玉乐为人师、率真自信的性格和深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14.体会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动作和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挥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活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15.拓展延伸(1)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第一,学语文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菱虽不幸沦为下贱,但禀性高洁,向往吟咏诗歌这类雅事,时时留心,苦志研习,终有所获。第二,学语文要专注执着。香菱在不长的时间里有如许长进,与她学习时的痴迷忘我状态有关,宝钗称之为“疯子”“诗魔”。第三,要有尽可能质高量大的阅读。语言学习,继承借鉴多于创造,故应像黛玉要求香菱的那样,多读别人的作品“作底子”,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时,还要取法乎上,尽可能阅读高雅精美的阅读材料,而不能沉溺在浅近通俗的“文化快餐”之中,“一入了这个格局,是再学不出来的”,自然,更不能接触那些歌德称之为“马桶文学”的有害读物。第四,要读写结合。阅读为写作准备语言形式,写作反过来促进阅读的理解和深入。第五,写作上既要有格调规矩,又要不受格调规矩的拘束,而以立意为主,讲究意趣真实。第六,要老老实实向老师学习。黛玉那些高屋建瓴的诗论,是经过多少阅读和写作实践才总结出来的,初学者如香菱是无法获得的,因此,从师学习可以避免盲目实践,少走乃至不走弯路,甚至在前人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度。(2)香菱学诗是从对联入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副工整的对联。请你也试着结合生活写一副对联。学如黄鹤习如鹊;勤如羽翼奋如翅。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思考、表达。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探究。理解、探究。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能力。 理解课文主旨,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实际,发挥语文知识的作用。
课堂练习 填空。《香菱学诗》一文选自《 》,该书与《 》《 》《 》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 (朝代)小说家________。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腻烦 诸事不顾 聪敏伶利 起承转合B.橄榄 自爆自弃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C.蘅芜 忙忙碌碌 呆头呆脑 坐卧不定D.姊妹 苦志学诗 真心叹服 悔人不倦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强化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板书 香菱学诗谈的理论 林黛玉讲诗。 推荐名人诗集 教得法谈读诗心得:理论结合实际 终有所成 第一稿“措词不雅” 香菱学诗 第二稿“过于穿凿” 学用心第三稿“精血诚聚”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