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学情分析:
上课对象是初三学生,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高,求知欲望强。同时学生在第二册就已经学过能的多种形式,在本章第1节学习了能量的相互转化,第4节中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及机械能的守恒。另外,在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能的形式与转化,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学习优势,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生活化和实践性,并给予适时的指导、鼓励、创造宽松、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任务分析: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新课程《科学》九年级(上)第3章第9节的内容,通过本章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普遍性已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不同形式的能量的特点及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特别是对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的“总量不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认识简单机械”的学习中引入了能量转化的效率的概念。总之,本章各个单元的学习的积累,已为本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学习作了较为全面的铺垫。因此,本节课应当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初步形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自然现象的意识。
2、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过程与方法:
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合作,交流,编故事,设计小实验,接龙游戏等活动来体现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认识能量转化的普遍性,体会科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与倾听,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难点:能量在转化与转移中守恒,能量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神舟六号上天的录象。
[问]:能量如何转化?
[答]:……
[小实验]:热水袋取暖,打火机点火,开动玩具小汽车。
[问]:它们的能量如何转化?
[教师强调]:转移和转化
[学生活动一]:在教室中用现有条件做几个能的转化实验。
[汇报]:如:①摩擦双手发热
②用笔杆子摩擦衣服或头发靠近小纸片
③……………………
[学生活动二]:能量转化接龙游戏:
规则:全班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如男同学说“电动机工作”(电能→机械能),则女同学要举出机械能转化成其它能量的例子,依次接龙,举对一个加10分,错一个扣10分。
[评价]:……
[学生活动三,四]:根据能量转化的顺序,分别将下面两组图串联成一个能量转化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
[问题]:如图:举重时能量如何转化?
[回答]:运动员的化学能→杠铃的势能
[算一算]:举重运动员将500牛的杠铃举高2米,运动员对杠铃至少做多少功?杠铃的势能增加了多少?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
[填一填]:接在36伏电路中的一盏电灯,通过电灯的电流为1安,通电10秒钟,电流做
功 焦,消耗电能 焦,那么,就有 焦的电能转化为 能。
[说一说]:放在桌上的热水袋冷却,热水的内能消失了吗?
[讲述]: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能量的形式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了多少,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一定会相应的增加多少。同样,某种形式的能量增加了多少,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一定会相应的减少多少,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讲述]:“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的实质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讨论]:(1)电风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与电动机获得的机械能相等吗?
(2)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为什么越跳越低?
(3) 我国有句俗语:“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你认为这可能吗?为什么? [说一说]:如图,达·芬奇设计的“永动机”能旋转不息吗?为什么?
[讲述]:“永动机”不可能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违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是不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
[问题]: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事件是否一定会发生呢?
[教师举例]:木材燃烧和热水冷却的能量不可能向反方向转化或转移。
[学生阅读]:书上132页事例1和2。
[结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学生活动五]:举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子。
[交流汇报]:……
[讲述]:这种方向性的实际意义。
[课时小结]:
1、本节课的收获?
2、你还想知道:
[巩固练习]:……
[作业]:配套作业本
完成我的学习档案(科学课报告)
[课外延伸]:查阅其他“永动机”的资料.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1、通过学生自己编故事,设计小实验,接龙游戏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2、联系成长记录袋,如实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会成长的快乐。
成长记录袋材料:
我的学习档案(科学课报告)
二○○五学年第一学期 第 周周 班级:初三( )班 姓名:
课题
第9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自 评 项 目
学
习
能
力
听讲
A、 B、 C、 D、
表达
A、 B、 C、 D、
观察
A、 B、 C、 D、
实验
A、 B、 C、 D、
思考
A、 B、 C、 D、
学
习
态
度
1、这一节课我主动发言了吗?
A、 B、 C、 D、
2、这一节课我认真听老师指导了吗?
A、 B、 C、 D、
3、这一节课我认真听同学发言了吗?
A、 B、 C、 D、
4、我在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吗?
A、 B、 C、 D、
5、我在小组跟同学合作商量问题了吗?
A、 B、 C、 D、
6、在和别人商量时,我尊重别人的意见了吗?
A、 B、 C、 D、
7、今天我提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了吗?
A、 B、 C、 D、
本节课对自己最满意之处:
本节课自己不足之处:
我的收获:
我还想知道: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A、你很棒 B、做的不错 C、表现尚可 D、请努力 E、你被评为
课件25张PPT。第9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你能让小风车转动吗?课堂小实验:一起动手吧!在教室里用现有的条件,做几个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实验争先恐后!争先恐后!争先恐后!争先恐后!争先恐后!听听谁的故事最精彩!(1)(2)(3)(4)(6)(5)(7)(8)(9)(10)(11)(12)用“220V 1000W”的电炉丝正常工作10分钟,可以使2千克的水从20℃上升到70℃.则电炉丝产生的热量是 焦,水吸收的热量是 焦。600000420000转移的过程中,是能量消失了吗?能的总量不变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20N100N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的
实质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金属球正被顶端的磁铁吸引,沿着斜坡往上运动,接下去小球将会是什么状况呢?磁铁金属球 达?芬奇(1452~1519)曾设计:用一只圆轮,里面装有可以自由滚动的重钢球,利用隔板的特殊形状,使轮子一边的钢球总是滚到另一边的距离轮心远些的地方,这样,在钢球的重力作用下,使轮子转动不息。永动机永动机只能成为神话!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一定方向性。“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这里因摩擦产生的热能可不可以不借助其他因素重新转化成机械能呢?”新的思考:?生活中有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子吗?用知识改善生活!公共设施体育运动日常娱乐生活用语燃煤锅炉厂的工作外景你想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作业:配套作业本
再见!龙湾区的瓯海大道即将完工,在道路两旁将建立公交车站,假如你是工程队负责人,会将车站建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我国有句俗语:“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经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的人们。你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说说,它的不合理性吗?在文体“二加一”活动中,同学们经常要跑完步后,进行跳远训练,课后空闲时还可以打打篮球和排球。这里存在哪些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呢?小刚同学想运用已学知识自制一个汽车玩具,他不想用电池,为此他想为玩具车设计一个机械装置来代替电池,要求一开始用手摇动使机械转动起来,以后就靠机械自己通过内部简单机械相互传动,使其永远转动下去。你认为小刚同学设想实现吗?(“能”或“不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