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的版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之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北师的版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之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3-29 14: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会做。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 2.描绘出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3.区分出不同的染色体。 4.说出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5.能说出染色体大小的表示方法。 6.指出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 〈二〉技能目标: 1.运用所学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知识,解答一些有关染色体形态结构的问题。 2.能绘制出染色体的形态图。 3.偿试用材料制作出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情感目标: 1.认同自己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生命中的一部分,懂得珍爱父母的养育之情。 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验制作染色体结构模型的过程和快乐。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共六个模块,分三个必修和三个选修模块。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北师大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遗传信息的结构基础第1节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第一个内容。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必修2第一章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内容的延续,是后面第三、四、五、六章遗传信息的复制、表达、传递、改变及有害变异的基础。是学生将来学习遗传信息的复制、表达、传递、改变及有害变异的知识基础。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构建生物微观结构的能力。对学生将来从微观角度、分子水平构建生命体系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主要成分、大小表示方法、区分标志。
3.重点难点分析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学生正确区分不同的染色体,解理其功能的前提。人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认识染色体的形态及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其功能的理解。教材把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放在第2章第一节目的很明确,要理解第三、四、五、六章遗传信息的复制、传递和改变,前提必需是正确认识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因此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教学中的重点。而认识染色体的结构是一个微观认知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染色体除了具有复杂的四级空间结构,同时还具有复杂的物质结构,高一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染色体复杂四级结构的理解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染色体的四级结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下和高一上对染色体形态及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等的认识几乎为零。认识染色体的结构是一个微观认知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染色体除了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同时还具有复杂的物质结构,高一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染色体复杂的结构的理解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难。
五.课时要求
1课时。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
七.教学方法
讲授、观察 、比较、练习等。
八.学习方法
阅读、看图、动手绘图,听教师讲解、课堂练习、自制染色体模型等。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教学环节
引入新课、进行真爱教育
利用多媒体展示面目相像的母女、父子像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时利用相像的母女、父子图片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面目相像的母女、父子像片,他们长得多“像”自己的父母,这说明父母的某些性状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说明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生命的一部分,在父母的性状遗传给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起联系纽带作用的是细胞核中染色体。并以此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感恩父母教育。
板书课题
第2章第1节,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突出学习内容。
提问:染色体是什么样的?有哪位同学知道,能画出来给同学们看吗?
思考并回答
提问引入课题: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多媒体展示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用笔在本子上绘出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简图,并标出各部分结构。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抽学生到黑板上用绘出分裂中期染色体结构简图,同时说出次缢痕的功能,说出识别和区分染色体的标志。
对学生在黑板上绘出分裂中期染色体结构简图及回答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动手学习能力和相互帮助的学习精神。
板书: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在分裂间期复制后形成的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粒连接而成。其上有一些重要结构特征,如随体、主缢痕、次缢痕。其中次缢痕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仁形成有关,随体、次缢痕是识别和区分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突出学习重点。
指导阅读教材“染色体的形态”。
阅读“染色体的形态”。思考:(1) 着丝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2) 染色体有哪几种类型?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抽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评价、补充
回答与评价。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检查学生掌握对染色体的认识情况。
多媒体展示三种常见染色体类型。
观察并说出染色体的三种类型。
巩固所学的知识。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染色体。多媒体展示颗粒形染色体。
观看
让学生知道染色体类型不仅书中所列的三种,还有许多特殊类型。
提问:如果你要观察染色体形态,是大的好还是小的好观察?
回答与评价。
知道观察染色体形态,是用大的好。同时引入下一个问题---染色体大小的表示方法。
提问:染色体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阅读第11页二、三段后回答。
知道染色体的大小用染色体的长度来表示。
板书:染色体的大小用染色体的长度来表示。
突出学习重点。
多媒体展示马蛔虫卵细胞和果蝇细胞染色体。
观察思考并回答 :不同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知道不同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板书:不同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突出学习重点。
认识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第12页“染色体的结构”并观察图2—6染色体结构示意图。
思考并回答: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每个基本结构单位又由什么构成?
让学生初步了解染色体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板书: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
突出学习重点。
提问学生:核小体是怎样构成染色体的?
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培养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帮助的学习精神。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初步知道核小体是怎样构成染色体的。
多媒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图,并对其进行讲解。
观察,共同认识染色体的结构。
进一步加深学生染色体结构的印象。
引导学生在本子上用箭头图解形式对染色体结构进行归纳。
用箭头图解形式对染色体结构进行归纳。
提升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检查学生对染色体结构的认识情况。
让归纳得较好的学生将自己归纳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并对其进行表扬。激励归纳不出来的后进学生。
用箭头图解形式对染色体结构进行板书。
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胆识。
对学生的板书进行评价并补充。
对照板书修正自己归纳时出现的错误。
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学习惯。
出示自制的染色体结构模型,介绍其结构。
观察思考。
让学生能对染色体的结构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心理产生我也试一试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对着自制的染色体结构模型提问各部分结构。
学生回答
对染色体结构进行再认,强化对染色体结构的认识。
学习评价
课堂检测(多媒体呈现题目,共4题)。
思考并作答。
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情况,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评价并补充讲解。
让学生知识得到延伸和拓展,纠正出现的错误。
形成知识体系
口头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口头与老师一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回忆,加强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布置课外作业
布置每二位学生一组,课后自制染色体结构模型,带回班级进行评比。评比结束后将自己的作品送给自己亲爱的人---父母或老师。
制作染色体结构模型。
让学生能对染色体的结构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动手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操。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积极动手、动脑学习。学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定程度上得到升华。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获取知识,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一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