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永远新生》课件教案(打包4套)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永远新生》课件教案(打包4套)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9 15:02:26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11课 永远新生世界上最昂贵的10幅绘画作品新课导入1、《加歇医生肖像》荷兰,梵高,8250万美元2、1990《红磨坊街的舞会》法国,雷诺阿,7810万美元3、 1998年 《没胡子的自画像》 荷兰, 梵高, 7150万美元4、《鸢尾花》荷兰,梵高,5390万美元5、1989《皮耶瑞得特的婚礼》西班牙,毕加索,5170万美元6、1997《梦》西班牙,毕加索,4800万美元7、1989《毕加索自画像》西班牙,毕加索,4788万美元8、1997《日出印象》法国,莫奈,4445万美元9、1990《灵兔酒馆》西班牙,毕加索,4070万美元10、1987《向日葵》荷兰,梵高,3985万毕加索名画《拿烟斗的男孩》拍出1亿美元天价
打破此前梵高名画创下的8250万美元的拍卖纪录成为全球艺术品拍卖史上价格最高的一幅画作吴冠中   男,汉族,江苏宜兴人。   1919年生。   1935年毕业于无锡师范学校,   1936年7月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2年毕业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建筑系,   1947年留学法国,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1950年回国,先后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作者简介【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了“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容誉。泼墨漓江吴冠中的画石头林里开花松太湖渔舟桃莫奈(1840-1926)
法国画家?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知识链接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睡莲蒙托尔热街的节日莫奈的画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梵高 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   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   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短暂与高更交往,后来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梵高自画像梵高自画像夜晚的咖啡厅生字识记
筛( ) 卞( )
梵( ) 隅( )
昉( ) 糟( )字词注音shāibiànfànyúfǎnɡ zāo词语识记
洋洋大观 向隅
孤陋寡闻 糟粕
猎奇 筛选 预习效果反馈
1.“永远新生”是何意? 2.文章写作目的何在? 3.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4.文章中举莫奈、梵·高两个典型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意思是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1.“永远新生”是何意?课文解读2.文章写作目的何在?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以此来介绍、推荐《世界现代艺术图典》。 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3.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4.文章中举莫奈、梵高两个典型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举莫奈梵高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证明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阅读思考:1、文中举了卞和之玉、莫奈、梵高,他们有何共同之处?举他们的事例为了证明 。共性:当初都不为人们所识。时间是艺术珍品的试金石。2、举杨贵妃、刘姥姥和林黛玉是为了说明 。3、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审美观是通过人的传染和交流来接受和改变的。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引入异种细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分别指怎样的人?A、只知继承,不求发展B、只有崇外,没有继承发展C、扎根传统,学习西方精华 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词语运用:本文语言准确、缜密,又不失活泼、幽默。字句间透出一种睿智。 中心表达: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这一观点。 1.你知道“环肥燕瘦”指的是谁吗?
“环”指的是杨玉环,
“燕”指的是赵飞燕。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论点是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 课堂练习课件6张PPT。11永远新生
“艺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中国传统艺术”是极具魅力的“艺术”的一部分,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者、创新者不仅扎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更是本着对中国传统艺术负责的态度,不断反传统、引入异种,使中国的艺术更趋向于完美,获得长足的进步。
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了解著名画家莫奈、梵高的遭遇和成就。(重点)
2.把握中心论点,体会论证的方法;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简洁的语言。(难点)
3.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一、新课导入
本文是当代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作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呢?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2.生词注解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洋洋,形容众多、丰富。
向隅:面对着屋子的一个角落,比喻非常孤立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
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糟粕:原指酒糟、豆渣之类的粗劣食物,现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
猎奇:搜寻奇异的事物。
筛选: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
3.作者名片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油画家、国画家。他的油画多描绘风景,他画中的江南水乡清新、和谐、宁静、淡美,有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他的中国画,力求在新颖的构图、新奇的用笔之中表现现代精神。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长城》《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鱼塘》等。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本文共四段!全文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
第1段: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列举了莫奈和梵高两个典型事例。
第2段: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此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3句)说人的审美观可以通过人的感染(“传染”)和交流来接受和改变。杨贵妃的审美观被画家接受了,刘姥姥的审美观,如果长期在大观园熏陶,也会改变。第二层(4$5句)揭示了中国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不断地反传统的结果。第三层(6?8句)指出引入异种是创新的关键,提倡引进外国艺术。
第3段: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此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3句)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抓住了时代潮流的特点。第二层(末句)点明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恰当地指出了“图典”出版的意义,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
第4段: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此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2句)批评艺术上的猎奇。第二层(末句)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是“回头浪子”。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论点是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
(二)深层理解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第一句话?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时间是检验艺术珍品的试金石,经得住住时间考验和在时间中洗礼而出的作品,往往是珍品,而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则会被时光的浪涛卷走。这句话的作用是提出观点,引出下文。
2.怎样理解第2段中4、5两句话?
【交流点拨】第4句指出“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是一个大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风格只能说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某些传统,而不能说代表了中国的艺术传统。第5句“反”字的叠加使用,体现了哲学“否定之否定”规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现实: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
3.为什么说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传统永远新生?
【交流点拨】因为不断反掉的是那些传统中已失去生命力的东西,属于糟柏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断反掉,剩下了精华,不就使传统更具有生命力了吗?
说到底这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淘尽黄沙始见金,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是精华。而引进外国艺术的过程也同反传统过程一样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4.“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人了。”怎样理解第3段中的这两句话?
【交流点拨】地球愈来愈缩小指交通、通讯的方便,使彼此间交往日益亲密,了解也逐步深入的情况;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感情的交流也越来越迅速。这是世界的潮流。
5.如何理解“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内涵?
【交流点拨】“反”字的叠加运用,体现了哲学“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概括了艺术发展的史实。“反传统”即“对传统的否定”,也就是形成一种与传统相悖的新的风格、观念等。随后,这种新形成的事物,又被当成新的传统否定,即“反反传统”。随后,又有更新的事物来取而代之,成为“反反反传统”。这一过程就是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新事物又被更新的事物取代的过程。
6.怎样理解最后一段?
【交流点拨】最后一段指出,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革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入西方艺术精华的人。这一段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批评艺术的猎奇,说“这绝非艺术创造”。第二层是本段的重点,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这里出现三个对比概念,即“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这三种人无疑是“回头浪子”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因为“回头浪子”既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又能学习和引入西方精华;而“保管传统的孝子”只知继承,不求发展,最终传统艺术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失去生命力;那些“盲目崇外的浪子”,是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外”,就更谈不上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艺术。这样对比着论证,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说透道理。
(三)走进语言
文中举莫奈、梵高的例子,他们有何共同之处?举他们的典型事例的作用是什么?(多媒体介绍两位画家及其作品)
资料:莫奈,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人魔的境地。其作品有《睡莲》《蒙托尔热街的节日》《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草地上的午餐》等。
梵高,1853年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与高更短暂交往,后来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画派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一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其作品有《梵高自画像》《向日葵》等。
【交流点拨】共性:当初都不为人们所认识。举他们的典型事例来证明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四)走进写法
集体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
1.文章高度浓缩,环环相扣,登高俯视,立意高远。
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中包括异种的不断引人。作者以此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序文仅七八百字,但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
2.生动形象,说理透彻。
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使说理更为形象透彻,如“空手回”“一脚踢死”“绊脚石”,形象地描绘出了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一概否定者,论证了引人异种并不容易。再如结尾句以“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三种人的对比,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是怎样的人。
(五)走进主题默读课文,归纳主题。
【交流点拨】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中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这一观点。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关于吴冠中代表作《鱼塘》的描述。
这是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表现江南水乡景色的作品。吴冠中的中国画,将西洋画以细腻鲜艳的色彩,直观、生动地表现自然的审美趣味与中国画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一起,而显得新颖、别致,不同凡俗。这幅《鱼塘》,以鲜艳的红色点画水中的游鱼,画得晶莹剔透;水边的楼榭和山石树木,则以淡的水墨勾画出,组成了一个点、线、面彼此交织,相互呼应的整体。吴冠中致力于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以求将中国画从朦朦胧胧中拯救出来,从而给中国画加人无数鲜艳的色彩,而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宁静、清新的世界。
《永远新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永远新生》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当代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点》一书所作的序。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地引入。本单元是为书写的序。这篇课文写得凝练而有深度
2、教学目标的设计和依据:
阅读教学须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为基本条件和导向。《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学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出发,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此,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简况;
(2)理解标题的含义:中国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
(3)体会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3、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和依据: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能够把握中心论点。.体会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2)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如文章最后一段。
二、说学情及学法:
说学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在新课标理念的熏陶下,他们对新课堂的学习是比较熟悉适应的,已积累了三年的学习经验。但由于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意识、知识基础、自主探究能力仍薄弱,故应充分挖掘其潜力、互帮互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说学法:课前预习,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根据以上学情和新课标要求,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他们鼓励他们在活动参与中,有意识地磨炼意志,增强信心,学会获取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让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进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高效。
三、说教学方法:
本文,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指导诵读为主,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文句,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由此启发带动其他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参与,他们可能说得不好,但教师可联系背景,适当点拨,积极鼓励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朗读、疏通字词等。
要求:关键字词是否落实;上下文是否连贯;表达时,口齿是否清晰;仪态是否自然。
目的: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磨炼意志,增强信心,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把学生的热情和潜力调动挖掘出来。
(二)导入新课,温故引新:
1、结合课前准备,从检测《课前预习》有关入手,导入正题;
由简介作者入课,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在温故引新中,学生与文本又一次亲密接触,为下个环节做铺垫。
(1)作者简介
 吴冠中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2)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年第3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三、问题探究
1、指导学生分不同形式朗读,评价朗读的效果;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体会所借之物抒所言之情的内在联系,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阅读课文,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
【明确】 此题旨在要求同学们通读全文后,能够把握中心论点。做到了“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和“引入异种”,就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3、细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
(1)这段文字用形象的语言讲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2)你能举出实例来支持这个观点吗?
【明确】
(1)这段形象的文字讲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并学习、引入外国艺术精华的人有可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者。
(2)例:著名的画家徐悲鸿、本文作者吴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国绘画传统、又精于西洋艺术的大艺术家,他们的绘画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反传统的、引入新异种的过程,所以他们都有所创新。
4、结构分析
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个自然段,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第二部分(2):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第三部分(3):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第三部分(4):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
 
四、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第二段第4、第5两句话?
【明确】第4句指出“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是一个大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风格只能说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某些传统,而不能说代表了中国的艺术传统。第5句“反”的叠加使用,体现了哲学“否定之否定”规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现实。
2、怎样理解最后一段?
【明确】最后一段教学设计>文章指出,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革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入西方艺术精华的人。这一段分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批评艺术的猎奇,说“这绝非艺术创造”。第二层是本段的重点,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这里出现三个对比概念,即“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这三种人无疑是“回头浪子”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因为回头浪子既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又能学习和引入西方精华;而“保管传统的孝子”是只知继承,不求发展,最终传统艺术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失去生命力,那些“盲目崇外的浪子”,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外”,就更谈不上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艺术。这样对比着论证,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说透道理。
3、为什么说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传统永远新生?
资料搜集揭示:因为不断反掉的是那些传统中已失去生命力的东西,属于糟粕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断在反掉,剩下了精华,不就使传统更具有生命力了吗?
推理过程剖析:说到底这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淘尽黄沙始见金,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是精华。而引进外国艺术的过程也同反传统过程一样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结论: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有传统的永远新生,永远年轻。
 4、写作特点分析
(1)教学设计>文章高度浓缩,环环相扣,登高俯视,立意高远。
  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中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作者以此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序文仅七八百字,但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说理透彻。
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使说理更为形象透彻,如“空手回”“一脚踢死”“绊脚石”,形象地描画出了对本文艺术的一概否定者,论证了引物引入异种并不容易。再如结尾句以“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三种人的对比,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是怎样的人。
(3)用典型事例证明观点,行文干净利落。
教学设计>文章在叙述事例时,典型而又干净利落,这是因为议论文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叙事力求干净利落,尽量用点睛之笔直取要害,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