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导学案(打包12套)(新版)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导学案(打包12套)(新版)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3-29 17:13:13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阐述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举例说出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的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探究的方法,研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阐述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举例说出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的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运用探究的方法,研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预习要点】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点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   、   、   等。
知识点二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是
2.鼠妇俗称   ,在花盆和石块下,我们经常发现它们的身影,移动花盆或石块后,发现它们   ,它们   (填“喜欢”或“不喜欢”)光。21教育网
知识点三 非生物因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塑料大棚技术广泛应用,使夏季成熟的水果、蔬菜等在冬天结实,需要控制
2.当空气中氯气较多时,   就表现出受害症状。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点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达标练习】
1. 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A. 水中 B. 干燥的陆生环境 C. 潮湿的陆生环境 D. 土壤里
2.(泉州)沙漠上植被稀少,影响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
3. 影响青蛙冬眠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光 B. 水 C. 空气 D. 温度
4. 夏天到了鹦鹉褪落一地绒羽。影响鹦鹉换羽的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分
5.(聊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田间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在获取养分、阳光等方面存在( )21cnjy.com
A.捕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竞争关系
6.(湘潭) 近几年,由于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21·cn·jy·com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7.(宿州) 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生态因素是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 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等。www.21-cn-jy.com
【问题展示】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竟·探究: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的问题是  。
(2)做出的假设是  。
(3)设计探究方案: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   的选择。   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2·1·c·n·j·y
(4)材料用具:每个小组   只鼠妇、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5)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中轴线为界,一侧盖上  ,一侧盖上   ,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两种环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方法步骤:
①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验。
②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   的鼠妇,静置   。
③每隔   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④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⑤得出的结论是   。
2.举例说明水、温度和空气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如何让菊花在春节和元旦时节开放,许多园林工作者做了这样的尝试。
①选秋菊的品种。
②7月10日进行芽插,供元旦用花;7月25日芽插,供春节用花。
③二者应分别于9月中旬、下旬花芽分化之前进行加光处理,经过60天左右即可开花。
④光照后,首先要保持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的适宜温度,一般白天20至25 ℃,夜间16至18 ℃为最佳温度,尤其夜间温度要求不低于15℃,若低于此温度则花芽不分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⑤其次加强肥水供应,病虫害防治。
经过以上措施处理后,即可使菊花在元旦、春节开花。
(1)影响菊花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有   、   。
(2)若想让秋菊晚开花,则应该   。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说出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并分别进行举例。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的关系。
3.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种间的共生、捕食等分别对于个体和种族生存发展方面有什么意义?
【方法总结】
1..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
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竞争:同一草原上的兔子与牛羊。
种间关系 捕食:狼捕食羊;羊吃草。
寄生:动物体内的吸血虫;菟丝子将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营养。
种间互助: 蚂蚁与蚜虫共生。
种内互助:蚂蚁一起搬食物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植物种植过密反而减产,他们争夺阳光、肥、水等。
【拓展交流】
如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它们可以分为两类,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等属于生物因素.
(2)在图中,影响树的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C 2 C 3.D 4 A 5 D 6 A 7 A
【拓展交流】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树;草;鸟;湿度(2)光;温度;空气;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阐述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举例说出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的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探究的方法,研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预习要点】
知识点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   。生物的适应性具有   。21·cn·jy·com
2.适应具有普遍性,青蛙的体色和周围的环境相似,这是  。?枯叶蝶合拢双翅时像一片枯叶,使得一些食虫鸟不容易发现,这种形态和体色与植物相似的现象叫   。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性的,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知识点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不同植被的温度和适度不同,是 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说明 。
知识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   ,同时又能  、  和   环境。
2.生物与环境相互   、相互   。
【达标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
B.鱼的体型为梭型
C.牦牛的绒很保暖
D.孔雀开屏
2. (郴州)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无关
3.青蛙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4. 草原上,一只老鼠发现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21教育网
A. 具有遗传的特性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闯题:
材料一: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与雌黄蜂的外表褶近.可以吸引雄黄蜂前来“交尾”.雄黄蜂从一朵蜂兰花飞向另一朵蜂兰花,就会帮助蜂兰花传粉.2·1·c·n·j·y
材料二: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重要作用.被誉为植物界拓荒者的地衣,能够在光秃秃的岩石表面生长,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借助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原始的土壤,从而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植物的根系对土壤起着黏附和固着作用.植被覆盖在土壤表面,对土壤起着保护作用.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总之,如果没有生物,地球上就不会有土壤.
上述材料一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上述材料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1.生物能影响环境,但影响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裸地是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在实验的环境要远离河流与湖泊。河流与湖泊的水分会影响实验的数据。www.21-cn-jy.com
【问题展示】
1.分析课本中探究竟·资料分析和图7-1-16,讨论以下问题并作答。
“瓶子树”树干呈瓶状,其作用是什么?
2. 图7-1-17 :枯叶蝶双翅相合时很像一片枯叶,这种体态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3.图7-1-19:冬季,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以适应降雪环境,是受什么生态因素影响的?
(1)从雷鸟自身来看,雷鸟季节性换羽毛是体内什么控制的?
(2)这种体色对雷鸟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3)如果冬天来迟,雷鸟的洁白毛色还适应环境吗?这说明什么?
4.请参考课本探究竟·实验:测量不同植被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完成下列问题。
生活情境再现:挂在灌木丛中的湿衣服干得最慢,挂在草地上的衣服相对快些,挂在裸露的地面上的湿衣服干的最快,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中的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
实验用具: 干湿计、温度计、统计表、笔 。
步骤:早中晚测量灌木、草地以及裸露地面的温度和湿度,每个时间段三次,求出平均值 。
(4)完成实验:
(5)得出结论:  。
(6)表达交流:
5.讨论不同种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2)讨论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方法总结】
生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适应)
生物 环境
(生物的生存能影响环境)
【拓展交流】
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实验失败
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D 2 C 3C 4 B
5.(1)生物适应环境 (2)生物影响环境
【拓展交流】
B【解析】该实验形成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第一块草地与第二块草地对照,实验变量是新型除草剂,第一块草地为对照组.另一组是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对照,实验变量是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为对照组.第三块草地应设计为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水。21cnjy.com
第1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应用:培育反季节花卉、蔬菜;控制温度人工培育虾、蟹的幼苗等)。 ①光的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影响动物的活动(有昼行和夜行动物); ②水质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③每种生物都有生活的适应温度; ④空气的质量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⑤土壤的性质影响植物的生长。21cnjy.com
(2)生物因素:
①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②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举例:共生——如根瘤菌与大豆、藻类与真菌关系。21·世纪*教育网
③应用: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和寄生等关系进行生物防治(如防害虫);优点:不污染环境。
知识点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环境影响生物:如阳光、雨水、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温度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
(2)生物适应环境:①保护色(如雷鸟、北极熊等); ②拟态(如枯叶蝶、竹节虫等); ③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生物影响环境: ①绿色植物保护和改善环境; ②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等。
二、题型、技巧归纳
类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例1】(桐城)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厘米,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解析】企鹅体内脂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有利于企鹅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生活。
【方法归纳】区分题中描述的内容如何改变或具体哪些特征属于生物还是环境方面。描述生物的特征变化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描述环境特征变化是生物影响环境。描述环境变化引起生物变化是环境能够影响生物。2·1·c·n·j·y
【例2】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2)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www-2-1-cnjy-com
(3)制定实验方案:该实验设计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实验变量是光,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就是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因为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21教育网
答案:(2)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光;不可以;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21·cn·jy·com
【方法归纳】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对照实验指的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www.21-cn-jy.com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生物生态系统。
2.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预习要点】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类型
【达标练习】
1.下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杂草 B.黄雀 C.螳螂 D.蘑菇
2.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消费者是( )
A.人类 B.羊 C.昆虫 D.动物
3.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草 B、吃虫鸟 C、细菌 D、猪
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生物种类多,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1.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池塘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植物
荷花、水草
水、土壤、空气等
动物
鱼、河蚌、蝌蚪、浮游动物
微生物
细菌和真菌等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类型
特点
海洋生态系统
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主要营树栖和攀援生活,有绿色水库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
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乏高大植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问题展示】
1.探究竟·调查:课前调查校园(或者社区)的某一确定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将生物分类,并汇报交流。
生物
非生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2.将以上生物列举出来,并说出它们分别承担的角色作用。
4.生态系统包括哪些因素?
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分别主要指哪些生物?
6.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具图回答:
(1)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图中的光、二氧化碳、水等和各种生物共同共成   。
(2)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主要作用是   。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主要作用是  。
7.观察课本第96页的图7-2-1等图,区分地球上的六种生态系统的特征。
【方法总结】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生的粪便会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能清除粪便,还能改良土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拓展交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
A.生产者、生产青 B.消费者、生产者
C.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D【解析】 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蘑菇属于腐食性动物,它们都属于分解者.黄雀、螳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杂草属于生产者.
2.A【解析】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城市生态系统由少量的植物(生产者),人、少量的动物(消费者),分解者以及生活环境组成.需要从外部购进大量的食物.可见A符合题意.21教育网
3.A【解析】 草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为正确项;食虫鸟是动物为消费者,不是生产者,为错误项;细菌属于分解者,不是生产者,为错误项;猪是动物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为错误项。21cnjy.com
4.D【解析】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强.A错误.湖泊属于水域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原因使得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之自动调节能力减弱.B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错误;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D正确.21·cn·jy·com
5.B【解析】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不符合题意;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符合题意;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不符合题意;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www.21-cn-jy.com
【拓展交流】
D【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因此水稻是生产者,青蛙是消费者。2·1·c·n·j·y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感受生物间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了解有毒物质的富集。
3.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预习要点】
知识点一 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它的起始环节是  。?2-1-c-n-j-y
2.生态系统中的   越复杂,   越庞大,其中的食物链就越   ,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就越   。?21*cnjy*com
3.许多   彼此交错、相互连接的复杂   关系,叫做   。?
4.生产者通过   把   转化为   ,然后通过   传给消费者、分解者。?
知识点二 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各种生物的   及   ,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   的现象。?2·1·c·n·j·y
2.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    就会遭到破坏。?
知识点三 有毒物质的富集
1.有毒物质的富集是指一些有毒物质,如   和   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就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却不易被排出,沿着食物链越积越多,越是处于   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就   的现象。?www-2-1-cnjy-com
2.当有毒物质累积到一定量时,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  人类。?
【达标练习】
1.(连云港) 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下列各项可表示食物链的是(  )【来源:21cnj*y.co*m】
A.兔子→狼→狮子 B.阳光→草→兔子→狼
C.昆虫→青蛙→鹰→草 D.草→昆虫→青蛙→蛇→鹰
2.(聊城)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沿着下列哪条食物链正常流动
A.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B.草→食草鸟→鼠→青蛙
C.草→兔→是草昆虫→ 猫头鹰 D.狐→兔→蜘蛛→草
3.(桐城) 右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B.生态系统只包含图中生物
C.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链食物
D.青蛙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菏泽) 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
(2)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营养级。
(3)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及 _。
(4)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汞等有毒物质长期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__ _。
(5)通过 和 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整体。
5.(临沂)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从图中可看出,细菌、真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是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的。www.21-cn-jy.com
(2)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如果大肆捕杀鹰之后,兔群数量的变化是 。因此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21·世纪*教育网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原因是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1.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映了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复杂关系,同时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越来越少)。【版权所有:21教育】
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问题展示】
1.观察课本中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回答问题。
(1)根据课本中的《探究竟》,请写出任意三条食物链。
 
(2)该图共有几条食物链,请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食物链。
  
(3)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如果兔被大量捕杀,请分析该系统中和兔有关的生物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2.观察图7-2-8 描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
3.观察图7-2-9 描述生态系统中物能量流动的过程。

4.资料:日本熊本县水俣湾海产丰富,是渔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年产量不断增加,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精神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经数年调查研究,于1956年8月由日本熊本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报告证实,这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俣湾中含有汞的海产品所致。21·cn·jy·com
请你用食物链的有关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5.畅所欲言:环境保护,你可以做些什么?
  
【方法总结】
书写食物链时一要注意完整性,起点是植物。二要注意方向性,箭头指向右面,第二种生物多数是植食性动物,三要注意范围性,不包括分解者即微生物和非生物。21cnjy.com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生物往往并不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拓展交流】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据图回答: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_________ 。
(2)生态系统中A属于 _________ ,B属于 _________ 。
(3)图中共有 _________ 条食物链。
(4)生态系统的能量沿着 _________  流动从图中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___ 。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D 2A 3A
4(1)草→鼠→蛇→鹰(2)3、4(3)分解者(4)鹰(5)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5.(1)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分解者(2)草→兔→鹰 先增加后减少 生态平衡(3)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21教育网
【拓展交流】
(1)生产者;消费者(2)竞争;太阳能(3)2;植物→鼠→蛇(4)蛇。
第三节 生物圈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重点:能说出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通过分析资料,说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预习要点】
知识点一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1.   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组成包括: 、

2.生物圈分布的幅度: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
知识点二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在 和 。
2.环境污染包括 等。2·1·c·n·j·y
3.资源破坏主要指 和 。21cnjy.com
【达标练习】
1.(乐山)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
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2.(泉州) 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共同家园是( )
A.生物圈 B.城市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3.生物圈的范围为(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下列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C.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
D.若把地球比作足球大小,生物圈就如同一张薄纸。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问题展示】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生物生存的极端温度。最高温度:温泉中的蓝藻可耐热85.2℃;某些嗜热细菌可耐热89℃;少数陆生无脊椎动物可耐热45 ℃~50 ℃。最低温度:寒带植物可在-69.5 ℃条件下生存。
资料二 地球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地表往下33 km温度可达1000 ℃。
资料三 在大气距地表15 km范围内,每升高1 km,气温下降6.5 ℃。
资料四 海水在0~100 m深度内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呈降低趋势;随海水深度的增加光亮越来越少,在清澈的海洋里,光线最深可达海平面下200 m。
(1)分析资料一、二,计算生物可以在地表下多深的范围内生存?
(2)分析资料一、三,判断大气层哪个范围内可能有生物生活?
(3)分析资料四,海水温度和光线明暗度对海洋生物的分布有影响吗?猜想海洋中的生物是怎样分布的?
2.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条件分别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3.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1)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25℃ B、12℃ C、10℃ D、8℃
(2)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4.人类只有一个家: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家?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总结】
1.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生物圈内有生命存在。21·cn·jy·com
2.生物圈的特点:是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内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1·世纪*教育网
【拓展交流】
1.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省某地炼制硫磺,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导致此地常降酸雨,庄稼被毁,居民外流.
材料二 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使植物叶面遭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同时还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西瓜大面积绝产,并造成一些树木死亡,损失惨重.21教育网
材料三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气体.人类目前由于过多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1)根据材料一,造成该地区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酸雨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消除温室效应的方法有那些
(4)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你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应从那些方面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www-2-1-cnjy-com
2.请你给这幅漫画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并谈一谈你的感想.
我的设计题目:
我的感想;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A 2A
3.D【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4.C【解析】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但是整个的水圈几乎都有生物存在,有时生物圈的范围也说出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C。www.21-cn-jy.com
【拓展交流】
1 (1)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2)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叶,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
(3)开发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节约能源,植树造林等(符合题意即可)
(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等(符合题意即可)
2.发烧的地球;人类的活动造成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地球生存环境恶化;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第2章 生态系统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1)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2)生物部分:①生产者(绿色植物);②消费者(动物和人类);③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21·世纪*教育网
3.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4.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知识点2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但有限的自动调节能力。【来源:21cnj*y.co*m】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1)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运动。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出处:21教育名师】
3.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
知识点3 生物圈
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范围:地表以上100m和水面以下100m)。
1.组成: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
2.作用: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3.对生物圈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是:①臭氧层被破坏;②温室效应。
二、题型、技巧归纳
类型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生产者:绿色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能源
消费者:人和动物——吸收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
【例1】(福州)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B【解析】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21cnjy.com
【例2】(岳阳)下列关于岳阳南湖的叙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清澈透亮的南湖水 B.美丽怡人的千亩湖
C.湖水中灵动的鱼儿 D.岸边摇曳的杨柳树
B【解析】湖水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美丽怡人的千亩湖”,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湖水中灵动的鱼儿”,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岸边摇曳的杨柳树”,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只,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2·1·c·n·j·y
类型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类型
特点
海洋生态系统
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主要营树栖和攀援生活,有绿色水库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
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乏高大植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例3】(烟台)春天来了,烟台市境内的昆嵛山、磁山、艾山、招虎山、罗山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它们属于(  )21·cn·jy·com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A【解析】昆嵛山等主要特点是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4】(滨州,双选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
BD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方法归纳】
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www.21-cn-jy.com
2.误认为整个地球都属于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将这一簿层叫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存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事物存在的。2-1-c-n-j-y
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能为其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条件。21*cnjy*com
类型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例1】(聊城)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 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 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解析】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田鼠→蛇;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其中生产者只有水稻,昆虫、田鼠、青蛙、蛇都是消费者.如果昆虫的数量锐减,会造成蜘蛛、青蛙数量的减少,从而也会引起蛇数量的减少。21教育网
【答案】D
【方法归纳】书写食物链时一要注意完整性,起点是植物。二要注意方向性,箭头指向右面,第二种生物多数是植食性动物,三要注意范围性,不包括分解者即微生物和非生物。
第一节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结合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举例说明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2.尝试对图表进行分析。
【预习要点】
知识点 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问题
1.目前全球人口总数已超过 70 亿。我国人口增长与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基本相同 。
2.人口出现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类与 自然环境 斗争的能力很弱,所以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20世纪30年代 以来,世界人口开始加速增长。在未来几十年,世界人口仍然呈 继续增长趋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人口过度增长将导致的问题
粮食匮乏、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给自然界的资源、环境,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4.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必须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相协调。
【达标练习】
1.控制人口数量的最终目的是(  )
A.消灭饥饿 B.使人类有足够的水源
C.减少能源的消耗,以期长效利用 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C.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
D.我国属于低生育率国家,所以可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3.某学习小组对城市A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情况进行了研究,相关统计数据见图.请你帮他们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21教育网
(1)该城市人口数量在   时间段的自然增长率最大.
(2)从总体上看,该城市人口增长呈逐渐   趋势.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已实施了   这一基本国策.这个基本国策的中心内容是   ,提高人口素质。www-2-1-cnjy-com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1.人口过度增长对社会造成的问题:粮食匮乏、交通阻塞、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2.我国控制人口过度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和优生。
【问题展示】
1.观察分析书中图表,讨论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中《探究竟》,找出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年代,分析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课本中的《探究竟》,分析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时间间隔有什么特点。
(3)参照资料分析,每分钟人口增长148人,请你计算,一节课的时间内,世界人口增加多少?如果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未来会怎样?www.21-cn-jy.com
2.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问题。
3.阅读课本中《探究竟》,小组讨论自然资源的现状。答案参考课本,并结合身边的实例。
【方法总结】
要结合数据、图表认识人口过快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理解人口剧增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关系。
【拓展交流】
生物学家和人口研究人员常常利用人口数据推断出人口的其他方面情况,下表列举了1982年、1987年、1990年、2000年四个年份中我国大陆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数据(其中1987年为抽查结果,其余为普查结果).2·1·c·n·j·y
年龄组/岁
1982年
1987年
1990年
2000年
0﹣14
33.45%
28.68%
27.69%
22.89%
15﹣64
61.66%
65.86%
66.74%
70.15%
65以上
4.89%
5.46%
5.57%
6.96%
总人口
100818万
107233万
113368万
126583万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0﹣14岁的人口比例随时间推移下降,说明了什么?
(2)2000年与1982年相比,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什么变化?
(3)从上表中你还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与其他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解答】解: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要求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D
2.【解析】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均匀,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生育的胎数越少,即越少生,100年后其后代的人数越少;生育越晚,即越晚育,100年后其后代的人数也越少,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晚育、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我国官方宣布已进入低生育率阶段,计生主管部门曾宣布我国妇女的生育率为1.8。但如果放弃计划生育政策,人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短时间内就会人口剧增。21·cn·jy·com
【答案】D
3.【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1973年到1982年之间该城市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这是因为建国以来,由于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尤其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寿命大大延长.(2)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该城市人口的增长出现了逐渐减缓的趋势.(3)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少生就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就是促使生出的后代在遗传素质上优良些,避免生出有遗传病的孩子,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答案】(1)1973年﹣1982年;(2)下降;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拓展交流】
【解析】(1)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口的增长出现了逐渐减缓的趋势.从图中看出:0﹣﹣﹣14岁人口比例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说明了出生率逐年降低.(2)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2000年与1982年相比,人口比例增加,说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3)从统计表可以看出,65岁以上的人口在逐渐增长,说明中国进入了老龄化.21cnjy.com
【答案】(1)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减缓(2)延长;(3)中国进入了老龄化
第二节 合理利用资源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列举自然资源种类,体会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概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道理。
【预习要点】
知识点1 我国自然资源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量少 。
2.土地资源: 类型复杂多样, 耕地比重少,地区差异明显,分布不均匀,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3.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 的分布不相匹配。
4.矿产资源: 矿种比较齐全,部分矿产资源供需失衡 。
知识点2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自然资源分为
2.保护自然资源不是完全禁止开发利用 ,而是反对无计划的、盲目性的开发和利用 ,所以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资源开发的目标
对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调节有限资源 的耗竭速度;对可再生资源, 扩充资源,防止资源的破坏和流失。21cnjy.com
【达标练习】
1.下列四种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水能
2.在我国资源枯竭问题十分严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的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二分之一
3.一次性筷子的利用的自然资源属于哪一类?
A.矿产资源 B.太阳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4.空调的正确使用有利于节能节电,空调在制冷时,设定温度高2℃,就节电20%。2004年6月26日,由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等组织共同倡议“夏天将空调温度设定在( )以上, 以减少能源消耗”。21·cn·jy·com
A.25℃ B.26℃ C.23℃ D.24℃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物质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无一不是取自于大自然。
保护自然资源,反对无计划的和盲目性开发利用。
【问题展示】
1.阅读课本中《探究竟》,小组讨论自然资源的现状。
2.结合下列观点,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观点一: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观点二:资源开发的目标应该是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使自然环境得到改善。
观点三:对不可再生的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观点四: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浪费纸张与合理利用资源无关。
观点五:要保护自然资源就要禁止开发。
【方法总结】
人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是组成生物界的重要成员,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驾驭自然资源,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不是一方主宰另一方的关系,而是和谐与共的关系。
【拓展交流】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酸雨、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要求各国政府和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生活.
(1)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2)下列行为中不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尽量少用塑料袋 B.随手关闭电器电源
C.大力植树造林 D.使用一次性筷子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答案:A
解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题目中的四个选项中,B、C、D三个选项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状况。我国的资源枯竭问题十分严重,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的二分之一。
3.答案:C
解析在制作一次性筷子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砍伐树林,由此可知,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的是森林资源。21教育网
4.答案:B
解析: 2004年6月26日,由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等组织共同倡议“夏天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以上, 以减少能源消耗”。www.21-cn-jy.com
【拓展交流】
【答案】(1)A(2)D(3)合理即可
【解析】(1)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2·1·c·n·j·y
(2)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使用一次性筷子就加快了对数目的砍伐,不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D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等。故答案为:(1)A(2)D(3)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等.21·世纪*教育网
第三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及其之间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2.能说出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明确怎样来保护环境。
【预习要点】
知识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对人类有一定现实和潜在价值,要永续利用生物资源,必须保护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3.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 基因决定的,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因库。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多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 生态系统类型和数量的多样。
5.物种濒危会危及生物基因库 ,物种的损失,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1·世纪*教育网
【达标练习】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2.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人有责!如果你从湘江边上捡回一只罕见的活巨龟,你会采取下列哪种最恰当的方式来对待它( )21·cn·jy·com
A、卖钱 B、食用
C、送到动物园让专业人士饲养 D、将其杀死后制成标本保存
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这种措施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B、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保护人类所需生物的多样性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遗传物质(基因)多样性,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2·1·c·n·j·y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www-2-1-cnjy-com
2. 护生物的多样性
(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2-1-c-n-j-y
(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来源:21cnj*y.co*m】
(3)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出处:21教育名师】
(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版权所有:21教育】
(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问题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21*cnjy*com
材料二:水稻丛矮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21*cnjy*com
材料三: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良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  。
(2)材料二说明了   。
(3)材料三说明了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   和   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保护  。www.21-cn-jy.com
【方法总结】
1.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面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栖息地丧失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
外来物种入侵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措施:迁地保护:一般是在不能实施就地保护的基础上才选择进行的补充手段。
【拓展交流】
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不仅有多种野生植物,还有大熊猫等到多种珍稀动物。
(1)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 、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21教育网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鼠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 。21cnjy.com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 A 2 A 3 C 4 C
【拓展交流】
(1)生产者,传粉(2)分解者,物质(3)捕食,食物链(4)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四节 保护生态环境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 能说出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
2.明确怎样来保护环境。
【预习要点】
知识点1 保护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问题包括
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退化和生态平衡 的破坏。
2.环境污染包括
知识点2 环境保护的立法
1.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
2.关于环保的法律
【达标练习】
1.(绥化)下列哪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
A.乱砍滥发 B.植树造林 C.乱捕滥杀 D.排放废气
2.(东营)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21cnjy.com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3.(阜阳)近几年,雾霾天气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时有发生,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21·cn·jy·com
A.提倡秸秆焚烧还田
B.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提倡家庭豪华装修
D.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1.环境问题包括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破坏包括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等。www.21-cn-jy.com
2.沙尘暴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破坏有直接关系。
3.森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他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引起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题展示】
1.围绕下列四项,分组查阅关于生态环境的资料:
(1)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危害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2)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3)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稳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意义;
(4)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方法总结】
环境问题虽然严重,但有国家的立法保护,有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环境问题一定能解决。
【拓展交流】
如图这幅漫画题目是《越卖越胆大》,根据漫画回答问题:
(1)你很熟悉他们所捕捉的动物吧,请写出图中A或C动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
A属  类动物,其主要特征是:  ;
C属  类动物,其主要特征是:  .
(2)这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3)请你简要说明图中人类的行为对生物圈会造成哪些影响?  .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解析】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工厂排放大量废气都是人类活动,这些活动都对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所以这些行为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与题意不符.21教育网
【答案】 B.
2.【解析】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
【答案】:D.
3.【解析】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家庭过度豪华装修会产生更多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健康.也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2·1·c·n·j·y
【答案】:D.
【拓展交流】
(1)两栖;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3章 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1.人口过度增长对社会造成的问题:粮食匮乏、交通阻塞、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2.我国控制人口过度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和优生。
知识点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分类:
(1)不可再生资源:如各种矿物、煤、石油、天然气;
(2)可再生资源:如水、生物、土壤。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量少。
3.自然资源的利用:
(1)对可再生资源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2)对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知识点3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
(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制定《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知识点4 保护生态环境
1.当今存在的环境问题:(1)一类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能量,以废水、废气、废渣以及电磁波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2)另一类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
2.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二、题型、技巧归纳
类型一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要结合数据、图表认识人口过快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理解人口剧增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关系。
2.环境问题包括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要结合事例、图表、资料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要从源头抓起,从自身和细节做起,同时要分类回收处理。
【例5】(益阳)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 )21教育网
A.酸雨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C【解析】A选项的酸雨主要是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的。具有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危害人体健康等危害。B选项中大气污染主要是指一些危害人体健康及周边环境的物质对大气层所造成的污染,这些物质可能是气体、固体或液体悬浮物等。C选项中水、土重金属污染是指工业排放进入水或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铬、镉等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那么,“问题大米”中的镉就属于土壤和水重金属污染所致。D选项中温室效应是由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使气温上升,引起一系列的后果。与重金属污染无关。21cnjy.com
【例6】(菏泽)近几年,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时有发生。我市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严禁焚烧秸杆”“严禁小锅炉取暖”等措施,使雾霾天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某同学在“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的下列治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21·cn·jy·com
A. 增加火力发电 B.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C. 扩大绿化面积 D.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A【解析】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扩大绿化面积、发展公共交通、严禁焚烧秸杆,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都属于有利于空气净化的措施,火力发电厂燃煤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严重污染空气。www.21-cn-jy.com
类型二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1.对生物多样性含义的认识建议通过收集、分析资料从世界生物多样性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加以理解。2·1·c·n·j·y
2.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认识首先要做好调查,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对自然界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提取新药物、改良品种等方面将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1】(娄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将我国的野生大豆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了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个事例体现了()21·世纪*教育网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解析】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普通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利用中国的野生大豆与美国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2-1-c-n-j-y
【例2】(滨州)(双选)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CD【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威胁生物生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偷猎,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21*cnjy*com
类型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态系统多样性受到破坏,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丢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应当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科学研究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样需要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健全法制,还需要全球合作。【来源:21cnj*y.co*m】
3.发展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活质量,发展地球生机,开展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出处:21教育名师】
【例3】(娄底)目前,每年都有一万到两万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禁猎区、迁地保护
C.多引进外来物种     D.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C【解析】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www-2-1-cnjy-com
【例4】(龙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_自然保护区。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加强法制教育。就地保护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样生物及其栖息地都进行了有效保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