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当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唱道:
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讨论:结合安徽凤阳的情况,谈谈改革前
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
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
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
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
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
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
背起花鼓去讨饭。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劳动不积极
靠救济生存
靠天吃饭
1.原因:农村人口比重大,稳定农村事关国家稳定,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
5.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率先包产到户的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推广: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结果: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项目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
经营方式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分配方式 统一分配
影响 没有积极性
农业发展停滞
贫穷
公有制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剩下都是自己的
调动积极性
农村经济发展
开始富裕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1982年
7.15
1981年
6.70
1980年
5.02
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请思考: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单位:亿斤
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岗村建成大包干纪念馆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根本不同;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发展后果迥异。
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社:1953—1958年实现土地公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现在
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想一想: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革应遵循什么规律?
(1)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
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
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
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
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
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4)发展后果迥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
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
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
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
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原来叫社队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基本没有活力。
苏杭农村的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材料: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近1/3、出口创汇的近2/5都来自乡镇企业,而且这些都是国家财政很少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的。1996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达13508万人;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33%。到2000年底,有38家乡镇企业的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有216个产品获得中国乡镇企业名牌称号。
图一:湖南宁乡县某人民公社成立大会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的农村变革,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图二:《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⑴从图一、图二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原因: 对国情认识不足,扩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
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⑵从图三、图四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图三: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四:风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返 回
⑶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质: 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农业政策的制定要适合当时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农业政策的制定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
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
业的活力
国家:
企业:
工人:
国有企业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给企业松绑
政企分开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国有企业
国家
工人
国有企业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大(1992):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
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
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超市中琳琅满目
的商品
课堂小结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
改革全面展开
经济体制改革
随堂训练
1.“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迁,这是因为我国广大农村( )
A.开展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2.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3. 英国《波士顿环球报》1997年2月23日发表文章:“邓小平自1978年以来,鼓励农民耕作自己的土地,对于一个曾是饥饿的国家来说,人们的实际收入差不多增加了两倍。”文章谈及的是邓小平支持的( )
A.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社
C.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