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词两首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词两首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9 20: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娄 山 关学习目标一、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二、理解文章的主题,并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四、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 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朗诵鉴赏1.上片如何表现娄山关的晨境?
2.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体会“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的意境。
3.体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韵。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写红军进行娄山关的军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途中的艰难环境,渲染出苍凉沉郁的气氛。上阙: 表现出在铺满寒霜的崎岖山间石径上,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只能发出细碎杂沓的声音。
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风中传来若 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碎”:“咽”:西风凛冽、雁声嘹唳、 霜华满地、残月如钩悲凉沉郁 红军顽强的意志,征服困难的气魄 ;气象阔大雄壮——视险为夷,无坚不催的战士情怀。 从视觉角度写过娄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略去了中间的战斗过程,写出了胜利越关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抒发诗人胜利的豪情。
下阙:“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写景:(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境
抒情:表达了亦喜(胜利)亦悲(道路还漫长),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但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的险固。 莫道,不要说。表现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对顽抗之敌的鄙视。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表现了诗人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险的雄放胸襟。既说红军跨越娄山关,又喻指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重新开始起步向前。“真如铁”:“漫道”:下阙:“从头”:主题理解 通过对娄山关军事行动的描 写,歌颂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预示着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沁园春·雪毛泽东1.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精妙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通过反复朗诵,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中一个
农民家庭。1976 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
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
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
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
泽东诗词选》等。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
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
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
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
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
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
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诵,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
志和胜利的信心。qìnmǎnɡɡuǒráoxùnfènhánshǔ二、记一记红装素裹: 妖 娆: 折 腰: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
色。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娇艳美好。 鞠躬,倾倒。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词的上下两片写了什么内容?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
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一、研读文本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北国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今朝风流人物政治抱负:改造社会,引领时代风流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 对比,“英雄”与“风流
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1.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
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
到了高峰,点明了主旨。二、探究主旨2.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
杰出才能和更伟大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
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词人
的自况。这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决心登上历史舞台
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
跑?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
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
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
“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三、品析语言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在“舞”、“原”在“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
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
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
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
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
女,格外娇艳多姿!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
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
“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
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
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对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沁园春 雪具体实景—动静结合想像虚景—艳丽多姿论今—风流人物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
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
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
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
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
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