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6张PPT。30 诗词五首李 白【称号】“诗仙”
【评价】“中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清新、飘逸。”
【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两次从政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为之奋斗一生,可以用屈原的名句来形容他,“虽九死而其犹未悔”。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最后被“赐金还山”,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而写了这组诗。写作背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一)李白 读诗歌,感受诗境 颂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同“值”,价值的意思。重点词理解: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呢?停、投、拔、顾,这些动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赏析: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抑郁不舒的心情。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析:这是诗人的想象。想想自己离开长安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抒写世路的艰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空闲的时候。
忽复:忽然又;
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赏析: 吕尚,九十岁在磣(chěn )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后被重用,助周灭商;伊尹,受命于商汤助商灭夏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愿望: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朝廷任用,施展才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可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一直顺利的风。
会:副词。“一定、必然”的意思。
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理 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 白小结: 本诗抒发了诗人因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有“韩潮苏海”之称。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韩愈"以文为诗",向来亦称大家。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即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劳民伤财,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即现在的广东东部,距当时京都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政治抒情诗。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礼呢?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设置情境,引出议论)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设问)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对比)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将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梁衡《读韩愈》
韩愈被贬官至潮州经过蓝田关时,
他的侄孙韩湘赶来与他同行。
(左迁,在古代的意思是被贬官。)解题:翻译: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点明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有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的情感。 赏析 :
1.诗歌的前两句点明了什么?2.开头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
“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
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3.诗歌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4.诗歌的五、六两句描写什么?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五六两句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
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jiǎn )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全诗情感: 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本诗的特点:迁移拓展 比较韩诗与柳诗,理解“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 。柳宗元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提示: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哀情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哀景柳宗元 ◆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
◆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比较阅读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韩诗凄切中见忠愤之气,
柳诗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悲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怀乡念国之思……
探究: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常出现哪些意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韦承庆《南行别弟》
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香草、柑橘:“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常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来抒发什么样的情感?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
现自己的情志。
②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
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③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
胸臆。 贬谪诗中常用手法: “诗歌之所以异于散文者,除了外表的声律之美外,更在于诗歌特别具有一种感发的质素。”
——叶嘉莹咏煤炭于谦石灰 吟(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赏析】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凿开混沌得乌金, 蓄藏阳和意最深 以“乌金”称煤炭,以“阳和”借指煤炭,表现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 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前句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后句写出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的火势之大,显示自己怀抱爱国忧民的心怀。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寓意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乃国之根本,民之福星。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表达了为了老百姓能享温饱,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熊熊燃烧自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志向。 小结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咏煤炭》托物言志是一首咏物诗。
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作业默写《咏煤炭》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它改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虞美人
[南唐]李煜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 缪塞尔 关于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④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名是在同一词牌中,不同的词为了区分而根据词的内容,由词的作者为词写出标题。关于李煜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关于李煜
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虞美人
[南唐]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西楼—飒飒西风 夕阳西下
登高抒发悲情的伤心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 愁之深: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李白《远离别》
愁之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之重: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愁之多: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自主翻译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照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愁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
——陆甫之《清平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张炎《清平乐》 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 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着找一找。第一组对比:春花秋月——往事
“春花秋月”是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而“往事”则是人世间短暂无常的。
两者千差万别,以宇宙的无限去比较人生的有限,表明了造物主的造化弄人,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着找一找。第二组对比: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小楼东风”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
“故国明月”则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
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着找一找。第三组对比:雕栏玉砌——朱颜改
“雕栏玉砌”,喻指故国美好事物永恒存在;
但是以前那个在这样美好事物前流连忘返的人却已经容颜衰老了。
两者相比,清楚地表露了作者对人生心灰意冷的黯淡心态。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思想感情比较阅读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 谢:凋谢。
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③留人醉:一本作“相留醉”。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小结 李煜后期的这首词作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凡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其豪放作品为后世广为传诵,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作者简介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写作背景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醉眼朦胧,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仿佛回到了连接的军营,听到了响亮的号角声。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上阕着重描绘幻想中的军营生活,表达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就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可惜呀,现在已满头白发丛生! 下阕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怎么解释?作用是什么? 在大醉后,拨亮油灯,抽剑抚摩观看,一觉醒来,只听到营地里嘹亮的军号声。 渲染了浓厚的战斗气氛,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的?从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翻”有什么含义? 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同时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昂扬斗志。 “翻”:弹奏的意思。同“五十弦”(泛指军乐)相照应。可以理解为“沸反盈天”,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更有气势。内容赏析3.“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谴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上句用典,下句夸张,用对偶的形式,句式工整,含义丰富。内容赏析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后是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深刻含义? 写了自己凯旋而归,了却心愿的快感,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点。5.“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诗人从想象幻境回到眼前现实,从激昂豪壮跌落到深沉痛苦,既是对岁月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也是对统治者重用奸佞排斥打击主战派的愤慨,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6.最后的叹号表示什么?表示从激昂豪壮的情绪跌落到深沉痛苦的悲愤中。内容赏析7.辛弃疾在小序中标明是“壮”词,实际上是以“壮”写“悲”,“壮”是怎样表现的?“悲”是怎样表现的?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品从开头到“赢得生前身后名”,基调是豪壮的,但最后的“可怜白发生”,陡然由壮写悲。其次,本词核心句是“可怜白发生”,无论是“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举动,还是军营的雄壮声势,杀敌报国的宏大理想,都是在衬托“可怜白发生”的严酷现实,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因此表面看来,作者心雄志壮,豪情依旧,其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感情极为复杂。内容赏析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朦胧。
白首为功名。旧时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