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二中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命题: 审题:高二地理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下图是“亚欧大陆气温等距平线略图”。气温距平值是指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中,A、B两地(图中黑点)分别位于不同等距平线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若A地(大陆西岸)1月均温是5℃,则最符合B地(大陆东岸)1月均温的是
A. -11℃ B. -14℃ C. -16℃ D. -7℃
下列关于导致亚欧大陆东西岸气温距平值差异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岸有暖流影响且地势很高,所以数值较小
B. 东岸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数值较小
C. 西岸有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所以数值较大
D. 西岸终年多雨,大气的保温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数值较大
下图为某地理事物随经度变化的全球分布图。相对值与分布量呈正相关,读图,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该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A. 森林 B. 冻土 C. 城市 D. 水域
该地理事物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的影响
A. 对水循环影响不大 B. 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大
C. 对树木生长影响不大 D. 对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大
上图为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可以看出
A. 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 B. 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C. 甲面积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D. 乙面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图中纬线穿过的大陆中
A. 赤道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广 B. 30°N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广
C. 60°N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小 D. 90°S附近陆地跨经度最广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冬季酷寒——冰雪穴居,抗风御寒
B. ②——终年干旱少雨——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
C. ③——终年湿热——傍水而居,交通便利
D. ④——夏季炎热潮湿——圆形石屋,防暑防潮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 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C. 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B. 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C. 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D. 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A. 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
B.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
C. 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
D. 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A、B分别属于
A.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B. 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C.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下列地形区的成因与图中所示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日本群岛 C. 东非大裂谷 D. 马里亚纳海沟
多肉植物是指叶肥厚、表皮角质或被蜡被毛被白粉等的高等植物,纳米比亚、南非和墨西哥是世界上多肉植物最多的国家。多肉植物在中国也很常见,如景天属、伽兰菜属的一些品种,只不过中国人不太重视这些植物种类,没有开发成为商品。现今韩国、日本等国家将他们培育出来销往世界各地广受欢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材料分析大多数多肉植物生长环境的特点是
A. 高温多雨 B. 干旱的环境 C. 昼夜温差大 D. 温和湿润
影响日本、韩国多肉植物销往世界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发达的农业科技 B. 广阔的市场
C. 便利的交通 D. 国家政策的扶持
喜爱多肉植物的小明在纽约(西五区)于当地时间5月10日20:00拍摄多肉植物的照片与北京的小亮相互交流,此时小亮家朝南的阳台上多肉植物的影子朝向为
A. 西南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北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图完成下题。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D. 气温高,蒸发旺盛
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 12~2月 B. 3~5月 C. 6~8月 D. 9~11月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 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 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 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B. 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C. 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 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位于北温带 B. ④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 ①位于②的东北方 D. ④位于③的西南方
下图为四个海峡(局部)位置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位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一艘海轮从波斯湾驶往西欧鹿特丹港,最短的航线经过的海峡有()
A. ②① B. ②③ C. ④③ D. ④①
2015年10月16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了共同建设和运营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项目协议,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下图为雅万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从上海将建设雅万高铁的机械设备通过海运运往雅加达,要经过()
A. 台湾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白令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建设雅万高铁需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风沙 D. 地震
雅加达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成都(30. 4°N,104°E)的时间大约为()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12分)下图是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区域是_______,该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高于赤道地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_____,该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B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A、B的纬度大约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大的原因是什么?
(12分)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填上图中气候类型代号,下同)。
(2)B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地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成因是 。
(3)C地的气候特征为 。
(4)D地冬季盛行 (特点)的偏北风,常出现 等灾害性天气。
(5)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 季,判断理由是 。此时,B地的气候特点是
(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面积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面积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
材料二 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积440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
(1)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非常大,试分析其原因。
(2)洞里萨河的流向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试推测1、7月的洞里萨河的流向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
(3)简析湄公河在入海口附近形成巨大三角洲的原因。
(4)夏季,甲区域的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南海其他海域的水温低,请简述原因。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并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废水
材料二 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日本工业及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2010年中国、日本部分数据比较表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1)该次地震震中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
(2)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 气候显著,其成因主要是 。其中丙地气候具有明显的 性特征。
(3)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我国影响较小,是因为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的盛行风为 。
(4)日本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 洋沿岸及 海沿岸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 。
(5)简述丙所在国冬季和夏季降水地域的差别并分析原因
【答案】
1. A 2. C 3. B 4. D 5. B 6. D 7. A
8. B 9. D 10. C 11. C 12. C 13. B 14. A
15. D 16. C 17. B 18. C 19. D 20. C 21. B
22. D 23. A 24. D 25. C
26. (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2)160~180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多。
(3)城市的热岛效应,多云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A地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且夏季时晴天多,少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冬季时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且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7. (1)丙
(2)甲 炎热干燥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
(3)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4)寒冷干燥 寒潮
(5)冬 地中海地区受盛行西风控制,说明西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 温和湿润
28. (1)洞里萨湖周边地区地势低洼,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河流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流量季节变化大;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2)7月,由东南流向西北;1月,由西北流向东南。 成因:7月处于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并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所以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月处于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并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所以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3)湄公河流经北部高原和山区时,将流水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搬运到河口地区;河口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潮的顶托,使得河流流速缓慢,从上中游携带来的泥沙在此不断沉积,经漫长时间积累逐步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
(4)夏季,该区域东部沿岸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属于离岸风,风使表层海水向偏离中南半岛的方向流动,深层的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海域。
29. (1)亚欧 太平洋
(2)季风 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
(3)西北季风
(4)太平 濑户内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日本资源能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沿海布局便于原料运入和产品输出。
(5)丙所在国为日本,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量较大,冬季,日本海沿岸盛行西北季风,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加,日本海沿岸山地对气流的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暖流的影响。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较多,夏季东南季风,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