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桃花源记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桃花源记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30 10: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桃花源记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
A.皆叹惋(wǎn) 俨然(yán) 豁然开朗(huò)
B.及郡下(jùn) 邑人(yì) 怡然自乐(tái)
C.诣太守(yì) 屋舍(shě) 平旷(kuàng)
D.刘子骥(jì) 阡陌(mò) 垂髫(tiáo)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得水也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忘路/之远近
D.后/遂/无问津者
5.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21·cn·jy·com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出处:21教育名师】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1教育网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1cnjy.com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缘溪行(沿,沿着 )
(2)寻向所志(名词,标志,标记 )
(3)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
(4)便要还家(邀请 )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参考答案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参考答案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8.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参考答案“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参考答案“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参考答案世外桃源。 
11.(2016·浙江温州中考)名句默写填空。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 (陶渊明《桃花源记》)?
12.(2016·湖北十堰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
A.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
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
B.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
便要还家 要:要求
C.问今是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是 是:这句话
D.未果,寻病终 寻:很久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
A.欲穷其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停数日,辞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2017·山东嘉祥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说明一个道理。2·1·c·n·j·y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2-1-c-n-j-y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www-2-1-cnjy-com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15. (2017·江苏苏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21·世纪*教育网
余曰: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21*cnjy*com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即“佛”,后人亦以此称佛教,僧人。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③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来源:21cnj*y.co*m】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参考答案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参考答案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上按原样恢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16.(2017·湖南湘西中考)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www.21-cn-jy.com
上联是: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下联是:梯田如叶,铺满大地一庄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