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采荷二小 沈凤娜
1.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知道木头在水中容易浮,金属在水中容易觉,塑料在水中有沉有浮;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能够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沉浮状态。
3.乐于探究生活中不同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二. 教学重点:
能够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沉浮状态。
三.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乐于探究生活中不同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四.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小组水槽一个,硬度比较实验盒一个,牙签一根,无毒塑料薄膜一干抹布一块,日常学习中使用的尺子一把,作业本/实验记录表。
教师材料:透明水缸一个,硬度比较实验盒一个,干抹布一块,无毒塑料制尺一把,有毒塑料制尺一把。
5.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备注
导入 乌鸦喝水,如果乌鸦放入瓶中的是树枝而不是石头,它还能喝到水吗? 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
实验准备 1. 给材料编号 倾听 通过编号使实验有序进行
2. 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思考 通过确定沉浮的标准,为预测实验做好准备
3. 预测实验结果(师示范预测一种材料) 完成作业本p31第一题实验记录单上的预测部分 促进学生思考材料在水中可能的沉浮状况,为学生重新构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表示浮,↓表示沉
4. 如何将材料放入水中呢?演示操作,说明原因 思考,观察,倾听 规范实验操作,使实验数据更具科学性
5.强调材料整理,培养良好实验习惯(师演示) 观察,倾听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实验 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实验 提升小组合作能力
点评、板书 每位同学用手势一起汇报 得出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讨论 提升小组合作能力,提练实验结果
延伸拓展 讲述有毒塑料、无毒塑料,用沉浮可区分两者 倾听 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进一步感受沉浮
预测我的尺子在水中的沉浮 作业本p31 为学生构建知识打下基础
巡视、指导 小组实验
师演示两种塑料尺在水的的沉浮情况 观察、倾听 判断沉浮最好的方法是做实验
生活习惯教育 感受、倾听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作业布置 倾听 保持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 巡视、指导 作业本p32,1(1-3);2 巩固所学知识
点评、讲解 手势表示答案 巩固所学知识
机动环节 由木头通常浮于水面引出木头的特性 思考,讨论 拓展延伸
环保教育 感受、倾听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反思
今天有幸得到了区教研员陈敏老师的指导,使我受益非浅。课后,陈老师给我提的许多建议让我感觉如梦初醒,原来课还可以这样改,让我看问题的角度拓宽了。
做为一个新教师,对学生的把握和认知较少,所以在备课时,总是先对照新课标中的教学总目标,希望能在一节课中能将目标至少指向其中一到两条,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听了陈老师的建议,让我重新认识了科学素养词,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淡化了科学精神的培养,从一个小小的预测不修改这一细节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三年级做为小学科学的启蒙教育阶段,科学素养的培养显得比科学知识更重要,这些习惯往往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经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关注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还有一点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陈老师对课堂生成的提练和关注。对于学生在练习时提出的两个疑问:1实心的物体在水中一定会沉;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有关。这两个问题回想起之前的试教,也曾有学生向我提出过,但当时我觉得这不是本课应该展开的内容,加上五年级还有这个内容的学习,就没有对此展开讨论。经过陈老师的提点,根据学生问题的设计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每个地区的学生的认识的平均水平是不一样的,有时不一定要按着教学的进度,可以适当的将学生的超前问引入到课堂中,也许讲了学生不能理解,但可以启发孩子们的进一步思考。正如陈老师所说,新老教师的区别就是教学经验,而教学经验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问题的积累,只有根据学生的疑问设计教学,才能更有并效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关注学生的疑问,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为一种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细节方面,我花了较多的精力去揣摩,希望能从细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但在学生实验结束及汇报时,学生都比较激动,时有说话讨论的声音。可见对于听说习惯的培养做得还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力求关注学生实验习惯的同时,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用沉浮的方法区分有毒塑料与无毒塑料的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能够提高学习的层次,不仅仅将学习停留在知识有些材料会沉有些材料会浮上,更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材料的沉浮现象判断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用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知识是触手可及的,是有用的。同时也许借此纠正一些学生的喜欢咬文具的不良学习习惯。但经常陈老师的指定,我对于这个环节处理的有些绝对,违背了一些科学事实,在处理这个环节时应该一学生感知到这是一种相对的结果,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和探索的空间。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视角更宽阔。
七.教研员点评
教研员点评:
优点:教态良好,语言干练,设计认真,有自己的思考,关注学生的特点,对作业本有选择完成,学生、课标、作业本结合的较好。
缺点:没有强调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第一次接触有预测的实验应该强调预测不能改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正确对待实验结果;有毒塑料与无毒塑料用沉浮的区分讲的太绝对;学生听说习惯的培养还需加强。
改进方法:关注科学精神的培养,尊重客观事实;有些知识点应该给学生留有空间,不能讲的太绝对;关注学生生成,以现象为载体,根据学生的疑问设计教学环节,积累学生的疑问,注重听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