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浮力(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浮力(第一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12-01 10:03:00

文档简介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
用到的器材:
操作过程:
G
F拉
G与F拉比较大小
得出结论:

课后练习:

课件17张PPT。七中图片宁波七中 包明敏欢迎大家进入课堂水上滑行器它的存在它是谁?浮力 你平时有没有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它在哪?浮体漂浮在液体上
保持平衡的物体重力浮力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平衡状态思考1:漂浮的乒乓球有没有受到浮力作用?乒乓球的奇遇思考2: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没有浮上来,它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探究:利用桌上现有的仪器,通过实验,判断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结论:一切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问题:浸没在其他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美国的维吉尼亚级潜艇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GF拉F浮结论:
F浮+F拉=G
得:
F浮=G - F拉GF拉1F拉1=G气球、热气球飞向天空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吗? 有什么事实(实例)可以说明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呢? 讨论我学到了什么?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

气体和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都有 的作用。浮力竖直向上浮力大小的计算如图两个盛水的杯中各悬浮着一个小球,此处小球受到的浮力方向如何?答:方向竖直向上。 练习练习一个小球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10N,请你画出这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图示。练习32N12NF浮= 。 20N谢谢大家!欢迎指导。指导老师:王义汇,吕任妤 不知不觉已经工作第三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区内上公开课,心情十分激动和忐忑。
本堂课经过了我今天的琢磨和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浮力,所以用了一个学生平时生活中不常见的水上滑行器作为引课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奠定整堂课的基调,然后介绍浮体,最后再详细介绍浮力的存在与定义,在此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最后从浮力的三要素出发使学生认识浮力感受浮力。
整堂课下来,我有很多的心思和想法。
首先是关于水上滑行器的视频出现的内容与浮力有没有关系?水上滑行器的前进其实不是依靠的是浮力而是依靠相互作用力。这一点在课后评课的老师也提出来了。其实我也发现了这个视频在此的争议,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在之后的图片引出的时候强调了这个物体处于静止的时候作为对这个争议的补充。但是其实作为一种引课的手段,我觉得我更应该考虑到所引用的内容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这也告诉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地注意到问题的细节性和全面性,要求我有更好的素养和更强有力的知识体系。
还有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应该把探究活动设置地更仔细,更详尽,就像评课老师说的,我前面的时间花的太多,导致后面的探究活动不够舒展,这也是我作为新教师存在的不足。
关于连接之间的连贯性还有对于一些语言的自然和流畅,我还是做得不够自然和深刻。有些话是为了讲而讲,这就是我存在的不足之处呀。一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灌输不是靠老师一些机械性的语言,而是要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流露。用自己的魅力去打动学生。
所以我想我的生命线还很长,我在教师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只是开始,谢谢教研室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能让我展示自己,让我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教育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责任,先把自己充实起来,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无尽的知识。
课题
浮力第一课时
课型

共2课时
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分析应用、总结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和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2)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知道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空气对它浮力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感受浮力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和概括表达能力。
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重点
浮力的存在,浮力的方向
难点
浮力的存在
手段
实验探究
教具
弹簧测力计,小物块,水,兵乓球,自制小船,酒精,容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引入
交通工具同学们见过很多,大家有没有见过下面的这种水上滑行器呢?
视频。这是国外一项优秀的发明----水上滑行器。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水上滑行器。
问:为什么滑行器上站了这么重的人却没有沉下去呢?
学生交流、分析
导入新颖,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浮力
体验浮力
感受浮力
问:你平时有没有感受浮力的存在?
活动
体验浮力。同学们拿出身边的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慢慢按入水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图片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漂浮在水面或其他液面上达到平衡状态的物体称为浮体。
我们宁波是中国的一大港口城市,在宁波的北仑港有着大大小小功能不同的船只,所以对于船舶我们有着特殊的情意,请同学们阅读书本72页关于船舶的历史,感受前人的足迹。
学生花两分钟阅读。
学生体验浮力,分析体会。
让学生亲自体验浮力,激发兴趣,自然引出浮力。
师:以船为例,分析一下船的受力情况。
学生分析。重力和浮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此时重力和浮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浮力是一个向上的托力,在此我们通过二力平衡分析补充浮力的方向应该与重力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
实验探究
实验展示:水底下的乒乓球会浮到水面
思考1:水底下的乒乓球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实验展示:一个会下沉的乒乓球
思考二: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没有浮上来,它受到浮力作用吗?
那么下面我们来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问题: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作用吗?
实验探究:利用桌上现有的仪器,通过实验,判断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师(介绍仪器):同学们桌子上有一个弹簧秤,一个物体,一桶水。
教师示范: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用手托住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为什么示数会减小?
能否利用这个实验原理进行探究实验呢?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探究练习。
展示学生探究结果。
发现:水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有浮力的作用。
定量。
拓展:那同学们是否有想法:其他液体对物体有没有浮力的作用呢?
学生将物体用同样的方法放入食盐水中。
定量。
问:通过两次实验发现,弹簧秤示数都变小,说明浸没入液体中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发现,一切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的作用。
拓展: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弹簧秤示数在盐水与水中的变小程度是不同的,那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同学们下课以后自己去探究学习。
结论:一切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板书总结)
学生体验进行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和概括表达能力
分析:浸在其中包括漂浮在液体表面和浸没入液体两种情况 浮力是一个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师:下面我们来对这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空气中:F拉1=G
水中:F浮+F拉=G 得:F浮=G - F拉
板书总结。
强调内容的重要性
作业
预习浮力的成因,科学活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