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论包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论包装》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13: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论包装》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寓理于事的说理手法。
2.了解“国学大师”季羡林。
导入
季羡林先生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季先生一直为人所敬仰,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语言生动鲜明的文章《论包装》。
作者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过程
1.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论证“人类变得越来越精”这本是无需证明的事情,作者却先要证明这一点,以表达自己对人类智慧、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显示论证的严密,同时也反衬出“人类变得越来越蠢”的现象确实令人深思。
第二部分(5-10),以“包装”现象来揭示“变得越来越蠢”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强调形式。
2.第一部分所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解析:人类变得越来越精。
3.“人类倘不越变越精,能做到这一步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
解析:反问,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4.作者以“女士的包装”为例,意在说明什么?
解析:说明处于社会活动的需要,人的必要包装是需要的,非常严密的说明自己并非否定所有的包装。
5.作者以“在香港购物”和“老太太买鸡”为例意在说明什么?
解析:意在说明有一些包装是没必要的。有四是老太太买鸡一事尖锐地讽刺了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人,批评了“以貌”取物的错误观念。
6.作者以“包装”现象为例揭示了人类“越变越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人们过分强调形式。
7.课文的语言生动、鲜明。
肯定必要包装时,生动描述女士包装后的形象:珠光宝气,花枝招展,十步飘香,十分神奇。课文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不必要的包装― “很希望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处距商品尚有10 公里!”很是耐人寻味。
小结
这篇课文写于1997 年。作者以包装为话题,批评社会上存在的重形式而不重内容,搞形式主义的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