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阁夜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30 22: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阁夜杜甫杜甫,人称杜子美(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忠)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又算得了什么呢。译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偶句押ao韵 4.对偶
节拍2-2-1-2 5.催、霁、声、影、
2-2-1-2 闻、起、终、漫等
平仄: 字应重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带着感情高声朗读这首诗。一边朗读一边思考,这首诗的节奏如何划分,朗读每一句是该带有怎样的情感。
答:情感: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慨,故宜用低沉、顿挫的调子来读。
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漫天遍野的寒意从作者的心中流出。读起来语势要平缓,表达促迫之感的“催”和蕴含作者心境的“寒”字要适当重读,延长时值。
颔联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句萧瑟,后句动荡,诵读起来要语调高亢,音域放宽,表现出气象雄浑之境,“悲壮”“动荡”二词要饱含深情,力求表达出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前句写听觉,后句写视觉,诵读中要努力寻找“听”和“看”的感觉。 ③ 颈联前句写百姓悲天怆地的哭声,情绪凄惨;后句写渔樵时起时落的歌声,情绪悠远。诵读时要形成对比,前句语调悲抑、沉重,饱含痛楚,后句 语调平直,注意节奏的顿挫,突出悠远之感。这两句诉诸听觉,诵读时要寻找无眠之夜哭声、歌声、鼓角声齐集耳畔的感觉。
④ 尾联抒发人生感慨。“卧龙跃马终黄土”在精神上统摄全篇,表达人生历史的虚无感,诵读时音节要舒展,表达贯穿古今的无穷之思,音调要低沉,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心情。“人事音书漫寂寥”自我开解又无法解脱,“寂寥”是情绪的核心,语调沉郁,音节顿挫。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明结构时光流逝
流离之苦
百姓之苦
人生无常
多病孤独
悲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岁暮:指冬季。明写时序,暗含自己已届暮年之意,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短景:指冬天日短。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天涯:指夔(kui)州,又有沦落天涯,万里飘泊之意。
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严冬岁末,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
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
借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垂老飘零的深沉悲慨。
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笔调。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时光飞逝 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五更: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及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飘雨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颔联的妙处在于气象雄浑。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摇摆。前句写听觉,后句写视觉,具有穿透力的鼓角声和峡江星河壮阔的波动使西阁的夜显得这样惊心动魄。上句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三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雄浑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形象鲜明,音律铿锵,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壮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这两句诗还有丰富的言外之意。以“五更鼓角”暗写战争,以“星河动摇”暗写星空,已属言外之意了。“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问景象事,更是意中有深意。悲壮之声暗指百姓情绪,正所谓“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星河动摇暗含百姓劳苦,所谓天人感应。这两句读起来音韵铿锵,颇有悲壮之感。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wo),蹀躞(xie)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 祢衡传》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 天文志
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使诗人深刻地意识到战争给人民的无穷灾难;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使诗人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
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唯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
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的胸中,使这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但自己现在时天涯羁旅,衣食不给之客,又怎么有能力去涤荡乾坤,救民水火呢?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轻称帝”,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
诗人用典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结合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是在用典。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看似自遣之辞,实际上却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尾联上句借什么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手法?
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国事无能为力的伤感,以及自我劝解的慰藉之语。
尾联下句传达作者的情感?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知交寥落,亲人朋友都难以聚首,顿感人生寂寞苦闷,伤感之情无法排解又强做自我安慰的无奈。诗歌的意境意象——短景、寒宵、霜雪、天涯、鼓角、战伐
意境——寒冷孤寂,悲壮雄浑
特点——格律严整,气象雄浑
手法——寓情于景,巧妙用典
情感——感慨万端,孤独痛惜,沉郁顿挫艺术手法写作特点:
善用典故:“星河影动”“卧龙跃马”
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对比“夷歌”的田 野生气;以“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举。
对仗工切:四联均对仗。
修辞手法:
对偶: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反问:野哭千家闻战伐。
拟人:岁暮阴阳催短景。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型性作品。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尾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浑,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霄——客居天涯的凄寒
颔 联 和 颈 联——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
卧龙跃马终黄土——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人事音书漫寂寥——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诗人通过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和所感,尤其是对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吟咏诗韵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者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阁夜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细草微风岸,
天涯霜雪霁寒霄。 危樯独夜舟。
五更鼓角声悲壮, 星垂平野阔,
三峡星河影动摇。 月涌大江流。
野哭千家闻战伐, 名岂文章著,
夷歌数处起渔樵。 官应老病休。
卧龙跃马终黄土, 飘飘何所似。
人事音书漫寂寥。 天地一沙鸥。 《阁夜》和《旅夜书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雄阔。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条。
《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有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书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ENDBy——凤凰社As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