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30 16:10:20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课《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练习题
选择题:
1. 50多年前,一团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的国防建设走进了新时代。该描述反映的我国科技成就是( )www.21-cn-jy.com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核导弹成功发射
C.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在旧报纸上我们往往能找到过去的记忆,从历史长河中发现点点滴滴的往事。那么,通过右侧这张头版标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人民日版你能推断出这份报纸出版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1966年10月 B.1964年10月
C.1970年10月 D.2003年10月
3.据参考消息报道: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10月17日上午7时30分,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4.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氢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氢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5.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零距离触摸月球的脚步缓慢而艰难。如今,上天揽月已不再是仰望星空时的梦想。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21教育网
A.东方红二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二号 D.神舟五号
6.“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21cnjy.com
A.钱学森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7.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培育出优质小麦
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8.中国的航天技术从世界角度来讲,作为航天大国是当之无愧的。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历史事件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成功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9.有人说,“世界可以没有比尔·盖茨,不可以没有袁隆平。”这是因为袁隆平( )
A.发明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B.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给出版印刷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C.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实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D.培育和推广了杂交水稻,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
10.2009年10月31日,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与钱学森一起成为我国“两弹一星”杰出功勋人物的还有( )
①雷锋 ②焦裕禄 ③邓稼先 ④钱三强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福建英湖社再夺高产冠军――花生亩产13421斤”、麻城建国一社出现了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斤”。(摘自1958年人民日报)
材料二:袁隆平,一个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现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粮食300亿公斤。他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材料一的报道反映了当时全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一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请说说它为什么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21·cn·jy·com
(2)材料一、二对于发展农业的不同做法,给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
选择题:
1. A 2.B 3.C 4.C 5.D 6.D 7.C 8.A 9.D 10.D
材料题: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的失误大跃进运动。其原因主要是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们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的严重后果。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发展农业的正确做法必须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任何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行为必然失败,比如大跃进运动等。推动农业的发展必须尊重科学,努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所以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第8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历史中华书局 八年级下册
导入新知
当蘑菇云在我国西部冉冉升起的时候,当从太空传来清晰宏亮的《东方红》乐音的时候,当“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后成功着陆的时候,谁不为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自主创新、摘取一颗又一颗科学技术的明珠而骄傲呢 谁不为做一个中国人而倍感自豪呢
新知讲解
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代号为“小男孩”
代号为“胖子”
1945年8月6日,美国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向日本广岛投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原子弹。
新知讲解
原子弹袭击后的长崎
新知讲解
核辐射的后遗症
新知讲解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想一想
新知讲解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祖国。
新知讲解
毛泽东在1956年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新知讲解
20世纪50年代,为增强国防力量,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党和政府做出了发展原子能、研究原子弹的决策。
新知讲解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新疆罗布泊,伴随着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新知讲解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两弹元勋----“邓稼先”
新知讲解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两弹元勋----“邓稼先”
新知讲解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爆炸。
装有核弹头的导弹
新知讲解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新知讲解
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观察下列土坯,就核能对世界的影响分两组展开辩论。一组的观点是“核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另一组的观点是“核能产业给能源结构升级带来了新思路”。辩论时要注意围绕本组观点列举史实加以证明
新知讲解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从邓小平的话中,可以看出两弹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
标志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新知讲解
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学术和技术准备工作开始于1958年。这一年,毛泽东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领导下,钱学森等科学家制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计划。
新知讲解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新知讲解
时间: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意义:标志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的时间、意义?
新知讲解
此后,我国多次发射人造卫星和实用通讯卫星,并掌握了用一枚运载火箭讲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的技术。我国还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并用自己的运载火箭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
新知讲解
二、杂交水稻育成
20世纪60年代起,袁隆平就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1973年,以袁隆平为首的科技攻关组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实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
新知讲解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最高荣誉。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新知讲解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的意义?
想一想
使水稻单位亩产增产20%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知讲解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从袁隆平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新知讲解
①对科学的热爱;②刻苦钻研业务、埋头苦干、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③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④科学研究应面向生产、生活,关注国计民生。
新知讲解
三、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8年,钮经义等科研人员组成协作组,开始了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他们在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困难的情况下,攻克重重难关,在1965年9月,获得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新知讲解
胰岛素是人体中一种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可引发糖尿病。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高纯度的生物合成牛胰岛素,其特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以此制成药用胰岛素,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新知讲解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着怎样的意义?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对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议一议:
课堂练习
1.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D
课堂练习
2.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给袁隆平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奖励他( )
A.在基础数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B.在航天技术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C.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D.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C
课堂练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课堂练习
材料三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课堂练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答: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答: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
课堂小结
本课简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某些科技领域已经接近达到了国际水平。国家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国的生产力正在经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本课重点掌握的是科学技术的成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教学设计
课题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②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和口语表达的能力。③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探究、例证、分析和归纳等综合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②通过讲述法、分析法、图示法、启发法等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青少年学生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重点 “两弹一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难点 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当蘑菇云在我国西部冉冉升起的时候,当从太空传来清晰宏亮的《东方红》乐音的时候,当“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后成功着陆的时候,谁不为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自主创新、摘取一颗又一颗科学技术的明珠而骄傲呢 谁不为做一个中国人而倍感自豪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1945年8月6日,美国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向日本广岛投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原子弹。出示图片:“小男孩”“胖子”核弹、原子弹袭击后的长崎、核辐射的后遗症思考: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答: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祖国。 毛泽东在1956年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20世纪50年代,为增强国防力量,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党和政府做出了发展原子能、研究原子弹的决策。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新疆罗布泊,伴随着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示图片:核弹爆炸场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出示图片:邓稼先头像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爆炸。出示图片:装有核弹头的导弹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出示图片:人民日版关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报道合作探究: 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观察下列土坯,就核能对世界的影响分两组展开辩论。一组的观点是“核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另一组的观点是“核能产业给能源结构升级带来了新思路”。辩论时要注意围绕本组观点列举史实加以证明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思考:从邓小平的话中,可以看出两弹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答:标志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学术和技术准备工作开始于1958年。这一年,毛泽东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领导下,钱学森等科学家制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计划。出示视频:“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思考: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的时间、意义?答:时间: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意义:标志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出示图片:东方红1号此后,我国多次发射人造卫星和实用通讯卫星,并掌握了用一枚运载火箭讲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的技术。我国还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并用自己的运载火箭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二、杂交水稻育成 20世纪60年代起,袁隆平就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1973年,以袁隆平为首的科技攻关组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实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出示图片:袁隆平在田间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最高荣誉。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想一想:籼型杂交水稻育成的意义?答:使水稻单位亩产增产20%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问:从袁隆平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呢?答:①对科学的热爱;②刻苦钻研业务、埋头苦干、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③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④科学研究应面向生产、生活,关注国计民生。 三、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8年,钮经义等科研人员组成协作组,开始了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他们在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困难的情况下,攻克重重难关,在1965年9月,获得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出示图片:钮经义头像 胰岛素是人体中一种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可引发糖尿病。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高纯度的生物合成牛胰岛素,其特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以此制成药用胰岛素,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等疾病。议一议: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着怎样的意义?答: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对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总结归纳阅读思考看图片思考 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能更好了了解那个中共八大有关内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图片教学更直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知识拓展:知识串联,前后加强历史知识的完整性
课堂练习 1.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D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2.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给袁隆平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奖励他( C ) A.在基础数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B.在航天技术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C.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D.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材料三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答: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 学生做题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本课简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某些科技领域已经接近达到了国际水平。国家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国的生产力正在经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本课重点掌握的是科学技术的成就。
板书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1.原子弹的研发及意义2.导弹的研发及意义3.氢弹的研发及意义4.卫星的研发及意义二、杂交水稻育成1.袁隆平院士2.研发意义三、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钮经义2.研发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