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存
植物的适应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校园及周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环境要素,及它们的生长状况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特点,了解一些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体会植物适应性对植物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植物的能力和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3.初步建立植物与环境的联系观点,形成用系统、联系思想观察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植物适应环境的各种本领
难点:比较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异同,并从中体会植物的适应性。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校园考察
活动目标:
1.通过校园活周围小区的植物考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感悟植物生长与环境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录与分析能力。
活动器材:记录表、有关测量工具(直尺、软尺等)。
活动二:比较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不同。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剖析、比较,发现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不同之处,感受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本领。
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探究能力和对身边植物的探究兴趣、关注意识。
活动器材:野草、慈姑(或小青菜、茭白、菱等)、记录表。
活动三:各种环境下的植物适应性本领交流。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环境下的植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本领,体会植物适应性对其生存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活动器材:课前师生共同收集的有关植物周围环境的资料、图片、录像等。
四、教学过程:
(一)考察校园植物。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讨论: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交流:交流各小组的观点。考察校园中的植物。包括:各种环境下各有什么?它们分别长得怎样 长势如何?并作记录。交流:哪些植物生长在阴暗处,哪些生长在阳光下,它们的生长情况。讨论:不同环境下的植物为什么都能较好地生长。 允许学生交流各种想法,但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注意关注学生现有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植物,它们有不同的特点。体会不同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比较水生和陆生植物的不同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猜测与交流: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器构造是否会有所不同?它们是如何来适应环境的?解剖、观察:野草和慈姑的不同之处。组内讨论:它们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交流:交流各自的认识。归纳: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不同特点及其适应本领。 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生活经验进行推测。教师可利用图片或实物投影放大,组织学生观察,并开展交流。此外还可补充展示其他水生植物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交流各种环境下的植物的适应本领。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交流、观察:各种环境下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的相关资料。包括:干旱地区的植物(如沙漠)淡水中的植物海岸植物其他环境下的植物教师补充交流: 对植物各种适应性的认识讨论:植物适应性对其生存的意义。植物的这种适应本领是哪来的?为什么把一株水生植物移到陆地上会死亡而不会适应呢? 在课前收集资料时,启发学生按不同环境对植物的适应本领进行收集。在交流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图片或录像并进行比较,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补充书上没提到的其他环境下的植物的适应性。让学生体会植物的适应性是在长期的环境变化中逐渐形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