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种子繁殖 1(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种子繁殖 1(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12-09 18: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存
种子繁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种子实物、种子萌发的录像及比较、讨论、交流,认识种子的构造、作用、形成过程。
2.组织学生种植植物,认识植物不同的繁殖方式。
3.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讨论、小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记录方法描述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认识种子的构造。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蚕豆等植物种子实物或图片,组织学生开展比较、交流,认识种子的基本构造。
2.开展比较实验,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活动器材:蚕豆等植物种子、各种植物种子构造的图片。
活动二:交流种子的作用。
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观察种子的相关录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种子的作用。
2.在观察和交流中,引导学生充分表述。
活动器材:介绍种子作用的录像、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
活动三: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针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案并开展较长时间的观察并记录萌发过程中种子各部分的变化。
2.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各自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
3.观察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加强学生理解。
活动器材:植物种子萌发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的构造。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观察讨论:观察各种植物种子,讨论种子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观察记录: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进行解剖,观察种子的各部分。用图画记录观察的结果。实验:对干燥和浸泡后的种子开展对比实验,并进行交流。 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种子以供观察并记录(结合活动册P1)。进行比较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干燥种子的种皮和浸泡后种子的种皮的差别,帮助学生认识其作用。还可挤压浸泡种子的子叶(蚕豆豆瓣),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认识子叶的营养物质。
(二)交流种子的作用。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讨论:自然环境是否一直有利植物的生长。植株和种子哪个更能适应环境。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理由。介绍:植物利用种子抵抗不利环境影响,保护植物种群的实例。归纳:种子的作用。 介绍植物种子作用的实例时,要让学生充分介绍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归纳种子的作用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植物的种子比植株更能适应不利的环境,对植物繁衍、保护种群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思考: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并开展预想。设计交流: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案,进行交流、完善。实验:开展实验并进行记录。交流:实验的过程、结果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 在本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提出预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结合活动册P2)。在学生交流实验过程后,教师可出示种子萌发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直观、动态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