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果实和种子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果实和种子》P16-18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果实和种子,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2.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能力目标: 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 整 反 思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5’) 1.小组实验、交流。 2.分组汇报。(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需提醒。) 【板块一】 1.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3.讲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5’) 1.小组讨论、交流。 【板块二】 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试着填写活动记录表格。 2.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3.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15’) 1.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 3.学生再用花生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 4.让学生比较每组前后两组的记录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观察有什么作用? 【板块三】 1、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 3.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 教师示范解剖种子。强调: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 4.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6’) 1.小组讨论。 2.交流实验方案。 【板块四】 1.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4’) 1.小组讨论。 2.各小组汇报,选择一个研究问题。 3.小组汇报,确定研究方案。 【板块五】 1.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吗? 3.讨论:怎么去研究这个问题?
作业设计(5’)
1.完成《科学探究》中的相关内容。 2.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