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柳永词两首
词,发轫于隋唐,成熟于宋。在中国诗歌史上树起一面旗帜。“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潇洒的柳永,放荡不羁,在市井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这是孤独的柳永,在流浪中感知生活的恩赐,在孤寂中寻找生活的安慰。“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这是孤高的柳永,在清冷的秋气中保持着高洁的品格,等待着合适的节日怒放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我们阅读柳永的词,是在阅读词人的心路历程,体验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知词人的孤独与奋进。
让我们一起走近柳永,走进其词,用心体味吧!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因而熟悉歌伎、教坊乐工的生活,加之出色的才华,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丰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北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主要
作品
《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望海潮》(东南形胜)、《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2.背景解读
《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与他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激发了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雨霖铃》
这首词是词人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由于仕途失意,词人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但想到与心爱的人不能长相厮守,失去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的这种复杂心情。
3.相关知识
(1)关于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就是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了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阕”是乐曲终了的意思,也称“片”。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58字以内;59字至90字,为中调;长调为91字以上。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共46字,属于小令;《蝶恋花》共60字,则属于中调;《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属于长调。
(2)婉约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上。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另有寄托。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现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4. 文化常识
【三吴】 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和会稽。例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三秋】 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例如:有三秋桂子。
【高牙】 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文中是恭维孙何的话。例如:千骑拥高牙。
【凤池】 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是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例如:归去凤池夸。
【长亭】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用来供行人休息,古人常在长亭送别。例如:对长亭晚。
1.字音识记
天堑( ) 珠玑( ) 叠 ( )
嬉嬉( ) 千骑( ) 骤雨( )
凝噎( ) 羌管( ) 暮霭( )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都门帐饮无绪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4.词类活用
(1)都门帐饮无绪 ( )
(2)嬉嬉钓叟莲娃 ( )
(3)多情自古伤离别 ( )
(4)烟柳画桥 ( )
(5)云树绕堤沙 ( )
(6)异日图将好景 ( )
5.经典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
(2)________________,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重湖叠清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
(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________________。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
(10)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
(1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豪奢。
(13)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校对
1.qiàn jī yǎn xī jì zhòu yē qiānɡ ǎi
2.(1)形容词,优越/形容词,优美的/动词,能承受,禁得起/副词,尽,完
(2)副词,互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名词,相貌/动词,观察/动词,帮助
(3)介词,和,跟/连词,和,跟/动词,结交,亲附
(4)动词,画/动词,考虑/名词,地图
(5)动词,出发/动词,打开/名词,头发
(6)动词,簇拥/动词,拥有/动词,拿着
3.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没有头绪
4.(1)名词用作动词,设帐
(2)名词用作动词,采莲
(3)形容词用作名词,多情的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伤
(4)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像画一样
(5)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
(6)名词用作动词,画
5.(1)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2)云树绕堤沙
(3)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4)嬉嬉钓叟莲娃
(5)骤雨初歇
(6)暮霭沉沉楚天阔
(7)多情自古伤离别
(8)杨柳岸 晓风残月
(9)便纵有千种风情
(10)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11)竟无语凝噎
(12)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13)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1.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出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结合《望海潮》进行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用词繁密,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杭州的繁荣、美丽和富饶。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几句话为什么特别动人?试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从而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其次,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结果却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直至愁入梦乡,可是一旦“酒醒”,一见人物皆非,那思念之苦,又岂是一个“愁”字所能尽述。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仍历历在目,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眺望前路的千里烟波,怎能不产生“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感慨呢?
3.统观《雨霖铃》全词,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写景)相结合。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②情景交融。上片(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下片(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清秋冷落——愁意浓浓;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醉不成欢(以情带景)。③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象的景物,是虚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知心人陪伴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柳永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人们对他的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和潦倒贫困的一生却有不同的评价,那么你是怎样看待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
[他人之见]
观点一:柳永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流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但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其词当时广为流传,他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以今人的观点来苛求古人。其实,他的所作所为,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抗争。
观点二: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他把这种不羁的性格、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寄托在诗词中让人目不暇接的歌舞酒色中,在他的词中充满了婉转缠绵的情感,语言清丽、含蓄,正是这种风格的词作才奠定了他在词坛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正是这种放荡不羁的为人才成就了他的词作丰碑,而他的词作也无不张扬着词人对理想的追求。
[吾之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旨归纳
《望海潮》: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方面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雨霖铃》: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秀淡清幽的词境,通过对将别、临别、别后的种种情景的描绘,述说了羁旅行役之人的悲凉心情。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望海潮》
(1)善用铺叙手法。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山清水秀、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2)巧用表现手法。如“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或运用比喻,或运用夸张手法,将杭州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
《雨霖铃》
(1)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 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以乐景写悲情”。
(2)虚实结合的写法。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三句外,其余都是写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下片则是虚写别后生活,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良辰好景”是虚景,“千种风情”是虚情,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时消失,而“伤离别”之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反衬极为有力,而看上去又毫不费力。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柳永正是借助这些手法表现了自己丰富、细腻、真挚的情感。
4.课文全译
望海潮
[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钱塘:即现在杭州。当时属吴郡。]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帏幕。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卷霜雪: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比喻地势险要,多指长江,这里指钱塘江。无涯,广阔无边。]
[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盈:满。]
[重湖:西湖中有白堤,将湖分为里湖、外湖,故称重湖。叠:重叠的山峰。清嘉:秀丽。三秋:秋季,多指阴历九月。桂子:桂花。]
[羌管:即羌笛,羌是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弄:指吹奏。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拥高牙: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这是恭维孙何的话。吟赏:吟咏和欣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异日:他日。图将:把杭州的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归去凤池夸:回到朝廷以后好去对同僚夸说。意思是孙何将要升迁而回京任职。凤池,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雨霖铃
[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凄切:指蝉的叫声凄凉悲哀。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骤雨:大雨。]
[都门帐饮:在都城汴京的城外,设帐置酒送别。帐,篷帐。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处:……的时候。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
[执手:手拉手。竟:竟然。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
[念:想到。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暮霭(ǎi):傍晚的云气。沉沉:深沉。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
[多情:多情的人。自:从。那:何,怎。堪:承担,忍受。清秋节:凄清的秋季。]
[宵(xiāo):晚上。晓风:晨风。残月:快落的月亮,也指农历月末的月牙。]
[经年:年复一年。虚:空。]
[便纵:即使。风情:情怀,情意。]
如何鉴赏诗歌的虚实结合手法
一、知识讲解
本课《雨霖铃》中虚实结合手法的使用比较典型,虚实结合手法在高考诗歌阅读题中经常考查,为此我们下面就重点突破此类题型。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更充分。
二、答题步骤
1.明确手法:虚实结合。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虚实结合的具体运用。即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3.虚实结合的妙处:表达了……情感,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开阔了诗歌意境,营构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
三、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题目。
苍洱临眺
李京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
翡翠罘崽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
虎头妙墨龙眠手,百帧生绡画不成。
【注】 李京:字号山,河间人。元大德五年至云南,曾任乌撒、乌蒙宣慰使。苍洱:大理苍山、洱海。云母屏:云母镶嵌的画屏。鲛人:鱼尾人身,美人鱼。罘崽:(fú sī)屏风。旃(zhān)檀:檀香木。虎头: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生绡:素色丝织物,古人以之作画。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此诗写出了大理的独特景观:水环绕着青山,山环绕着古城;大理人烟繁盛,山川明丽。
B.此诗描写苍山洱海,“云母屏”“鲛人镜”“翡翠罘崽”,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
C.诗人看到大理的风光,情满于山,意溢于海,遂以客观写实笔法描绘了大理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D.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作者置身苍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声悠远。
E.此诗的诗眼是“临”字,作者居高临下,全景式地描绘了大理的山水形胜。
解析:C项,“客观写实”不准确;没有描绘“风土人情”。E项,诗眼是“临”字错,应为“眺”字。
答案:CE
2.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因此不可以拘泥于一句或一联,应该结合全诗把握。题目“苍洱临眺”点明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根据这类诗的写法不难找出虚实结合手法,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即可。
答案:虚实结合。前三联均为写实,最后一联为虚写——哪怕顾恺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们的生花妙笔,用尽百幅生绡,也画不出大理的美景。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实写中又有虚写:鸟飞、鱼游乃实写,云母屏、鲛人镜又是虚写。
[课内素材]
【素材提炼】
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他也是敢恨敢爱的汉子,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抱着“定然魁甲登高第”的决心,欲在科举中大展身手,但却名落孙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过,天晴,但面临的却是离别,罢了,罢了!乘一叶扁舟离去,也许从此无法再与你的形相依,也许从此无法再与你的梦相接,纵有千言万语,变化作一阵风,沉沦于那双忧郁的眼眸。慢词《雨霖铃》作为北宋词坛最耀眼的明星,流传最广的佳作,与作者坎坷的身世融为一体,前途的黯淡和渺茫,难以割舍的离情,情随景生,感人至深。
【素材点金】
1.生不逢时。或许,看着柳永一生沉湎花街柳巷,我们便认为他是一个流行词人,然而,在他浮浪落魄的背后,却有着坎坷的命途。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仰慕功名,又屡遭打击,这就是他的宿命,这也让他获得了一种承受的能力。
2.清楚地认识自己。看清了时事,认明了命运,柳永冷静地评价了自己:既然登天无路,不如谨守天意。从此,他以妓为家,痛痛快快地做了“奉旨填词柳三变”。“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应该也是一种境界,试想,人生若能一路欢歌,到底也不枉桐花万里。
【精彩运用】
示例1:城门细雨,烟花巷陌。我隔着这一层丹青壁障,仿佛看见了那位旷世才子正对酒当歌,他淡看凄雨,只把一晌青春唱。他就是柳永,一位浅唱了浮名的落魄词人。年轻气盛的柳三变,伴随在君王这个光环之下,不懂得委曲求全,不明了曲意逢迎,结果德宗一句“且去填词”便葬送了他的青春与梦想。于是,冷落清秋,寒蝉凄切,官场失意的他游走于青楼、红楼之间,在人生的大抉择面前,在巨大的挫折面前,他写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佳词丽句,却走不出浪迹于江湖的市井天地,最终未能用他那惊艳之笔,将命运雕琢得辉煌。可叹那白衣卿相,浮名万象,终是一场浅吟低唱。他最终没能站起来,唯一拥有的只是烟花柳巷中的风花雪月,这个世界没能属于他。何其悲哉!
示例2:柳永是高调的。柳永才高气傲,狂放不羁,因为一首《鹤冲天》,触怒了天子,被定格为“且去填词”的一介布衣,从此仕途无名。柳永在政治上碰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他出色地表达了所有落魄才子的不满情绪,俨然是“民间遗贤”的代言人,公然以“烟花巷”对抗“金銮殿”,行事如此高调。试问:如果他行事低调,默默无闻,历史怎会记住他?后人怎会对他顶礼膜拜?
[拓展阅读]
我的梦,你的伤——柳永
依 明
我想我定是梦游了,不然我怎会苍然无睹站在都门外的长亭,明目张胆地绘临着你的悲伤,你的忧郁,你的痴情和彷徨。
在深秋下,氤氲得如此萧条且又惨淡,骤雨寒蝉,暮色阑珊,却又兰舟催发,缠绵而紧迫,你流了千年的泪水,竟也无语凝噎。念去去,我想你也路茫茫,道里修远与仓皇,你独自畅想,今宵旅行中的况味甚至待到一舟临岸,酒醒梦回,只剩下寥寥疏柳与残月。纵然孤独与不舍,离愁和冷落,你还是与恋人别去,留下一首《雨霖铃》堪起几世情感的共鸣哀伤。
我一开场就来到长亭且一直追随着你,时空轮回错乱,哪刻哪地,这般肆行且嚣张。可是凌烈的凄楚仕途,多少次你被不幸折磨得牢骚极其高涨,却又咽入肚肠。终究桀骜不服输的你高调写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却糊涂地定格了半世流年的离亡。“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你每况愈下,翰墨宣纸便是你惆怅的心跳和匆忙。你有知音般的妻子和为你精心收集书写成册的倩娘,却敌不过权力的霸道和时间的摇晃。遣送着她们落雁般性命的消逝和归亡。你想结束这般凄凉的路途,遗留下释怀和坦荡,却因时光流转,还是苟活于世上。你才高八斗,却屡屡不第;也因言辞过于高傲,只好落于奉旨填词的状郎。你开始关注底层,血流淋漓,饥荒贫赤,惨不忍睹,涟漪起,你笔下词的沉重极致,连历史也不堪此重量。
“老天爷也就这点公平。”我看见你徘徊于汨罗江,枨触于才华杰出的屈原也此般悲壮。独怆然而泣下,多么哀凉。“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又看见你沉浮在青楼歌馆,瓦肆勾栏,市井巷陌。然而你这般磁性的慢词和清新的韵律却与喧嚣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娇娜的女子发生了碰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鸣出了绝响。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就算千年之后依旧被人弃离和谩骂,我想你是对的。你的性子,你的情绪,就该由词澎湃出忧伤或涤荡。你看到了最肮脏、最卑鄙的地方,不是秦楼楚馆,而是富丽堂皇的宫殿暗伤。世俗,谁说过污浊与肮脏。只不过是那些达官贵人为自己的虚荣而违心隐藏。你的慢词写出了青楼歌女内心被践踏的空白迷惘,你身从丛花过,不带一片叶,谁做得到?我在你身后一直梦呓,看着你的阵阵悲伤。
我做了一个悠长的梦,然后醒了,可依旧是黑夜在笼罩。我想是现实中我褦襶涌出的悲伤,才会梦见柳永的伤,如此彷徨,睡不着,这般凄凉彻骨的忧伤。我慢慢独自暗想……
【名师点评】 作者以沉重而哀伤的笔调,以浓烈而喷涌的感情,抒写柳永的生命的悲伤和情感的创痛。作者深入柳永的心灵,细数其命运乖戾,细品其感情的创伤。心灵与柳永相通,脉搏与柳永同频,情感抒发恣肆汪洋,感人肺腑,让我们不得不为柳永掬一把同情之泪、咏一曲赞叹之歌。本文以第二人称着墨,抒情细腻而强烈,思接千载,神驰八极,领着我们的思绪遨游北宋的社会生活,目察柳永的相貌和心坎。语言如诗,朗朗上口,辅以押韵,动听抑扬。
温馨提示: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