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31 21:0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必修一教材梳理文言文烛


退

师左
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
历史著作,相传作者是鲁国的史官 。
《左传》以 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
为序,详细地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
大小事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
治状况。编年体左丘明《春秋》词类活用:1.既东封郑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阙秦以利晋
使动(动词使动,本义“削减”,使……减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名词使动,本义疆界,使……成为边境) 鼎城三中词类活用:意动越国以鄙远
(名词意动,本义“边邑”,以……为边邑) 鼎城三中词类活用:东:在东面朝:在早晨夕:在晚上1.朝济而夕设版焉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作状3.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鼎城三中词类活用:形作名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远方,边远的地方)(缺少的东西) 鼎城三中文言句式:倒装句(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于郑伯言──同上)(有何厌──宾语前置)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何厌之有 之①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代秦军 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一词多义: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何厌之有? 助词“的”②子犯请击之⑤臣之壮也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因为,介词 拿,用,介词 表目的|顺承,连词 表目的,连词把,介词一词多义:焉 一词多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何,为什么哪里语气助词,表陈述翻译: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依附晋国的同时还依附楚国。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如果使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啊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9.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使秦国受损害而使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如果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反过来)去损害别人,是不仁慈;失去同盟国,是不明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 鼎城三中《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其纵横捭阖的斗争◇《战国策》◇ 《战国策》,是 编
著,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
策,反映了 各国政治、军
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
貌,着重记载了。西汉末年刘向战国时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及文言知识积累A.古今异义古:袒露一只臂膀。
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古:处境困难走投无路。 今:贫穷。古:眼泪。 今:鼻涕。古:礼品。 今:货币。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持千金之资币物文言知识积累A.古今异义⑤诸郎中执兵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⑧可谓深矣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古:大腿。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⑦断其左股古:掷击。今:拿着。⑥乃引其匕首提秦王鼎城三中1.秦王必说见臣 (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
4.往而不反 ( )
5.秦王还柱 ( )文言知识积累B.通假字说通悦 ,高兴振通震,害怕卒通猝,仓促,突然反通返,返回还通环,绕 1.皆白衣冠以送之
( )
2.又前而为歌曰( )
3.发尽上指冠( )
4.函封之( )
5.以闻大王
( )
6.太子迟之( )文言知识积累C.词类活用文言知识积累C.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素衣、戴着素帽1.皆白衣冠以送之
( )
2.又前而为歌曰( )
3.发尽上指冠( )
4.函封之( )
5.以闻大王
( )
6.太子迟之( )文言知识积累C.词类活用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素衣、戴着素帽1.皆白衣冠以送之
( )
2.又前而为歌曰( )
3.发尽上指冠( )
4.函封之( )
5.以闻大王
( )
6.太子迟之( )文言知识积累C.词类活用名作状,向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素衣、戴着素帽1.皆白衣冠以送之
( )
2.又前而为歌曰( )
3.发尽上指冠( )
4.函封之( )
5.以闻大王
( )
6.太子迟之( )文言知识积累C.词类活用名作状,用匣子名作状,向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素衣、戴着素帽1.皆白衣冠以送之
( )
2.又前而为歌曰( )
3.发尽上指冠( )
4.函封之( )
5.以闻大王
( )
6.太子迟之( )文言知识积累C.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名作状,用匣子名作状,向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素衣、戴着素帽1.皆白衣冠以送之
( )
2.又前而为歌曰( )
3.发尽上指冠( )
4.函封之( )
5.以闻大王
( )
6.太子迟之( )文言知识积累C.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名作状,用匣子名作状,向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素衣、戴着素帽1.皆白衣冠以送之
( )
2.又前而为歌曰( )
3.发尽上指冠( )
4.函封之( )
5.以闻大王
( )
6.太子迟之( )文言知识积累D.文言句式1.燕王拜送于庭
( )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文言知识积累D.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即:燕王于庭拜送))1.燕王拜送于庭
( )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文言知识积累D.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即:燕王于庭拜送定语后置句,“宾客”为中心词,“知其事者”作“宾客”的后置定语。))1.燕王拜送于庭
( )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文言知识积累D.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即:燕王于庭拜送定语后置句,“宾客”为中心词,“知其事者”作“宾客”的后置定语。)省略句,在“购之”后省略介词“以”;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1.燕王拜送于庭
( )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 )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 )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为”表被动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 )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判断句“为”表被动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 )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判断句判断句“为”表被动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 )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为”表被动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 )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为”表被动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翻译句子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策啊!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6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
7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鼎城三中鸿

宴作 者 简 介: 司马迁,字 , 人, 、
。人称其书为《 》,
后称《 》,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子长西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太史公书史记☆《史记》☆ 以人物为中心,开我国 的
先河。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
象鲜明。鲁迅赞誉它为“ ,
”。古代史传文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我国第一部 ,记载了从传
说中的黄帝到 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 篇,包括 、
,共526500字。纪传体通史汉武帝本纪、世家、列传130书、年表倍通背,背叛。1.距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内要通邀,邀请。3.要4.倍A.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A.通假字:郤通隙,隔阂。蚤通早,早些。5.蚤坐通座,座位。6.郤7.坐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置之坐上。C.古今异义:1.山东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3.河北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C.古今异义:4.河南 5.婚姻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D.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 )霸上。
沛公欲王( )关中。
不可不语( )。
吾得兄事( )之。
籍( )吏民。
范增数目( )项王。
刑( )人如恐不胜。
道( )芷阳。驻军为王、称王告诉对待、侍奉登记使眼色处罚取道D.词类活用:2.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 )留侯张良。友善、交好,动词3.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称王臣活之( )。使……活沛公旦日从( )
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使……跟从,意即带领 使……止常以身翼( )蔽沛公。D.词类活用: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
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像鸟的翅膀E.一词多义:1.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乃令张良留谢。( )2.辞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大礼不辞小让。( )道歉感谢辞谢推辞告别讲究、计较E.一词多义:3.故 4.且 君安与项伯有故?( )
故听之。( )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 胜 且为之奈何?( )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刑人如恐不胜。( )
沛公不胜杯杓。( )故旧、交情因此特意将况且尽禁得起E.一词多义:8.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长于臣。( )
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不如因善遇之。(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向,对比在趁着就、于是趁势、趁机E.一词多义:11. 间
道芷阳间行(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抄小路暗中翻译句子: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6.道芷阳间行。
4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5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6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 翻译红体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