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后反思:
关于这节课,我从教学环节设计,到学生活动设计,再到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方式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策划,在课件制作方面也尽量达到精美实效,评测练习也做到了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及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特点,结合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音画视频”和“高原之旅”导入新课,以“知识储备”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后,带领同学们“快乐出发”。整节课由这条线贯穿始终,显得非常完整。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的设计,精心编排,设计有趣的探究活动,如“情景模拟”这一活动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我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讲解、质疑补充、测答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展示讲解能力、认真倾听质疑补充能力,以及当堂记忆能力;课堂展示评价机制贯穿始终,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课堂展示量化评价的办法,有效地促进和激励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课件设计精心精美,展示了该地区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青藏高原》和《天路》两首歌曲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知识梳理部分使学生归纳了所学知识,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巩固提升部分虽然题目不多,也起到了巩固落实的作用。
评价机制采用语言鼓励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并始终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同学们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进行表扬鼓励。
整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不够,巩固提升部分的题目较少,题型过于单一。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高效。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了解本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2.运用地图和图片资料说出高寒牧区、河谷农业的特点及分布。
3.理解本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1.了解本区的自然特征。
2.说出本区农牧业的特点与分布。
难点:理解本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法:采用“四步导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生展示讲解法、师生交流法。
学法:自学、合学、展学、测学、导学相结合。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预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幻灯片自动播放一组关于青藏地区的一些景观图,同时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意图:由视觉美和听觉美的感染,让学生感知认识关于青藏地区的一些自然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一定被那里神奇而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吧?想不想跟我一起进行一次“高原之旅”呢?之后进入“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高原之旅
(一)假如你是一位旅行社工作人员,你会告知游客出发前必须带好哪些物品?并说明理由。
(二)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会带游客去哪些景点游玩?能简单介绍一下吗?(附:景点导游图)
(意图: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还能完成教材“活动”部分的任务)
师:仅了解这些还不够,还要储备好关于青藏高原的地理知识。
(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一:通过读地形图,指图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完成学案第一部分的知识储备。(意图: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指图描述,以及找学生到黑板前指图描述,意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指图描述能力。)
一、世界屋脊
1.位置: 2.范围:
师: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有“世界屋脊”之称,那么它的自然环境如何呢?
知识储备二:引导学生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逐一认识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河流、气候等),让学生通过展学、测学,来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归纳总结,教师点播学生认识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意图:培养学生展示讲解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如下:
二、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2)河流特征:
主要河流:
(3)气候特征:
(4)海拔 ,空气 ,日照 ,太阳辐射 。
知识储备三:运用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通过小组展示讲解,进行反馈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总结、讲解知识的能力。)
三、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1.青藏地区的两大牧区 和 是我国的 牧区,分布在耐寒的 地区。特有的畜种是有 、 、 和 。
2.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主要分布在 谷地和 谷地。
3.河谷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 。这里种植的农作物是喜温凉的 和 。
4.由于青藏地区气温 、日照时间 、昼夜温差 ,这里的青稞和小麦 ,品质优良。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结合P90课后活动题,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意图: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①热量条件:气温 ;
②水源 ;
③日照 ,昼夜温差 。
师:自然环境不仅对人类生产活动有影响,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谁能举例说一说?展示部分人类活动景观图,仍然采用展示评价的方式,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意图:展示部分人类活动景观图,让学生更直观感性的认识这里的人文环境,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分析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究活动二: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影响?
四、衣食住行
1.传统服饰: ,是为了适应当地 的自然环境。
2.主要食物: 、 、 和 。因为这里气温低,日照时间长,主要种植喜温凉的 和 。而且这里有 牧区。
3.住房:农区和城镇多见 ,因为这里 薄, 少,多 。 牧民一般居住 。因为这里有特有的畜种 。
4.行:牦牛身矮体健,被称为“ ”。“天路”— 铁路。
(知识梳理)(意图: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认识和理解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学会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巩固提升)独立完成,快速抢答。(意图:巩固所学,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判断和运用能力)
1. 关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西部 D.陕西省
3.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
A.青稞、小麦 B.小麦、玉米
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
4.关于青藏地区的农业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藏地区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分布着河谷农业。
B.青藏地区的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C.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养分积累,小麦和青稞穗大粒饱。
D.青藏地区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短。
(课堂小结) “快乐出发”, 播放歌曲《天路》。(意图:既做到了一节课的前后照应,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活气氛活跃)
(小设计)依据我国铁路干线图,设计好“济南---拉萨”的出行路线。
(意图:即检验了之前所学铁路知识,又留下了一个兴趣作业。)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评测练习:
一、填空: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 以西, 山和
山以南,南至 。
2.青藏地区包括 自治区、 省、 西部、 和
的小部分
3.青藏地区显著的地形特征是: 。
4.青藏地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太阳辐射 。
5.青藏地区的两大牧区 和 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分布在耐寒的 地区。特有的畜种有 、 、 和 。
6.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主要分布在 谷地和 谷地。
7.河谷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 。这里种植的农作物是喜温凉的 和 。
8.由于青藏地区气温 、日照时间 、昼夜温差 ,这里的青稞和小麦 ,品质优良。
9.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①热量条件:气温 ;
②水源 ;
③日照 ,昼夜温差 。
10.传统服饰: ,是为了适应当地 的自然环境。
11.主要食物: 、 、 和 ,
因为这里气温低,日照时间长,主要种植喜温凉的 和 。
而且这里有 牧区。
12.住房:农区和城镇多见 ,因为这里 薄, 少,多 。 牧民一般居住 。因为这里有特有的畜种 。
13.行:牦牛身矮体健,被称为“ ”。 铁路被称为“天路”。
二、选择题:
歌曲《天路》唱到: “黄昏我站在高高地山岗,…青棵酒 酥油茶,会更加香甜,…”根据歌词回答 1—3 题:
?1、歌词中的“雪域高原”指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词中“一条神奇的天路”指的是( )
A、陇海铁路 B、京沪铁路 C、青藏铁路 D、成昆铁路
3、词中点出该地区的特产有几种( )
A、1 B、2 C、3 D、4
4、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 )
、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5、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沟壑纵横
C、崎岖不平 D、 “天苍苍,野茫茫”
6、青藏地区的独特自然特征是( )
A、冷湿 B、高寒 C、湿热 D、干旱
7、下列河流中,发源地不在青藏高原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雅鲁藏布江
8、下列地理事物中,哪一项不可能属于青藏地区( )
A、看到一群穿藏袍的青年
B、在可可西里看到藏羚羊、牦牛、藏野驴等动物
C、在牧民家看到人们吃着米饭,喝着白酒
D、看到山顶白雪皑皑,山下毡房点点?
课件50张PPT。第九章 青藏地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高原高原湖泊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谷地服饰饮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牛羊肉青 稞小 麦传统民居牧区的牛毛毡帐篷农区和城镇的平顶碉房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错那湖青海湖可可西里念青唐古拉山青藏铁路高原之旅情景模拟: (一)假如你是一位旅行社工作人员,你会告知游客出发之前必须带好哪些物品?并说明理由。 (二)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会带游客去哪些景点游玩?能简单介绍一下吗?青海湖、可可西里、
错那湖、念青唐古拉山青藏高原导游图知识储备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了解本区
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2.运用地图和图文资料说出高寒牧区、河谷
农业的特点及分布。
3.理解本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知识储备一:1.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 以西, 山和 山以南,南至 。
2.范围:包括 自治区、 省、 西部、 和
的小部分。二、自然特征:
(1)地形:
(2)河流:
主要河流:
(3)气候:
(4)海拔 ,空气 ,日照 ,太阳辐射 。
知识储备二:运用课本图文资料了解并描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海拔 ,平均 米以上。
被称为 ,是世界上最 的大高原。 知识储备二:青藏地区的地形与河流特点青藏高原的地形(1)地形特点:
(2)河流特点:
主要河流:地势高耸,“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1.根据拉萨的气候资料图,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纬度位置相近,但拉萨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
因为拉萨 。气候特点:高寒。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2.找出图中拉萨和成都的位置,比较两地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知识储备二:海拔 ,空气 ,日照 ,太阳辐射 。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及主要畜种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主要畜种河谷农业的分布知识储备三:主要农作物青稞和小麦探究活动一: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结合课本P90页活动1、2、3 进行探究
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①热量条件:气温 ;
②水源 ;
③日照 ,昼夜温差 。合作探究牦牛藏山羊藏绵羊特有畜种青 稞小 麦穗大粒饱 品质优良为什么? 1.青藏地区的两大牧区 和 , 是我国的 ,
分布在耐寒的 地区。特有的畜种是有 、 、 和 。
2.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主要分布在 谷地和 谷地。
3.河谷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 。这里种植的农作物是喜温凉的 和 。
4.由于青藏地区气温 、日照时间 、昼夜温差 ,这里的青稞和小麦 ,品质优良。知识储备三: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 青藏地区的人们在这些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服饰藏袍饮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牛羊肉传统民居牧区的牛毛毡帐篷农区和城镇的平顶碉房“高原之舟”—牦牛“天路”—青藏铁路行现在传统探究活动二: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1.传统服饰: ,是为了适应当地 的自然环境。
2.主要食物: 、 、 和 ,
因为这里气温低,日照时间长,主要种植喜温凉的 和 。
而且这里有 牧区。
3.住房:农区和城镇多见 ,因为这里 薄, 少,多 。
牧民一般居住 。因为这里主要的畜种有 。
4.行:牦牛身矮体健,被称为“ ”。“天路”—— 铁路。合作探究知识梳理青藏地区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生产 生 活(衣食住行)畜牧业河谷农业地形气候河流巩固提升1. 关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西部 D.陕西省
3.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
A.青稞、小麦 B.小麦、玉米
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
4.关于青藏地区的农业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藏地区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分布着河谷农业。
B.青藏地区的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C.青藏地区的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养分积累,因此
小麦和青稞穗大粒饱。
D.青藏地区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短。 BDAD快乐出发! 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快乐学习,我们已经储备好青藏地区的地理知识,对那里美丽而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已心使神往,赶快背起你们的行囊,跟我一起出发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