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02 07:3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 _____年,_______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_____权,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 。
2.蒙古于 年灭掉西夏,于 年灭掉金,_____和_____的对峙局面形成。
3._____年______改国号为元,定都于 。于_____年灭掉南宋, 年,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4.元朝的重大事件发生的顺序:
1206
铁木真
蒙古
成吉思汗
1234
1271
1227
南宋
蒙古
大都
1279
忽必烈
127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
蒙 古

1218年灭西辽
西 夏
1227年
1234年
蒙古招降吐蕃
灭大理
南 宋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1276年,灭南宋
1279年,统全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行省制度。
2.掌握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对台湾、对西藏的管理。
3.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蒙古帝国几乎涵盖了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后分裂为相对独立的蒙元帝国和四大汗国,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实际上又各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忽必烈统治蒙元帝国,即后来的“元”。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
1、元朝的地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___贵族建立的_______的统一王朝。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少数民族
全国性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西藏
新疆
云南
东北
台湾
南海诸岛
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元朝的疆域:
阴山山脉
北逾阴山
东尽辽左(辽宁东部)
南越海表(南沙群岛)
西极流沙
塔里木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民族融合:
(1)表现:
①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②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③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
(2)影响: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二、行省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忽必烈
元朝辽阔的疆域采用什么制度来治理更有效?
1.在中央:
①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分管各项政务;
②设枢密院掌管全国的军事事务;
③设御史台掌管全国的监察事务。
④设宣政院掌管西藏事务。
枢密院
(军事)
皇帝
中书省
(行政)
御史台
(监察)






宣政院
(西藏)
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地方:
①山东、山西、和河北(腹里)直属中央的中书省;
②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设置10个行省管辖;
③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
中书省
行省(10个)
路、府、州、县
全国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外)
腹里(山东、山西和河北)
中书省

大都
辽阳行省
甘 肃 行 省
岭 北 行 省
(北至北海)
云南行省
湖广行省
四川
陕西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
江西行省
察合台汗国
宣政院辖地
腹里:山东、山西和河北,直属中书省
吐蕃
10个行省+1个中书省+1个宣政院
元代的行省划分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省规模和行政区域的划分,在名称上也保留了许多行省的名称。
今天中国的省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治的一大创举,是秦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首先,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其次,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枢密院
(军事)
皇帝
中书省
(行政)
御史台
(监察)






行省(10个)
路、府、州、县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宣政院
(西藏)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_________的方式,在台湾、西域、西藏等地区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因地制宜
西藏
西域
台湾
1.对台湾的管辖: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_,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澎湖巡检司
澎湖列岛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2.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设置了__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事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北庭都元帅府
公元前60年(西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唐朝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3.对西藏的管辖:
在西藏设立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政院
八思巴像
八思巴是吐蕃人,忽必烈时,封为帝师,执掌宣政院,统领天下佛教,并负责管理西藏“军民财谷事体”。
唐朝时期,西藏称为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汉藏两族关系友好密切
中央
地方
中央集权制度
御史台
中书省
枢密院
腹里(中书省直属)
行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路、府、州、县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元朝的疆域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地区)
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政院)管辖西藏
边疆管辖
元朝的统治
设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
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将全国居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享有各种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