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被压扁的沙子PPT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被压扁的沙子PPT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1 19: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恐龙的灭亡恐龙灭亡之谜 大约一直到七千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恐龙灭亡之谜,科学家仍在探索。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撞击说”
“火山说”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彗星坠落恐龙灭亡原因之一 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这句话中的“大灭绝”“大劫难”分别指什么?大灭绝:是指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的灭绝。大劫难:指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而引起火山喷发、大火、潮汐大浪等一系列灾难。恐龙灭亡原因之二:
火山爆发

文章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 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和“火山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
正确呢?“火山说”科学家怎样证明“撞击说”的?(1)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分析科学家的证明思路: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会成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万年的反弹,又会变成沙子证据1: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推断结论(2)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在新墨西哥州拉顿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证明思路:证据2: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1、在一 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2、科学家研究了拉顿地区的岩层。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道理并找出证据“撞击说”
“火山说”《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5—17),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由果到因逻辑顺序理清思路 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肯定“撞击说”否定“火山说”麦克霍恩等研究证明结论恐龙灭绝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揣摩语言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
这句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能拼合的如此吻合,绝不可能是巧合,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揣摩语言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球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地球的历史
上确实发生过。强调说
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揣摩语言 (3)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星际含有杂质。揣摩语言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1、这两篇课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是所选用的材料却很有不同,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恐龙无处不在》中讲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被压扁的沙子》中恐龙的灭绝原因成为探讨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对比研读一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
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对比研读二 2、结合这两篇短文的内容,请分析这两个题目的特点。你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吗? 题目:
《恐龙无处不在》是一个简洁的陈述,这是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的。以“恐龙”为话题,这个题目很新颖,能够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
《被压扁的沙子》这个题目让人感到新奇。什么样的沙子被压扁?被谁压扁呢?压扁沙子干什么呢?看了题目,或许大家都会有这些疑问。这就设置了悬念,也同样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
告诉我们:说明文的题目也应该追求新奇、新颖,引人瞩目;内容也可以环环相扣,推理缜密,引人入胜!
对比研读三 3、试分析这两篇短文的说明顺序? 这两篇短文都是事理说明文。
“恐龙无处不在”一文从“恐龙遍布世界各地”这一事实中产生疑惑:既然不可能同时在几个洲产生、繁衍,那么这么多恐龙又是如何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正式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推理,才最终得出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一开篇就列出学术界的两种恐龙灭绝的不同观点。到底哪种说法更科学?通过对斯石英的发现与研究,最终揭开了谜底。
由此可见:这两篇文章在行文上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