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北宋王安石变法》获奖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北宋王安石变法》获奖课件(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02 07: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提示五:2007年在大连,温家宝总理提出作为全球性的领导者,要有他 “三不足”的改革精神。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提示二: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
请根据下列提示指出“他”是谁?
王安石
北宋王安石变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目标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分析变法的失败原因
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学习王安石勇于改革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居安思危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角色体验,培养学生感受历史并能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教师由易到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重 点
难 点
重点与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措施带来的影响。
总结王安石变法
的失败原因
教材整合
一、变法前夜
——弊端丛生、问题严重
二、解决之道
——改弦更张、革新除弊
三、变法命运
——无可奈何、前功尽弃
“北宋是个很富庶的朝代,历朝都无法与它相比。据史学家研究,北宋的GDP占当时世界80%”。
——袁腾飞《两宋风云》
今天,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GDP只占世界30﹪。
一、变法前夜(历史背景)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北宋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冗费
历史上其他王朝
西汉,7945:1
唐朝,2927:1
明朝,2299:1
清朝,911:1
北宋的官民比例
100:1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1万
1. 7万
2. 4万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22万
宋太祖
66万
宋太宗
91万
126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军队数量变化图
北宋从960年建立到灭亡的167年中,与辽、夏、金进行了216场战争,除熙河之战等少数战争胜利外,其余均以失败告终。
上述材料揭示了北宋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积弱
冗官
冗兵
冗费
三冗
积贫
积弱
两积
三冗两积局面形成的根源:
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了“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等措施。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改革势在必行!
财政危机
边患危机
政治危机




一、变法前夜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必要性
(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支持王安石推行变法。
(2)“庆历新政”的失败提供经验教训。
想一想:假如你是王安石,你会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
积贫
变法
核心
积弱
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
(5)变法目的:
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二、解决之道
在富国、强兵、取士三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展示预习成果)
内容 目的 具体措施 作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贷剥削,保障农业生产,打破大商人垄断。
省兵: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素,减少官府负担
改革科举、惟才用人、整顿太学
发展了教育,培养了变法人才。
发展生产,改变积贫局面。
整顿加强军队,改变积弱局面
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
募役法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苏辙认为,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韩琦说:“乡村上户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是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保马法
将兵法
纳钱代役
按地交税
政府低息贷款
兴修水利工程
农户养官马
政府收滞销货
武官专掌训兵
你掌握了吗?(自主完成)
穿越时空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北宋时期一个官僚地主、农民、士兵、读书人,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会影响到你?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官僚
(1、2、3) 农民
(4、5) 士兵
(6、7) 读书人
(8、9)
合作探究一
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
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
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变法的哪些内容会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变化?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三、变法命运
请看下列材料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
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
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虽然力行新法,但对当时的贪腐风气无所作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虽然学识、执政能力出众,却是变法派中投机分子。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你有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二
原因: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是变法 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新法中的某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④在指导思想上,偏中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且实行过于急进。
启示:大地主、大官僚反对——改革不会一帆风顺
民怨沸腾——改革需要良好的互动
操之过急—— 把握好改革力度与社会承受力间的张力。
用人不当、执法偏差——改革应知人善用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要说中国有一个最完美的人,这个人是谁?就是王安石。”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归纳小结,情感提升
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1、性质:
2、进步性:
①变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 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合作探究三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3、局限性: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你心中的王安石或者王安石变法
是怎样的?
“祖宗之法不足守”但改革要渐进
“天命不足畏”但规律要把握
“人言不足恤”但民意要倾听
变法之前
解决之道
变法命运
三冗两积
加强中央集权的负面影响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三冗两积局面
遭遇失败
官僚反对、民怨沸腾
操之过急、用人不当
本课小结
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温家宝
你做好为国家奉献的准备了吗?
谢谢大家
课后思考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请帮助王安石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