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 荷塘月色 朱自清教学设计思路1.梳理作者的“散步路径”,即作者的行踪,让学生知道作者在文章里“写什么了”,从而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作者“看的过程”,明白作者“看的过程,看到了什么”?所看东西的样子或作者的感觉。
3.梳理辨析作者在不同时间空间点上,他的思想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些情绪与这些地点、这些景色、这样的语言是什么关系,从而理出“地点——景色——情绪——语言”相对应的“关系图”,希望学生能用这样的“图式”解读其他类似的散文。
本课教学设计理念1.学生拿到开启作者情感之门的钥匙后,第二课时就能较轻松品味朱自清先生优美的语言,领悟这篇散文的诗化意境。我想这是教抒情散文的第一步,没有掌握作者情感变化轨迹就去品读语言的教法,是很突兀的,因为学生无法真正领悟朱自清先生用词的匠心,因此在本次教《荷塘月色》时,我想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思路。
2.针对高中课改之后,教学时间紧,如何提高讲读课文的示范作用是当务之急。我希望通过有限的几篇散文的教学,带领学生建立阅读散文的“图式”,从而将语文学习从篇的解读上升到类的把握的最终途径。教学目标 希望通过《荷塘月色》的赏析教 学 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阅读“图式”。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的行踪轨迹。
2.作者的情绪轨迹 教学方法:运用提问、讨论、启发的对话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检查预习成果
1.作者的基本情况。
2.本文写作的背景资料。 散文集有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作家、学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任教。
《背影》、《欧游杂记》等。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原因是什么?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走出当时苦闷彷徨的出路 ?一、革命
二、反革命
三、暂时逃避
作者(朱自清)的选择?
“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二、解读文本
1.《荷塘月色》一文主要写什么?请同学们用几句话简要概括。
明确:写作者晚上睡不着觉,到荷塘去散步,在散步中看到月夜下的荷塘美景,然后回家的经过.
2.请同学们找出作者散步所走过的路径。(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踪轨迹)
明确: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3.作者在每一处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家——妻儿、小路——树荫、荷塘——荷叶、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色
4、划分文章的层次,并归纳段意。
划分层次 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月夜出家(情)(寻静)
第二部分(第2段)小径漫步(情景)(入静)
第三部分(第3—6段)荷塘赏景(景)(得静)
第四部分(7---9段)回忆江南(情景)(忆静)
第五部分(10段)深夜回家(平静)4.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所看到景物的特点?或者说作者的感觉?
明确:家——平静(妻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小路——阴森(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这路上阴森森的)
荷塘——静美雅(田田的叶子、袅娜的开着的花、脉脉的流水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的月光等句子)
5.画一画作者的情绪变化轨迹
明确:以行走地点为纵坐标,以情绪指数为横坐标
家---行踪轨迹——小路——荷塘——小路——家↓↓↓平静树荫静美雅妻儿阴森↓↓↓荷叶荷花月色6.结合文本中语句点评同学所作的情绪轨迹图,并在每一点上用相关的一两个词语来描绘作者的情绪。(此处分析作者的情绪、感受是本课时重难点)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家——苦闷
(2)、▲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注意句式分析,倒装句起强调作用,这句前后形成对比,强调在月色下的荷塘散步的“我”心境的变 化。)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抓住关键 字眼分析如“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一世界里”、“ 一个人”、“且”)
荷塘的小路——平静、自在 (4)、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读出作者从美景的陶醉中回到了现实,一份淡淡的忧伤又爬上心头了。)
▲?? 想起江南的采莲旧俗(作者想起儿时生活的江南采莲的美好情景心情又会比刚才有所好转的.)
▲??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荷塘的小路——淡淡的忧伤夹杂着淡淡的喜悦??(3)、引领学生对四、五两段的朗读,学生对荷塘上的美景和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感悟后不难概括出作者此时的情感。 荷塘——淡淡的喜悦、陶醉 (5)、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什么声息也没有, 妻已睡熟好久了”写出了作者完全从刚才的景致中回到了现实,四周的寂静正反衬出自己内心的极其不平静,与文章的开篇的相照应.)
7、结合写作背景简略解读朱自清的“荷塘”,让学生联系自我,说自己心中的“荷塘”
明确:生活中的人们谁都会有烦恼和忧愁,如何排遣心中的烦闷,诗意的生活应该是我们的应该思考的问题.
行走路径同学们说说你们心中的“荷塘”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感受了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的情绪变化。希望大家能掌握这一类文章的读法,首先理清作者的行动踪迹,再一步理清作者的情绪、思想变化的轨迹,最后才是文本细节的、局部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