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10: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意思。
   隆冬 怜悯 纠缠 后患无穷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两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精巧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现,体会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就两则寓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行介绍。
  2.体会寓言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寓言。
  2.复述故事。
  3.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农夫和蛇》一)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明确目标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农夫和蛇》其一,体会寓言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农夫和蛇》其一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故事比较简单,下面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 复述一下。一个同学复述讲述的部分,另一人复述农夫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
怎样理解农夫临终所说的话?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仅仅限于这句话?
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四)总结、扩展
  本文短小精悍,情节完整,耐人寻味,故事告诉我们……(启发学生说下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