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每日一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每日一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1 12: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3月29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典例略,参考3月28日典例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七 患
墨 子
今有负其子而汲者,坠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馑,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
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饥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是若庆忌无去之心,不能轻出。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王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故曰:以其极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赏以赐无功,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死又厚为棺椁,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故民苦于外,府库单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有负其子而汲者 汲:从低处打水
B.今岁凶,民饥道馑 凶:饥荒,歉收
C.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密:隐秘
D.民所苦者,非此也 苦:感到痛苦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母必从而道之 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B.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 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
C.夫民何常此之有 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
D.故先民以时生财 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B.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C.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D.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人没有一定的善恶,遇到年成好的时候,老百姓就仁义而善良;遇到年岁凶灾,老百姓就吝啬而凶恶。
B.古代的圣贤,正是因为能够努力按农时耕种而自奉俭朴,所以才能使五谷永远丰收,即使有水旱之灾,也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
C.墨子认为,防备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桀和纣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都被小国之君消灭,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好防备。
D.墨子引用《周书》中的语句,进一步说明“食者国之宝也”这一点,强调了国家做好贮备的重要性,突出了写作的中心。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


(2)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



1.C
【解析】密:稠密,这里指多。
2.B
3.A
【解析】画波浪线部分分三层,“库无备兵”“城郭不备完”和“心无备虑”,明白这个即可得出答案。
4.B
【解析】“所以才能使五谷永远丰收”有误,原文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圣王明君并不能使五谷永远丰收、水旱不至”。
5.(1)这种惨痛比孩子掉入井中更为严重,怎么能熟视无睹呢?
(2)财用不足就要反省生产是否注重农时规律,粮食不足就要反省有没有注意节约。
【解析】(1)关键词:“队”,通“坠”,落入;“重于……”,比……严重;“其”,语气副词,表反问。(2)关键词:“反”,反省;“时”,按时,合于时宜,这里指注重农时规律;“用”,使用,这里指注意节约。
【参考译文】
如果现在有一个背着孩子到井边汲水的人,把孩子掉到井里了,那么孩子的母亲必定设法把孩子从井中救出。现在遇到饥年,百姓饥饿,路上有饿死的人,这种惨痛比孩子掉入井中更为严重,怎么能熟视无睹呢?遇到年成好的时候,老百姓就仁义而善良;遇到年岁凶灾,老百姓就吝啬而凶恶。老百姓的善恶哪有一定的呢?生产的人少,吃饭的人多,就不可能有丰年。
所以说:“财用不足就要反省生产是否注重农时规律,粮食不足就要反省有没有注意节约。”所以古代的贤人按农时生产财富,稳固农业基础而且节省开支,那么财用自然就充足。所以哪怕是古代的圣王,岂能使五谷永远丰收,而水旱之灾不到来。但那时却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努力按农时耕种,而自奉俭朴。《夏书》说“禹时有七年水灾”,《殷书》说“汤时有五年旱灾”,那时遭受的凶荒很大了。然而老百姓却没有受冻挨饿的,这是何故呢?因为他们生产的财用多,而使用很节俭。
所以粮仓中没有储备的粮食,就不能防备凶年饥荒。兵库中没有储备的武器,即使自己有义,也不能去讨伐无义。内外城池若修得不完备,就不能自我防守。心中没有戒备思虑,就不能应付突发的变故。这就好像庆忌没有离去之心,就不能轻易出走。桀没有防御汤的准备,因此被汤放逐。纣没有防御周武王的准备,因此被杀。桀和纣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都被方圆百里的小国之君消灭,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好防备。所以防备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