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姥(mǔ) 渌水(lù) 猿猱(náo) 金樽(zūn)
B.欢谑(xuè) 馔玉(zhuàn) 剡溪(yǎn) 万壑(hè)
C.木屐(jī) 石栈(zhàn) 华山(huà) 吮血(shǔn)
D.将进酒(qiānɡ) 千金裘(qiú) 扪参(mén shēn) 訇然(hōnɡ)
解析:选B。 “剡”读“Shàn”。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直插
B.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C.忽魂悸以魄动 以:而
D.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解析:选B。因:依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 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C.湖月照我影 D.栗深林兮惊层巅
解析:选C。A项,“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B项,“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D项,“栗”和“惊”都是使动用法,使……栗,使……惊。21cnjy.com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析:选C。A、B、D三项是夸张;C项是借代。
5.名句名篇默写。
(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一诗中抒发李白怀才不遇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傲视权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3)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阅读鉴赏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6~7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2·1·c·n·j·y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本诗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用“天上来”的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水的壮阔永恒,又用“朝如青丝暮成雪”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同时又用前者反衬后者,进一步突出人生的纤弱渺小。这样开头就营造了一个气势浩大的悲伤氛围。两个“君不见”是呼告的手法,同时形成反复。以“黄河之水”开头,引出对人生的感慨,是起兴手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有人认为文中“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含有享乐主义的思想,因此应加以否定,你是怎样认为的?试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www-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作者的激愤之词,因为正直的他一生中基本上未曾“得意”过,因此他想用酒来解脱自己,这虽有消极成分,但是情有可原。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者思想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不能因这一点就否定李白的思想。(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1*cnjy*com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来源:21cnj*y.co*m】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1-c-n-j-y
8.诗人提到谢灵运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效仿之。
9.“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更加深刻。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10.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对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送别”二字应该如何理解?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可以删去。(如果不同意,能结合最后两句扣住“送别”二字答题,且言之有理也可以)www.21-cn-jy.com
13.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滔滔江水,不禁引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初次离别的诗人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写自己思念故乡。21·世纪*教育网
三、语言表达
14.(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版权所有:21教育】
大家都知道,①__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________,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________的过程。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陈述对象:生命的呼吸。再分析这段话的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需要呼吸”,第二层说明人体呼吸的过程,第三层类比说明“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是相同的。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21教育网
答案:(示例)(1)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2)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3)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5.根据例句特点再仿写三个句子。
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旷世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与例句“读…… ,让我们感受到了……”句式一致,选择文学名家抒怀,表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答案:(示例)读李煜,让我们体味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世事沧桑;读杜甫,让我们领悟到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伟大胸怀;读苏轼让我们体会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态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