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
1.选出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 )
A.兵车行(xínɡ) 声啾啾(jiū) 塘坳(ào)
B.车辚辚(lín) 生荆杞(qǐ) 危樯(qiánɡ)
C.干云霄(ɡān) 生男恶(wù) 俄顷(qīnɡ)
D.马萧萧(xiāo) 挂罥(juàn) 陇亩(lǒnɡ)
解析:选C。“恶”应读“è”;“顷”应读“qǐ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武皇开边意未已 已:停止
B.名岂文章著 岂:难道
C.纵有健妇把锄犁 纵:放纵
D.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
解析:选C。纵:纵然。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D。都解释为“确实”;A项,高阔/(飞得)高;B项,怎么/安稳;C项,将近/对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
B.耶娘妻子走相送
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解析:选A。A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是“公开地、毫无顾忌地”。B项,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婚后的配偶。C项,古义:古时称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D项,古义:这里指官府;今义:县的长官,多指县长。www-2-1-cnjy-com
5.名句名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兵车行》描写了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2)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4)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21*cnjy*com
二、阅读鉴赏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2-1-c-n-j-y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居住的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满屋漏雨,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7.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兵车行
杜 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1·cn·jy·com
8.“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请分析其理由。www.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点行频”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到过去已经发生“多次”;而“点行频”的原因则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其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21*cnjy*com
9.“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诗中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照应。作用:深刻批判了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版权所有:21教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使至塞上①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②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③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④
【注】 ①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下兼任判官。②征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③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④最后两句: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山名,东汉窦宪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来源:21cnj*y.co*m】
10.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闻名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正话反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准确、精练、传神。
11.在历代诗评家眼里,《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认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联名句在写景方面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在情景交融方面哪一联写得更出色?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两联诗都表现了天高地远、水天一色的壮阔之景。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联,上句写夜空广漠,星辰高悬,由岸边望去视野开阔。一个“垂”字,便将天地的距离拉开了,诗人只身一人的孤独感也由此增强。下句写月光倾洒,大江奔流,月影随水起伏。一个“涌”字,便将动荡沉浮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将诗人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情感显露出来。通过这两句诗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长夜难眠、心潮澎湃的失意者形象。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只是较为形象地反映出景物的特征,客观地表现出边塞景色的壮美,未能注入诗人的主观情感与生命体验,所以王诗的两句不如杜诗。(若认为王诗的两句强于杜诗亦可,但须合理阐释与论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西,因终年积雪而得名。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21cnjy.com
13.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的“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4~15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21教育网
14.“雾中看”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惊叹于诗人忧思之深及观察力的精湛。请分析它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因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花草如隔一层薄雾;②这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因时局动荡不定,变乱无常,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21·世纪*教育网
15.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颈联由近及远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是近景;片片轻鸥,逐流飞翔,是远景。层次分明。②运用叠词,有韵律美。③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
三、语言表达
16.请将下面简要介绍杜甫的文字补充完整,并在网上发帖写下自己的感言(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50字)。
(1)杜甫在唐代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为________(四字短语概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便是杜甫抒情名篇《____________》中的名句。
(2)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杜甫诗歌记录现实、忧国忧民的特点考虑。使用修辞要充满感情地赞美。
答案:(1) 沉郁顿挫(或现实主义) 旅夜书怀
(2)感言:(示例)你用滚烫的文字,叙写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你用诗人的良心,记录了一个动荡的历史;你用诗人的道义,鞭挞了一个腐朽的王朝。2·1·c·n·j·y
17.(2014·高考山东卷)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 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压缩语段题。这段话一共三个句子,第一句交代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一项活动及其要求,第二句是介绍活动开展的情况,第三句是总结这次活动的意义。根据起来就是团中央发起了网络活动;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除此之外,本题还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出处:21教育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