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箜篌(hóu) 蜀桐(shǔ) 凝云(nínɡ)
B.湘娥(é) 芙蓉(rónɡ) 冷光(lěnɡ)
C.女娲(wǎ) 神妪(yù) 瘦蛟(jiāo)
D.金鳞(lín) 胭脂(zhi) 提携(xié)
解析:选C。“娲”应读wā。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湘峨啼竹素女愁 B.十二门前溶冷光
C.黑云压城城欲催 D.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选D。A项,峨—娥。B项,溶—融。C项,催—摧。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高秋:在秋高气爽时弹奏
B.二十三弦动紫皇 动紫皇:感动了皇上
C.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逗
D.黑云压城城欲摧 摧:摧折,破坏
解析:选C。逗:引出。
4.下列诗句对音乐的描摹角度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空山凝云颓不流 B.昆山玉碎凤凰叫
C.老鱼跳波瘦蛟舞 D.露脚斜飞湿寒兔
解析:选B。B项,是从听觉描摹音乐,其他三项是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描摹音乐。
5.填空。
(1)《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描写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和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战争形势危急、士兵临危不惊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士兵知恩图报、誓死效忠君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老鱼跳波瘦蛟舞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阅读鉴赏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6.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是如何描写乐声的起伏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高音清脆激越。“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曲调多变优美动听。“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www.21-cn-jy.com
7.赏析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并说说“逗”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写音响效果。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引出秋雨倾泻。这种大胆的想象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21·cn·jy·com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王安石曾批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怎样认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赞同王安石的看法。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21教育网
9.诗的最后两句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选用“黄金台”“玉龙”造形设色,塑造了一位受过君主恩遇,在国家危难、形势紧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不惜为国捐躯的将士形象。www-2-1-cnjy-com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0~11题。
苏小小墓
李 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注】 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2-1-c-n-j-y
10.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本诗最后四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清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②西陵下,风吹雨。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11.试分析全诗是怎样刻画苏小小的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和哀愁的心情: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她含泪的眼睛。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②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像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像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珮声响。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③全诗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满怀哀愁的苏小小鬼魂形象。21*cnjy*com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13题。
暮过山村
贾 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2.本诗中诗人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请简要分析其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从“寒水”开始,以“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的不断变动而变化,从惶恐而至欣慰。【来源:21cnj*y.co*m】
13.本诗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描绘了山区傍晚肃杀阴森的景象:“怪禽”在荒凉凄寂的旷野上鸣叫,已令人闻之惊惶不安,又碰上夕阳下山,山里渐渐暗下来,孤单的行人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声写色,生动传神,骇人耳目。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4~15题。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 ①戍:名词,堡楼。②汉阳渡:系长江古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14.汉阳渡与郢门山相隔千里,但作者为什么写出了同时将它们收入眼底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写意在创造山河相连、气势旷远的意境,契合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15.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对此诗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飘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孰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逢秋却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意气顺畅,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21cnjy.com
三、语言表达
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7个字。
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是一名生于洛阳长于洛阳的文化名人,李贺的诗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次呼吁复原和建立李贺故居,全面展示和弘扬“诗鬼”李贺的诗歌艺术,2月24日,在市社科联组织的“李贺故居复原座谈会”上,来自我市历史、文化、教育、建筑、考古领域的叶鹏、王铎、徐金星、郑贞富等30多名专家学者联名发出倡议,期望尽快复原李贺故居,为实现洛阳文化强市战略作出典范。2·1·c·n·j·y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内容应包括施动者、具体行为和受动者。
答案:30多名专家学者呼吁尽快复原李贺故居。
17.阅读下面的漫画《诱惑》,认真领会画意,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这幅漫画形象地启示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揭示漫画的寓意,首先要认真分析画面,基于画面的组成,抓住其中关键的要素。分析该漫画的画面可知,该漫画中有一只猫,猫的前面是一只吊在架上的鱼,而鱼的下面是一个陷阱,陷阱的下面写着“诱惑”两个字,而画面的右上方有一行可以解读为“最诱人处最危险”或“危险处最最诱人”两种含义的文字。根据画面的这些要素推知该漫画的寓意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读:①强调风险的角度,②强调诱人的角度。根据第①个角度可得出“诱惑往往是带有危险的,不可不顾危险,只看到利益”;根据第②个角度可得出“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又是最诱人的地方”。 【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①诱惑往往带有危险性,不能只看到利益,而忽视危险的存在,置自己于险境。
②无限风光在险峰,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有最诱人的东西。(或:值得向往的,往往在险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