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演练:第4单元 13 辛弃疾词三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演练:第4单元 13 辛弃疾词三首(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1 22: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玉簪(zān) 阑干(lán)  凤箫(xiāo)   妩媚(wú)
B.浊醪(láo) 庶几(shū) 援例(yuán) 遥岑(cén)
C.螺髻(jì) 堪脍(huì) 揾英雄泪(wèn) 鲈鱼(lú)
D.搔首(sāo) 沉酣(hān) 阑珊(shān) 蓦然(mò)
解析:选D。A项,“妩”应读wǔ。B项,“庶”应读shù。C项,“脍”应读ku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宝马雕车 秋风潇瑟 千里清秋 风调雨顺
B.老生长谈 献愁供恨 束之高阁 断鸿声里
C.笑语盈盈 完璧归赵 红巾翠袖 落日楼头
D.蛾儿雪柳 竟来相娱 交游零落 述而不作
解析:选C。A项,潇—萧。B项,长—常。D项,竟—竞。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阑干拍遍 遍:一遍
C.灯火阑珊 阑珊:零落稀
D.交游零落 零:稀少
解析:选B。遍:普遍,全。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句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解析:选C。A.水随/天去;B.树/犹如此;D.不见/吾狂耳。
5.填空。
(1)《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蕴含着相似的情感。www.21-cn-jy.com
(2)《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
(3)《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词中化用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之意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词中词人感慨知音稀少的诗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答案:(1)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2)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3)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 见我应如是
(4)知我者 二三子
二、阅读鉴赏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1*cnjy*com
6.“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词人北望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像美人头上的玉簪,有的像螺型的发髻,从而想到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原人民,想到大好河山没有收复,心情逐渐沉重。远处的群山仿佛带着愁和恨一样一一映入眼帘。在这里,表面上是写景,实则是借景抒情,情和景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达到难以分割的境界。远处群山越美,引起的怨恨越深。本来是因想到人民和国土沦丧而发愁,却偏说山向人献愁供恨,这种移情及物的拟人手法,使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深刻。
7.作者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青玉案 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作者写喧闹的灯火场景,正是为了反衬“那人”的形象。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的孤高性格。对灯火的描写,起到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21教育网
9.“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那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人”是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她不随波逐流,不图热闹,独立自主,自尊自爱,有自己的追求,卓然于世,独芳自赏。【版权所有:21教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贺新郎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21·世纪*教育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10.“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这句话是说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词人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就寄望于青山能洞悉自己的心事,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来逃避现实的做法。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汅的高洁之志。
11.分析“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中“空”字和“笑”字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言其一生都白白地过去了。既然大半生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体衰,再言愁还有什么用呢?面对人间万事万物只好付之一笑。所以这一“笑”字隐含着词人无尽的悲愤和无限的苍凉。【来源:21cnj*y.co*m】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2.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1·c·n·j·y
1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出处:21教育名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4.“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蕴含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15.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7题。
少年游 早 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6.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来表现早。“啼鸟两三声”以动衬静,用环境的寂静来表现行之早。21cnjy.com
17.词的下阕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尽管霜重天冷,但词人的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也通过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的拟人手法(用乐景写乐情或借景抒情)来间接表现。21·cn·jy·com
三、语言表达
18.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①____________________,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www-2-1-cnjy-com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步;仿古,则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析:第一个空主要根据上文的“仿古”和下文的各地花大钱来“复古”这些信息来填,后面是举出的例子,所以所写内容应该从全国的层面上来说;第二个空既是对前面信息的仿写,也是“仿古”的理解和后面信息的衔接,填写的内容应该突出“文化资源的发展”。
答案:①全国有不少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②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