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第 3 讲 生物与环境第一部分 生命科学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专题二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内容索引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专题三 人类与生态环境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返回基础知识一、生物种群
1.概念:生物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的总和。
2.特征:种群是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中存在着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种群密度: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2)性别比例=雄性个体数/雌性个体数×100%。
(3)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 ;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
。梳理同种生物个体增加减少特别提醒 一个种群所生活的区域可以是小小的一个金鱼缸、一个池塘,也可以是一条河流、一座森林、一大片土地等。二、生物群落
1.概念: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的总和。
2.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群落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有竞争、捕食、共生、寄生等。各种生物三、植被
1.概念: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 称为植被。
2.植物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特别提醒 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植物群落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小肠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如枯叶蝶休息时,其形状、色彩极似枯叶,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1.适应的普遍性:生物在外形上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如:2.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变化过大,生物也有可能表现出不适应。命题点1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1.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浮床上
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
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
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植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解析 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植物群落。123B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命题点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2017·长沙)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解析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脂肪厚达4厘米,脂肪有保暖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如心脏)避免冻伤。这说明生物能适应寒冷环境。A答案 解析1233.(2016·宿迁)如图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
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导致它们耳朵大小
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解析 极地狐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与非生物因素的温度有关。C返回解析答案123专题二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返回基础知识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
2.生态因素种类: 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和 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 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梳理生物非生物非生物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物部分:
①生产者:主要指制造有机物的 。生产者是消费者、分解者的 来源,是生态系统的 。
②消费者:主要指 。消费者又分为 消费者(如:草食动物)和
消费者(如:肉食动物)。
③分解者: 、 、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如:蚯蚓)。
(2)非生物部分:非生物的物质(如:空气、水、土壤)和非生物的能量(如:阳光、温度)。绿色植物能量主要成分动物次级初级细菌真菌3.生态系统的结构: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一般从 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 。
(2)食物网:由多条 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生产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越短,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如:碳、氢、氧、氮等化学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特别提醒 生态系统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非生物因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三、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四、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1.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2.生态系统的层次性: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1.(2017·遵义)下列各选项中,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梵净山上所有的树木
B.赤水河中所有的鱼儿
C.一个沙滩上的阳光、沙子、空气等无机环境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1234567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梵净山上所有的树木,只有生产者;
赤水河中所有的鱼儿,只包括部分消费者;
沙滩上的阳光、沙子、空气等无机环境,只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命题规律探究1234567命题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1.(2017·遵义)下列各选项中,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梵净山上所有的树木
B.赤水河中所有的鱼儿
C.一个沙滩上的阳光、沙子、空气等无机环境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12345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D672.(2016·福州)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解析 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B答案 解析12345673.(2016·咸宁)“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
解析 分解者能将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回归无机环境。因此,落叶最终将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回归土壤。答案 解析C1234567命题点2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4.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
主要形式是CO2
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断减少,
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答案 解析1234567解析 能量主要存在于物质中,生物获取物质的同时也就得到了能量;
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
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的。1234567答案 解析命题点2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4.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
主要形式是CO2
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断减少,
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D1234567命题点3 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5.(2016·衢州)在我市某生态农场的稻田里套养大闸蟹,大闸蟹以稻田里的害虫、螺丝及鱼虾等为食,不但生长快,而且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为实现“万元田”目标,又在水塘里种荷养鱼,田埂上栽种果树,大棚内种植草莓,把农场打造成集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休闲之地。请回答:1234567(1)该稻田的所有大闸蟹可以看作一个 (选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
解析 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由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稻田的所有大闸蟹是同种生物的总和,因此是种群。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答案 解析种群1234567(2)该农场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自动调节能力答案 1234567命题点4 生物圈
6.(2016·宿迁)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答案 解析A1234567命题点5 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7.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群落层次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如细胞和生物圈
D.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解析 一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没有包括真菌、细菌等,不是所有生物,故不属于生物群落;
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返回解析答案D1234567专题三 人类与生态环境返回基础知识一、人口问题
1.环境对人口的承载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过度增长:
(1)危害:过度消耗地球生物圈的资源,会产生资源和能源的问题;地球变成一个大垃圾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破坏地球生态,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
(2)启示: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梳理二、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的组成、生物数量的比例、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动态平衡。
2.保持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自动调节能力3.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 和 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的生态系统其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外来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受到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因素主要有 和 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和弱化。
4.意义:保持生态平衡就是使生态系统中的 和 处于良性循环,即达到一个 平衡,这对保护人类 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重要意义。结构功能复杂多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物质能量动态生存环境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意义: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人类的食物几乎全部取自各类生物,各种药材、工业原料和主要能源等也来自生物,这些不同的利用价值与生物多样性密不可分。因此,需要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要将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结合起来。
2.措施:①实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种子库、基因库等);③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命题点1 人口过度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 B.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D.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
解析 人口过度增长势必造成资源消耗加快,如耕地减少;
也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等;
使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12345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D命题点2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016·连云港)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答案 解析12345解析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2345命题点2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016·连云港)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
D.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答案 解析12345A3.(2016·泉州)泉州湾红树林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红树林的生态平衡。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
A.有限的 B.稳定的
C.不变的 D.增强的
解析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答案 解析A123454.(2017·宿迁)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答案 解析12345解析 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A. B. C. D.D命题点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答案 解析12345解析 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12345返回解析答案12345命题点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C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返回探究体验3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的探究典例1 (2017·衢州)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答案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如二氧化碳)和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小麦(植物)→人(志愿者)。小麦(植物)→人(志愿者)解析答案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解析 小麦等植物是生产者,志愿者属于消费者,X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分解者解析答案 (3)图中 (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解析 图中①能吸收二氧化碳,故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因此图中①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①解析答案 典例2 (2017·金华)“金华北山”位于浙江中部,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某同学对“金华北山”的部分物种进行了调查,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简图(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图中甲~庚表示不同的物种。请回答:(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______
。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答案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_____
(填“强”或“弱”)。
解析 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强解析答案 (3)该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解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可以判断出戊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其余都是消费者,存在的食物链有:①戊→庚→丁→丙;②戊→甲→丁→丙;③戊→甲→乙→丙;④戊→己→甲→乙→丙;⑤戊→己→甲→丁→丙。5素养提升3构建知识结构要点 科学研究具有层次性,在初中的科学中,多处出现分层认识科学知识的现象。比如,生命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自然界:基本粒子(夸克、电子等)→原子→(分子)→物质→物体→星体(星球、暗物质等)→星系→宇宙。分层认识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渐进过程,有利于更好的研究物质世界。典例3 下列知识的构建关系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答案 解析 生物圈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植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在细胞的结构中,如按一定的顺序应该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典例3 下列知识的构建关系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D返回解析答案本课结束考点跟踪练 3 生物与环境
A组 基础排查练
1.(2016·湘潭)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蚯蚓能疏松土壤
2.(2016·成都)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兔子 B.蘑菇 C.蝗虫 D.水稻
3.(2017·聊城)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下能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阳光、土壤、空气
B.植物、动物、微生物
C.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
D.阳光、土壤、空气、水和植物、动物、微生物
4.(2015·株洲)若把地球比作“太空船”,人类就是其中的乘客。关于这个比喻,下列哪种说法合理?( )
A.船内有空气净化系统:绿色植物,我们不需要担心空气污染
B.船的主宰者是人类,应无条件的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殖
C.船内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已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等问题,可以考虑弃船
D.保护船上的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2017·盐城)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气候潮湿、降雨量多,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6.(2017·湖州)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7.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芦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请分析回答:
(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注:水鸟为杂食性动物)
(3)湿地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远远低于野兔的数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德州)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9.(2016·孝感)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B组 深化突破练
10.(2017·孝感)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1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2016·盐城)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 (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①
0
90
0
0
30
30
40
②
200
350
0
0
30
0
40
③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④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15·烟台)“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14.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较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________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A.耐干早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________。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15.(2015·杭州)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________。
(2)如图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________。
(3)太阳能通过________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氧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________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课时作业答案精析
1. D 解析 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D 解析 兔子、蝗虫都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属于消费者;蘑菇是真菌,靠分解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属于分解者;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3. D 解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
4. D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5. D 解析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所以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气候潮湿、降雨量多,这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6. C 解析 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都包括了环境及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7. (1)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至少画出三条食物链,其它合理即可)
(3)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越多。鹰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此鹰的数量远远低于野兔的数量 (4)适应环境 (5)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8. D 解析 能量沿着食物链的传递是逐渐递减的,并不是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越多;丙的能量来自于乙的一少部分,乙的能量来自于甲的一少部分,二者的能量之和与甲的能量不相等;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率为10%-20%,因此乙具有的能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也就越多;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30,则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
9.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并且是不循环的。
10.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因此图中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11. B 解析 图1方框中的生物以植物为食,被狐捕食,应该是草食性动物,不会是虎。在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所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应该是最多的。
12. C 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13. C 解析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是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能量逐级消耗,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增加。
14. (1)自动调节 (2)A (3)B
15. (1)7 鹰 (2)分解者 (3)光合作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无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