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4张PPT。第 4 讲 植物的新陈代谢第一部分 生命科学专题一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专题二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内容索引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专题三 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原理专题一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
生长的作用返回基础知识一、根、茎、叶的结构梳理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
1.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差:当细胞液浓度>细胞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 水;当细胞液浓度<细胞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 水。
2.植物根毛细胞吸收到的水分通过木质部中的 自下而上运输至植物其它部位。吸失导管3.细胞内充足的水分有利于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处于活跃状态,这是因为水是细胞中许多化学反应的 (如在光合作用中与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合成淀粉等有机物),也是植物体内的重要 (如将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位),且能维持细胞的形状等等。
4.植物体吸收到的水分只有极少量(约1%)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是以气态水的形式通过 从叶片的气孔等处散失到体外。植物能通过
的张开与闭合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保持适量的水分。
5.蒸腾作用的意义:①降低叶片的温度;②植物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③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原料溶剂蒸腾作用气孔三、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植物主要通过根的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进入根毛细胞的无机盐随着水的运输进入根的内部,除少量供给根细胞利用外,大部分随着根、茎、叶导管内水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个部位。2.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氮磷钾命题点1 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1.(2015·长沙)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是( )123A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解析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4567892.(2017·枣阳)植物生活离不开水,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
A.气孔、筛管、根毛 B.根毛、导管、气孔
C.根毛、筛管、气孔 D.气孔、导管、根毛
解析 植物根的尖端中的根毛区根毛细胞吸收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叶,水蒸气通过叶表皮中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B答案 解析1234567893.(2015·淮北)叶片之所以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因为它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下列图一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来源或去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图一中的①所示结构的名称是 ,内有运输 的导管。
解析 图一中的①是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自下而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由上到下运输有机物。答案 解析叶脉水分和无机盐123456789(2)图一中的 (填序号)结构是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
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③是叶肉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答案 解析③123456789(3)图二中箭头⑧所示的气体是 ;黑暗
条件下,图二中哪些箭头表示的生理活动不存在
或大大减弱? (填序号)。答案 解析二氧化碳解析 图二中箭头⑧所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在黑暗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因此⑤⑦⑧⑨的生理活动不存在或大大减弱。⑤⑦⑧⑨123456789(4)当今,人类活动能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哪些活动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二分析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之一是__________。答案 解析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所以减缓温室效应就必须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植树造林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大量使用燃料,乱砍滥伐(合理即可,答对一项即可得分)植树造林123456789命题点2 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
4.(2015·泰州)如图是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的示意图,此时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的浓度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不确定
解析 图中箭头指向根毛,表示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表示根毛细胞吸水,此时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答案 解析A1234567895.(2016·娄底)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答案 解析A. B. C. D.123456789解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较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1234567895.(2016·娄底)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答案 解析A. B. C. D.D1234567896.(2016·福建)德化县美湖镇有棵高大的千年樟树,促进水分“爬”上树梢的动力来自( )
A.光合作用 B.吸收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解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运输的动力。答案 解析C1234567897.目前,在不少步行街、住宅小区、景观带都可看见一些被移栽来的大树,许多城市也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山区的树木移栽进城。但移栽大树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大树移栽须谨慎:一要严格控制采集范围;二要注重移栽技术。123456789(1)图中被移栽的树木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 ;带上大泥球的目的是 ,从而提高移栽的成功率。
解析 新移栽的植物由于根部受损,植物吸收水分的功能受到影响,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减弱蒸腾作用。带上大泥球的目的是减少对根部的损伤。答案 解析蒸腾作用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123456789(2)大规模的树木进城,对于城市来说能快速绿化、美化,但对山区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请列举其中的一条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 城市快速绿化的树木来自山区,意味着山区的植被遭到一定的破坏,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答案 解析山区水土流失(或植被破坏)等123456789命题点3 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8.(2017·昆明)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玉米幼苗长势比蒸馏水中的好,合理的解释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要的( )
A.水 B.多种无机盐
C.二氧化碳 D.氧
解析 土壤浸出液中含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答案 解析B1234567899.(2017·宿迁)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量最大的含有哪些元素的无机盐( )
A.氮、磷、钾 B.铁、硼、钾
C.钾、钙、镁 D.钠、钾、铁
解析 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最多。A返回解析答案123456789专题二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返回基础知识一、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光的能量,把 和 转化成 ,同时释放出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反应式: 。
3.原料: 。
4.条件: 。
5.场所: 。梳理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光照叶绿体6.产物: 。
7.物质转化: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 。
8.能量转化: 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 能。
9.应用:提高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蔬菜瓜果的产量。
10.意义:①制造有机物的庞大绿色工厂;②巨型的能量转换站;③维护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由此可见,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有机物(淀粉)、氧气二氧化碳氧气光化学二、呼吸作用
1.概念:植物能利用 将 进行氧化分解,生成 和
,同时释放的 可以供给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
2.反应式: 。
3.场所: 。
4.物质转化:葡萄糖等有机物与 作用转化为 和水等无机物。
5.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变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热能。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氧气二氧化碳6.影响因素:温度、氧气浓度等。
7.应用:①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用低温、干燥等措施,可延长贮存时间;②涝区及时排水晒田,保证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8.意义: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特别提醒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在农业上的应用
如新疆等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种植的瓜果产量高、甜度大。命题点1 光合作用及其应用
1.(2016·南充)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其正确的步骤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⑥④
C.③①②⑥④⑤ D.①③②⑥⑤④12345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678910解析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①暗处理→③部分遮光后②光照→⑥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⑤漂洗后④滴加碘液检验。命题规律探究12345678910答案 命题规律探究命题点1 光合作用及其应用
1.(2016·南充)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其正确的步骤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⑥④
C.③①②⑥④⑤ D.①③②⑥⑤④D123456789102.(2016·南充)据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图示是光合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C.图示是呼吸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答案 解析12345678910解析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应该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呼吸作用应该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23456789102.(2016·南充)据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图示是光合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C.图示是呼吸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答案 解析C123456789103.上个世纪,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曾经设计类似下图实验。把刚采摘的且生长旺盛的树叶捣碎,采用某种方法获得含有叶绿体的滤液,分成三等份。把其中两份直接放入A、B培养皿,第三份除去叶绿体后放入C培养皿。将三个培养皿置于同一地点,A、C培养皿接受光照,B培养皿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培养皿中产生气泡,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C培养皿中未产生气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2345678910A.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通过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通过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解析 本实验中存在两组对照,A、B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光照,因此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光照,可见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A、C培养皿中的变量是有无叶绿体,从中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答案 解析答案 B123456789104.(2017·长沙)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具有的生态意义,错误的是( )
A.制造有机物养育生物圈中其他生物
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释放氧气
D.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析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因此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答案 解析D123456789105.(2017·内江)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前应对银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运走或耗尽叶片中原有的
。淀粉答案 12345678910(2)取甲图的叶片放入乙图所示装置中进行脱色,A、B两烧杯中, 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
(3)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甲图中 叶片会变蓝,从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作为原料。
(4)叶片A的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 BA二氧化碳叶绿体12345678910命题点2 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应用
6.(2016·宿迁)“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践踏草坪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肥料,影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
D.缺少氧气,影响呼吸作用
解析 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纳的氧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答案 解析D123456789107.(2017·宜兴)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因产热而腐烂,与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运输作用
解析 呼吸作用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同时会释放出热量。A答案 解析123456789108.(2015·齐齐哈尔)如图表示两个加塞的广口瓶,甲瓶内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内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瓶在温暖的地方已放置了一昼夜,将燃烧
的小段蜡烛伸入甲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
(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解析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吸收
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了24小时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瓶多,因此蜡烛会继续燃烧。答案 解析熄灭12345678910(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甲瓶中的种子会吸收空气中的 ,将种子内的有机物分解为 气体和 ,这种气体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的特性。
解析 甲瓶中的种子会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将种子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答案 解析氧气二氧化碳水浑浊12345678910命题点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9.(2017·内江)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已成为内江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农作物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不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 )
A.合理密植 B.适时松土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适时松土是为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植物根部呼吸作用,因此适时松土与光合作用无关。答案 解析B1234567891010.(2016·遂宁)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
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
的是( )
A.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
B.①表示的是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
C.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只有在晚上进行
D.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白天晚上都能进行
解析 1过程为光合作用,需要光,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是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在任何时候都会进行。C返回解析答案12345678910专题三 农业生产中的物质
和能量转换原理返回基础知识一、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和合理密植
1.水、无机盐是细胞结构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的进行灌溉、施肥。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有氧呼吸,从而导致 等现象的出现。过多的无机盐会引起 ,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3.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原理,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梳理烂根烧苗二、种子处理
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时间,可采取 、 等方法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低温干燥命题点1 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1.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装置应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B.甲植株生长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
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C.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甲植株生长越好
D.向土壤浸出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甲植株的生长1234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1234命题规律探究解析 无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给植物提供生长发育过程需要的无机盐。土壤浸出液的浓度如果偏高,会使植物细胞失水,造成烧苗。通入空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使植物生长良好。命题点1 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1.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装置应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B.甲植株生长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
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C.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甲植株生长越好
D.向土壤浸出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甲植株的生长1234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C2.(2016·广东)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密植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堆放的水稻种子发热是由于种子发霉导致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
解析 堆放的水稻种子发热,是由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热量的缘故。答案 解析1234C3.(2016·济宁)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瓜农大棚产量的是( )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适当加大昼夜温差 D.适当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 现代大棚种植,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
植物需要无机盐,适当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提高氧气浓度,促进呼吸作用,不能提高大棚产量。答案 解析A1234命题点2 种子处理
4.(2017·临沂)世界粮食问题依然十分严峻,饥饿和营养不良能困扰着人类。因此,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提高粮食产量,显得意义重大。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食品”。下图示玉米一生的部分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1234(1)将24粒经过清水浸泡的玉米种子平均分成3组,分别作如下处理:
几天后,第1组种子没有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幼苗瘦弱;第3组种子萌发,幼苗健壮;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播种时应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答案 1234胚乳中含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或种子萌发时胚乳提供营养物质等)(2)图1示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其中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A过程表示叶片正进行 ,水蒸气散失的“门户”是 ;B过程的实质是 ;C过程的反应表
达式是 。答案 1234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蒸腾作用气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在保证水、肥等条件下,图3示叶片遮光程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当叶片遮光程度为 时,有机物积累最多。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应该 。123450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或立体种植)返回答案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返回探究体验4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一、探究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
2.用铝箔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天竺葵放到阳光下照射;
3.4小时后,将该叶片摘下,去掉铝箔纸;
4.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当叶片呈现黄白色时取出叶片;
5.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6.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图示过程:?变量分析:见光和遮光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
?现象与结论:?实验中常见现象分析:
1.将植物进行暗处理的原因: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耗尽,以免叶片内残余的有机物干扰实验结果。
2.叶片部分遮光处理的原因:让部分叶片不见光,与其余部分形成对照,以此来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3.酒精隔水加热处理的原因: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实验结果便于观察,但直接加热会因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容易引发火灾。
4.实验过程中叶片颜色变化情况:叶片先由绿色变成黄白色,见光部分再变成蓝色。原因是:酒精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加碘液后,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1.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选定两片生长状况相同的叶子,用透明塑料袋密封,透明塑料袋内分别装少量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光照4小时;
3.打开装置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后加碘液,检验叶片内有无淀粉产生。?图示过程:?变量分析:袋内装清水和袋内装氢氧化钠溶液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现象与结论:典例1 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对于如何设置对照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方案:
①取两株生长相近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株继续遮光,另一株光照4小时,然后分别摘其叶片进行实验对比;
②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张叶片作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小时,分别摘其有无遮光的两张叶片进行实验对比;
③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张叶片作部分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小时,摘取这张叶片,将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进行实验对比。解析答案 (1)上述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解析 方案①取两株生长相近的天竺葵、方案②取一张叶片作遮光处理,与另一张无遮光的叶片进行对比,由于不同植物或叶片的生理状况可能有所区别,所得的实验结果可能不准确,而方案③是将同一张叶片一半作遮光处理,另一半不遮光,实验更加合理准确,更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将天竺葵进行黑处理的目的是耗尽或运走叶中原有的淀粉。③耗尽、运走叶中原有的淀粉解析答案 (3)如图,有同学对叶片脱绿的操作进行了微型化改造,
很快完成了实验。请说出这个微型实验的一个优点或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 该同学对叶片脱绿的操作进行了微型化改造,其优点有:省时方便、用量少成本低、操作简单、节能等;缺点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装置不易固定等。优点如省时方便、用量少成本低、操作简单、节能等;缺点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装置不易固定等(合理均可)探究体验5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一、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实验步骤:取两只大小相同带橡皮塞的试管,上方装有数量相同的种子(如图所示),一组是已浸水及消毒的种子,另一组是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底部装有适量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现象与结论?实验中常见现象分析:
1.种子“已浸水”和“已煮熟”意味着什么:“已浸水”是指种子上有适量的水分,“已煮熟”是指种子已经死亡。
2.种子需要消毒的原因:种子消毒是为了避免种子上的微生物影响实验结果。二、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常用方法
1.滴加碘液,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2.选一叶片,部分遮光,验证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
3.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或用碳酸氢钠溶液增加二氧化碳,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
4.选一叶片,切断主叶脉,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
5.用银边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为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非绿色部分不含叶绿体,可以研究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关系;
6.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7.用澄清石灰水,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8.用燃烧的蜡烛不能继续燃烧,验证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典例2 (2017·衡阳)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a.按下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的有机物的运输)。c.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d.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e.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上述A、B叶片分别用透明和黑色
两种塑料袋套住是为了设置对照,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光答案 (2)若步骤c中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_______,它来自于A叶片的_______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该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平衡。
(3)预测步骤d的结果:乙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将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答案 氧气光合碳氧变浑浊蒸腾素养提升4如何解答分析说理题要点 解答分析说理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挖掘科学课本的公式和定律;(2)善于利用题目提供的背景资料;(3)呈现解题依据,并做好因果关系的阐述。典例3 (2015·温州)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解析答案 解析 本题是解答题,对答案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逻辑性,同时,对问题涉及的科学知识要阐明清楚,才能得到高分。仔细分析本题中的信息,多提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本题而言,需要注意题中的这么几个问题:
(1)无风的夜晚,有水流出,那么有风的夜晚会不会有水流出?为什么晴朗的白天却没有水流出?有风的夜晚和晴朗的白天有什么共同之处?(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
(2)没有水流出,水去哪里了?植物体失去水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水可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3)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这水是哪里来的?怎么到竹壁的?(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茎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
(4)从逻辑上分析,有水流出,说明水已经得到了积累。就此,把几个问题理顺,给出答案就不成问题了。答案 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由导管往上运输,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竹子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导管中水分积累少;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少,导管中积累的水分多。返回解析答案本课结束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www.91taoke.com考点跟踪练 4 植物的新陈代谢
A组 基础排查练
1.林业工人伐树后,常连同枝叶放在山上,数周后削枝锯成圆木运往山下。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A. 便于剥下树皮
B. 利用叶片散失树干中的水分
C. 让叶内有机物全部转送到树干中
D. 让叶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光合作用
2.(2017·滨州)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3.(2016·威海)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4.(2017·海南)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导管 B.筛管
C.分生组织 D.机械组织
5.(2016·沧州)现有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6.(2015·杭州)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该实验中其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7.(2015·江西)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瓶口用材料密闭,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能反映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8.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无机盐
9.(2015·台州)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________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
(3)甲装置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10.(2016·黄冈)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时,设计了如图三个装置,其中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装置中玻璃隔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即“饥饿”处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前把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三个实验装置可以形成________组对照实验。
(3)光照几小时后,同学们将甲、乙、丙装置内植物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发现不会变蓝的叶片是取自________装置。
(4)实验后,小侯同学观察发现甲、乙、丙中培养液分别减少50mL、48mL、48mL,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________。
(5)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后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深化突破练
11.(2015·临沂)图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12.(2017·广东)下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 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 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 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13.(2015·张家界)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示,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一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适当( )
A.a B.b
C.c D.d
14.(2017·衡阳)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a.按下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的有机物的运输)。
c.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d.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e.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上述A、B叶片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套住是为了设置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若步骤c中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________,它来自于A叶片的________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该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
(3)预测步骤d的结果:乙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将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
15.(2016·滨州)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5)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________点左右摘取叶片。
课时作业答案精析
1. B 解析 林业工人伐树后,常连同枝叶放在山上,可以充分利用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同时,放一些时间,树干木质更好更硬,重量也轻了许多。
2. A 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植物的有些茎,以及根、花、种子等中并无叶绿体,可见并非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 A 解析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二氧化碳气体)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4. A 解析 木质部内有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的导管中。
5. C 解析 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自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因此选用的装置组合是甲、丙。
6. C 解析 只有一株幼苗,不能探究生长是否需要水,A错误;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没法观察幼苗根的数量,B错误;幼苗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变量就是水的含量不同,C正确;因为根具有向地性,也具有向水性,根的下面是干土,右边是湿土,所以本实验根的向地性不明显,表现出的是向水性,D错误。
7. D 解析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一部分供生命活动需要,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释放出来。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放置几个小时后,种子不断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不断积累,温度不断升高。
8. C 解析 由实验可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培养的幼苗生长不好,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9. (1)气密 对照或对比 (2)不正确 (3)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解析 (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捂容器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而乙瓶是煮熟的种子不进行呼吸,红色水滴变化不大,因此乙装置起到对照作用。(2)如图所示,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3)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体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
10. (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2 (3)乙、丙 (4)蒸腾作用 (5)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11. B 解析 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bc段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B正确。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趋于稳定。
12. C 解析 ab段植物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弱,因此释放的氧气比消耗的氧气少。
13. B 解析 水果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二氧化碳,从图示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在b点时,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即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也最少。
14. (1)光 (2)氧气 光合 碳氧 (3)变浑浊 (4)蒸腾
15. (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水、光、二氧化碳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4)向左 Ⅱ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