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5张PPT。第 5 讲 人体的代谢与平衡第一部分 生命科学专题一 人体的消化专题二 人体的呼吸内容索引专题四 尿的生成和排出专题三 人体的血液和循环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专题五 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专题一 人体的消化返回基础知识一、消化系统的结构梳理1.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和肠腺2.主要功能: , ,并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3.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这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小肠长5~6米,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这些结构特点使小肠内表面积大大增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小肠壁上还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小肠二、与消化有关的消化酶三、食物的消化
1.概念: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消化过程:根据食物消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可将其分为_____
消化和 消化。前者如 的切割、研磨和 的搅拌,消化道肌肉的运动等;后者主要依靠各种 的作用。物理化学牙齿消化酶舌3.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1)淀粉的消化:淀粉 麦芽糖 ________
(2)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 多肽 _______
(3)脂肪的消化:脂肪 脂肪微粒 _____
+_______
☆无需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水分、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四、营养素的吸收
1.概念: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 的过程。
2.吸收过程:胃吸收少量的水、 、无机盐;小肠吸收 、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循环系统酒精葡萄糖氨基酸五、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是生物体制造的一种 ,也是一种 。人体中酶的种类极其多样,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缺少合成黑色素的酶,会得白化病)。
2.酶的特点: , , 。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等。蛋白质生物催化剂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温度pH命题点1 消化系统的结构
1.(2017·内江)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B.在②开始消化淀粉
C.③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
D.④是吸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12345解析 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流入小肠后,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②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淀粉;
③是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还能分泌激素,如胰腺上有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
④是大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命题规律探究12345命题点1 消化系统的结构
1.(2017·内江)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B.在②开始消化淀粉
C.③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
D.④是吸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C12345答案 命题点2 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2017·新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
(2)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⑦小肠⑩胃⑩胃⑦小肠12345命题点3 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2016·齐齐哈尔)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解析(1)①②试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12345解析 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说明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①号试管是对照组,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12345命题点3 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2016·齐齐哈尔)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解析(1)①②试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唾液12345(2)应将2只试管同时放到 ℃的温水中,其目的是模拟人体的口腔温度,在此温度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
解析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因此将实验装置置于该温度环境下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温度。答案 解析3712345(3)5到10分钟后取出2只试管,各滴加两滴碘液,摇匀,其中不变蓝的试管是②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图D表示向①、②号试管中加入碘液,②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答案 解析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123454.(2017·孝感)在一次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小组按照下表的设计方案,认真仔细地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这与实验的预测不相符。为此,该小组对实验设计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如果要开展后续实验,首先要考虑的是( )A.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 B.改变水浴的温度
C.是否进行搅拌 D.滴加碘液量的多少答案 解析12345解析 ①号试管加入碘液后变蓝,说明①号试管中的淀粉未被完全分解,实验温度37℃合适,搅拌有利于淀粉的分解,因此应该考虑的是淀粉太多,在10分钟内不能完全被分解,需要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123454.(2017·孝感)在一次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小组按照下表的设计方案,认真仔细地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这与实验的预测不相符。为此,该小组对实验设计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如果要开展后续实验,首先要考虑的是( )A.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 B.改变水浴的温度
C.是否进行搅拌 D.滴加碘液量的多少答案 解析A12345命题点4 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5.人体内有不同种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是由 种酶来催化完成的。人体细胞中如果缺乏某一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出现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例如,白化病就是体内缺乏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多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返回答案12345专题二 人体的呼吸返回基础知识一、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
场所和过程
特别提醒 氧是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的。梳理二、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和气体扩散将吸入的 提供给细胞,并将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排出体外。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和酶的催化下进行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 ,用于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和维持 。
特别提醒
(1)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主要差别在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而非有无氧气或二氧化碳;
(2)平时所指的呼吸与呼吸作用不同,前者指肺通气,后者指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过程。氧气二氧化碳能量体温命题点1 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1.(2016·威海)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答案 命题规律探究1234C52.(2017·衡阳)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口→鼻→喉→气管→支气管
C.咽→口→鼻→喉→支气管
D.支气管→口→喉→鼻→气管答案 A123453.(2016·恩施)右表表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
化碳
B.从呼吸系统排出的代谢废物有
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升
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消耗了氧答案 解析12345解析 外界空气进入肺后,肺泡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因此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供它们进行呼吸作用。123453.(2016·恩施)右表表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
化碳
B.从呼吸系统排出的代谢废物有
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升
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消耗了氧D答案 解析12345命题点2 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4.小亮同学参加中考1000米跑体能测试,如图中能分别表示该过程中他体温变化和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 )
A.a和c B.a和d C.b和c D.b和d
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人体耗氧量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增加。答案 解析D123455.人呼吸作用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能量 D.二氧化碳C返回答案12345专题三 人体的血液和循环返回基础知识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结构: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共四个腔。心室出入口处都有瓣膜,在心室的入口处为 ,出口处为 。瓣膜的作用就是使血液只能向固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的倒流。梳理房室瓣动脉瓣2.心脏的功能:将血液泵入血管流向全身。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1.肺循环:右心室→ →肺泡中的毛细血管网→ →
。
2.体循环:左心室→ →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
→ 。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四、血液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1.血液的主要组成:2.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3.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
4.血液的种类:
血液动脉血:含 多,颜色 的血
静脉血:含 少,颜色 的血结合分离鲜红暗红氧氧五、骨髓的造血功能
幼年时骨髓呈红色,成年时只有骨松质内保留着红骨髓,骨髓腔内为黄骨髓。 具有造血功能。身体失血过多,黄骨髓会转变成红骨髓。红骨髓六、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 决定的。凝集原2.安全输血:
(1)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以输 血为原则给病人进行输血抢救。每个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紧急情况下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因此,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被称为“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被称为“万能供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输送。同型命题点1 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
1.(2017·青岛)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
最强
C.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
D.⑨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②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1234567解析 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血流速度最快;
⑤是左心室,心脏壁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强;
⑦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静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右心室;
⑨是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②肺动脉。命题规律探究1234567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命题点1 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
1.(2017·青岛)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
最强
C.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
D.⑨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②C1234567答案 解析2.(2017·赤峰)下列血管中,表示动脉的是( )
解析 A图血管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故血管为静脉;
B图血管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故血管为动脉;
C图血管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
D图血管有瓣膜,故血管为静脉。A. B. C. D.B12345673.(2016·长沙)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利用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模型,常常可使复杂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在做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旧电线设计制作了如下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的模型。模型中,①是红色电线,②是蓝色电线,③是细铜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答案 (1)在这一模型中,③模拟 ,其功能是进行 。
(2)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体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血流方向是①→③→②,则模型中①模拟的血管内流 血。
(3)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肺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①内流动脉血,则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4)仔细推敲,该模型也还存在一些缺陷,如:与模拟的对象(即血管)相比,电线和细铜丝的内部都不是 的。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动脉②→③→①中空(或“空”或“空心”)1234567命题点2 血液循环的途径
4.(2017·太原)人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这两条途径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室
B.心房→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室
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解析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D答案 解析1234567命题点3 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5.(2017·滨州)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卫士”的是(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解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小板作用是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白细胞作用是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红细胞作用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C答案 解析12345676.(2017·苏州)如图所示,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答案 解析A.① B.② C.③ D.④1234567解析 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下面是血细胞。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故只有选项A正确。12345676.(2017·苏州)如图所示,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答案 解析A.① B.② C.③ D.④A1234567命题点4 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7.(2017·益阳)如表所列出的输血关系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解析1234567解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血型的人可以接受A、O型血,可以输给A、AB型;
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B、O型血,可以输给B、AB型;
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可以输给AB;
O血型的人可以接受O型血,可以输给O、A、B、AB型。1234567命题点4 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7.(2017·益阳)如表所列出的输血关系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A返回解析答案1234567专题四 尿的生成和排出返回基础知识一、泌尿系统的结构梳理二、尿的生成
1.肾小球的 作用。动脉血通过肾小球,此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成分,血液中的所有物质都通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形成“ ”。
2.肾小管的 作用。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绝大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等有益成分,又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剩下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形成“终尿”。滤过原尿重吸收三、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四、排尿的意义
1.排除废物: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 系统、 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调节水盐平衡(通过肾脏调节),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呼吸泌尿命题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2016·南充)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12答案 命题规律探究C34命题点2 人体内尿的生成与排出
2.(2017·衢州)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答案 解析1234解析 ①是肾动脉,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③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④肾静脉内是静脉血。1234命题点2 人体内尿的生成与排出
2.(2017·衢州)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答案 解析B12343.(2016·威海)下表中的样本为某健康人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和肾小管末端的尿液,表中的数据为各样本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单位:克/100毫升),请通过比较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234(1)与样本B相比,样本A中 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
。
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与样本B相比,样本A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导致。
(2)样本C中尿素的含量是样本A的 倍,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所导致。
解析 样本C中尿素的含量是样本A的60倍,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被吸收,以致尿素含量升高。 答案 解析蛋白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或肾小球的滤过作用)6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234(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样本A中的无机盐有大部分被重吸收。请从上表中找出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的横线上。
解析 从尿素浓度变化、无机盐浓度变化可以看出,尿素浓度增加了60倍,而无机盐含量只增加约1.5倍,可见大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回去了。答案 解析1.10.03C1.8尿素1234命题点3 血浆、原尿、终尿的区别
4.(2017·桐城)如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溶液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答案 解析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
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1234解析 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健康人血浆、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样,都是0.1%,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故丙是葡萄糖;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无机盐、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在血浆、原尿、尿液中会逐渐增多,故甲应该是无机盐或尿素;乙物质在血浆中含有,在肾小囊腔、输尿管中没有,应该是蛋白质。1234命题点3 血浆、原尿、终尿的区别
4.(2017·桐城)如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溶液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
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C返回解析答案1234专题五 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
的变化返回基础知识一、代谢的多样性
1.同化作用:
(1)概念: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2)同化作用又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种营养方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属于 方式;人和动物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属于 方式。梳理自养异养2.异化作用:
(1)概念: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2)异化作用是通过 来实现的,它为生物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①有氧呼吸:
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②无氧呼吸:
葡萄糖 乳酸+能量(少量)
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呼吸作用二、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变化及特点
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过程,又有异化作用过程。在这两个代谢过程中,都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前者主要是物质的合成与能量的储存,后者着重于物质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当一个人的能量获得大于消耗时,能量就会被贮存起来,使体内有机物积累增加;反之,当能量获得小于消耗时,则会分解体内原有的有机物,使体内有机物贮存减少。命题点 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变化及特点
1.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其实质是( )
A.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C.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
D.将更多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解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12命题规律探究C答案 解析答案 解析2.如图为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运动需要的能量是由 直接提供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摄取现成的有机物,然后分解这些有机物,利用其中的化学能。因此,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阳光。呼吸作用阳光12(2)食物经过[Ⅰ] 转变为可以被吸收利用的成分;细胞中的有机物经过[Ⅱ] 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其余的供 利用。
解析 食物被Ⅰ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就会进入细胞,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将能量释放出来,其中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用以维持体温,其余的能量被贮存在一种为ATP的能源物质中,当各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时,能量就由ATP释放出来。消化和吸收呼吸作用各项生命活动返回解析答案12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返回探究体验6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实验目的: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原理: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可被分解为麦芽糖。碘液遇淀粉变蓝色,遇麦芽糖不变色。
?常见问题的解析:
1.试管B中加入蒸馏水而不加唾液溶液的原因:与其它试管形成对照。
2.为什么C试管中要加入1毫升5%盐酸溶液: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催化作用,C试管中加入1毫升5%盐酸溶液是为了创造不同的pH环境,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外界因素。
3.实验中温度要控制在37℃的原因:因为其它条件相同时,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典例1 (2017·衡阳)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_________。
(2)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答案 2mL清水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温度探究体验7探究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实验过程及结论:典例2 (2017·衢州)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
解析 B组不变蓝是因为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解析答案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解析 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从溶液变红不能说明是否变质;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解析 猜想二认为不变蓝是因为滴入的碘被氢氧化钠反应掉了,可通过多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解析答案 特别提醒
(1)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易受温度、pH等外界因素影响等特点,研究酶的这些特点一般采用设置对照组和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2)唾液淀粉酶是常见的实验对象,其作用效果一般通过碘液与淀粉相遇后的变色情况来体现。素养提升5综合运用构建的知识网络要点 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有利于全面地去认识、理解和记忆。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参与其中的系统主要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因为在物质的运输与转化、能量的转化等方面发生联系,将它们构建成知识网络结构,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典例3 如图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①所指的气体名称是 。解析答案 解析 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
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
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
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①所指的气体名称是氧气,②所指的气体名称是二氧化碳。氧气(2)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 的作用,把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解析答案 解析 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或消化液)的作用,把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如在胃液、胰液、肠液的作用下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消化酶(或消化液)解析答案 (3)经过④⑤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
是 。(提示: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转变)
解析 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
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
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经过④⑤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动脉血变成静脉血(4)⑥是指通过泌尿系统把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这一生理过程叫 。
解析 ⑥是指通过泌尿系统把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这一生理过程叫排泄。排泄解析答案 返回本课结束考点跟踪练 5 人体的代谢与平衡
A组 基础排查练
1.(2017·济宁)“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2.(2017·宜兴)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道只有储存食物的作用,没有消化吸收功能
B.小肠是人体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C.胆汁有助脂肪消化是由于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分是胃
3.(2017·营口)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下列哪一项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无关?( )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
D.小肠长有5~6米
4.(2017·绥化)小李同志在一次见义勇为行动中不幸受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O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能是( )
A.B型 B.A型 C.AB型 D.O型
5.(2017·宜兴)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气
D.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6.(2017·连云港)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静脉
B.肾小体是由③④⑤组成
C.⑥是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有重新吸收的功能
D.正常情况下,⑦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7.(2017·武汉)取某健康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测量,得到如表数据(单位:克/100毫升)。根据图表可以推测乙是( )
成分
甲
乙
丙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8.(2017·绥化)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都可以
9.(2017·贵港)血液在哪种血管中流动速度最慢(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10.(2017·江西)如图是人体心脏与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B.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C.若b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那么应该在a点扎上胶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11.(2017·兰州)人体形成尿液的两个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
A.滤过作用和渗透作用
B.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吸收作用和滤过作用
D.重吸收作用和渗透作用
B组 深化突破练
12.(2017·曲靖)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图形是( )
A. B. C. D.
13.(2017·台州)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14.(2017·十堰)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错误的是( )
A.淀粉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B.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5.(2017·盐城)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⑥ B.⑥⑦⑧
C.①③⑧ D.④⑥⑦
16.(2017·曲靖)如图是光学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可用于DNA鉴定,而②、③则不能
B.图中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C.图中③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
D.图中④能运载①、②、③,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17.(2017·曲靖)国家队运动员常来昆明海埂基地集训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埂基地在滇池边,湿度大
B.昆明四季如春
C.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D.促使红细胞数目增多
18.(2017·丰都)请结合如图营养物质消化的曲线图,分析并回答。
(1)面包含有较多的淀粉,图中________曲线能表示它的消化过程;
(2)图中字母“D”表示消化道的部位是________,此处有________种消化液。
19.(2017·绍兴)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
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6·泸州)图一表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的物质,d、e 表示不同的液体;图二表示肾单位中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物质b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此时血液类型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结构,那么AB段表示肾单位结构中的________。
(3)图一中,蛋白质最终消化后,经小肠绒毛壁的________________吸收进入血液。
课时作业答案精析
1. A 解析 胃的功能有贮存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吃饱了”一般是指人体消化道的胃中有较多的食物。
2. B 解析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3. B 解析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无直接关系。
4. D 解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血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小李是O型血,则只能接受O型血。
5. A 解析 血管乙是毛细血管,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6. D 解析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正常情况下,⑦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7. B 解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等。结合表格信息可以判断:甲是血浆,乙是原尿,丙是尿液。
8. B 解析 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
9. C 解析 三种血管的特点如表格:
血管名称
血管大小
血管壁厚薄
血流速度
动脉血管
较大
最厚
快
静脉血管
最大
较厚
较快
毛细血管
小
薄
慢
10. C 解析 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故A错误;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故B错误;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在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故C正确;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故D错误。
11. B 解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形成尿液的两个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12. A 解析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催化作用逐渐增强,但达到一定温度后(37℃),随温度升高,催化作用又逐渐减弱,即呈一弧形曲线。
13. B 解析 气体麻醉剂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气体麻醉剂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系统,起到麻醉的作用。
14. B 解析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15. D 解析 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尿素等代谢废物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血液流经皮肤的时候,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形成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16. D 解析 图中③白细胞含细胞核,可用于DNA鉴定,而①、②中没有细胞核不能用于DNA鉴定,故A错误;图中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故B错误;图中③是白细胞,能将进入人体内的病菌包围、吞噬,故C错误;图中④血浆能运载①、②、③,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故D正确。
17. D 解析 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人体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会慢慢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等增加到所需要的量之后,又会趋于稳定,这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18. (1)甲 (2)小肠 三 解析 (1)面包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从口腔开始初步消化,故图中甲曲线能表示它的消化过程;(2)图中字母“D”表示消化道的部位是小肠,此处有胰液、肠液、胆汁三种消化液。
19. (1)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2)实验甲;样本数量大,又使研究对象经过一晚饥饿,排尽胃内物体 (3)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4)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当pH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20. (1)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肾小管 (3)一层上皮细胞(或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