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 第8讲 遗传和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届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 第8讲 遗传和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02 08:10:09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 8 讲 遗传和进化第一部分 生命科学专题一 遗传和变异专题二 生物的进化内容索引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专题一 遗传和变异返回基础知识一、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后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
相似的现象。举例:一对双眼皮的夫妻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小孩。
2.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的现象。举例:一对双眼皮的夫妻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小孩。梳理性状二、遗传物质的作用
1.遗传物质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 的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决定生物体的 。染色体、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
2.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部分存在于细胞核中,呈双螺旋结构。DNA是 的主要成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生殖过程中能 ,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能产生 。
3.基因是DNA分子具有 作用的片段。如:人的肤色、花的形状等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4.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 和
组成。遗传信息性状染色体自我复制可遗传的变异遗传DNA分子蛋白质三、DNA、基因、染色体的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四、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1.遗传性疾病是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常见的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
3.近亲结婚患遗传病机会增大的原因是致病基因结合的概率增加。五、遗传和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1.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如:驴和马杂交后代是骡,袁隆平研究成的杂交水稻等。
2.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造生物的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如:转基因食品。
3.太空育种:将农作物种子进行返回式卫星搭载,利用太空中的强辐射、高真空和微重力等诱导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可遗传的变异而使后代产生新的类型。命题点1 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1.(2016·威海)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
A.黑猫和白狗的体色有差异
B.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C.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明显不同
D.母兔生出一窝小兔,毛色各不相同
解析 变异指的是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12345D6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782.(2017·齐齐哈尔)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D.母亲的血型是A型,所生的孩子的血型是B型答案 解析12345678解析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
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母亲的血型是A型,所生的孩子的血型是B型,都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都属于变异现象。12345678答案 解析2.(2017·齐齐哈尔)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D.母亲的血型是A型,所生的孩子的血型是B型B12345678命题点2 遗传物质(基因)的作用
3.(2017·潍坊)如图环状DNA(质粒A)上含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由a点切开嫁接到质粒A上形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并获取“工程菌”进行培养,结果人的生长激素基因
及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都能
成功表达,而四环素抗性
基因不能表达。这一事实
说明(  )12345678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图中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答案 B答案 解析12345678命题点3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4.(2015·云南)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就是基因
B.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人的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数目相等
解析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因此,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数目不相等。DNA分子上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是有遗传效应(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答案 解析C123456785.(2017·福建)如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A.基因,DNA,蛋白质 B.DNA,基因,蛋白质
C.基因,蛋白质,DNA D.DNA,蛋白质,基因
解析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答案 解析A12345678答案 解析命题点4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6.(2016·怀化)下列疾病中都是遗传病的一组是(  )
A.白化病、色盲 B.流感、甲型肝炎
C.糖尿病、佝偻病 D.近视眼、脚气病
解析 白化病、色盲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A12345678答案 解析命题点5 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7.(2016·杭州)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  )
A.杂交育种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
解析 图中将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剪切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重组,得到接有胰岛素基因的DNA,该方法称为转基因技术。B123456788.(2017·郴州)育种工作者利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作物的(  )
A.营养成分 B.生活习性
C.遗传物质 D.形态结构
解析 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返回解析答案12345678专题二 生物的进化返回基础知识一、生命的起源
1.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26亿年前,地球出现原始大气,成分有水蒸汽、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没有氧气),并进入海洋时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距今38亿年前,原始生命是在 中由原始地球上的 物质通过 作用,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经历漫长时间而形成的。
2.化学进化假设: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3.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 形成 是可能的。梳理原始海洋非生命化学无机物有机物二、生物进化现象
1.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
2.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从 到 ,从 到 ,从
到 。
3.植物的进化顺序: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4.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化石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三、达尔文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 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 关系。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
3.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4.由于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是 的,而自然选择是 的,所以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并逐代积累,不利的变异被逐渐淘汰,从而使 生存、 被淘汰。自然选择亲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不定向定向适者不适者命题点1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1.(2016·杭州)如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
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
演变成原始生命123456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解析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命题规律探究123456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命题点1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1.(2016·杭州)如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
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
演变成原始生命D1234562.(2015·攀枝花)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完全得到了实验证实
B.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答案 解析123456解析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形成共识,但还没有完全得到实验的证实,因为地球最早的环境,还是无法完全真实的模拟。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可能具有相同祖先,是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导致了差异。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1234562.(2015·攀枝花)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完全得到了实验证实
B.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答案 解析A123456命题点2 生物进化现象
3.(2016·宿迁)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
A.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解析 由于物种B出现在较早的地层里,物种A出现在较晚的地层里,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可知,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晚,由此判断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高等。答案 解析B1234564.(2017·新疆)经过实验测定得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年代早得多,由此可知(  )
A.物种a比物种b高等
B.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
C.一定是物种a进化成了物种b
D.物种a一定比物种b的数量多答案 解析123456解析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早得多,由此可知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123456解析答案 4.(2017·新疆)经过实验测定得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年代早得多,由此可知(  )
A.物种a比物种b高等
B.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
C.一定是物种a进化成了物种b
D.物种a一定比物种b的数量多B123456命题点3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5.(2017·临沂)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答案 解析123456解析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
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
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123456解析答案 命题点3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5.(2017·临沂)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C123456答案 解析6.(2016·茂名)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使颈和前肢都变长
B.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而产生白色的定向变异
C.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才产生了抗药性
D.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23456解析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是“用就进化,不用则废退”的观点,不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一致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选择的结果,不是农药长期作用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如冬天雷鸟在雪地上活动,体色接近雪的颜色,夏天雷鸟在地上活动,体色接近地面颜色,雷鸟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234566.(2016·茂名)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使颈和前肢都变长
B.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而产生白色的定向变异
C.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才产生了抗药性
D.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返回解析答案123456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返回素养提升8柱形图的解读要点 柱形图用于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或显示各项之间的比较情况,柱形图也就是条形统计图。解析答案 典例1 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
两种类型,自其1900年迁徙到
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
统计了它们近几十年来两种翅
形的数量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达尔文提出的     学说,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典例1 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
两种类型,自其1900年迁徙到
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
统计了它们近几十年来两种翅
形的数量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达尔文提出的     学说,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案 自然选择上经常刮大风,有翅昆虫被吹到海水里,因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较少;而残翅昆虫不易被吹到海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较多由于岛解析答案 (2)该实例说明适合在该海岛上生存的有利变异是   (残翅/正常翅)。
解析 分析柱状图,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残翅的昆虫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正常翅的昆虫数量在不断的减少,该实例说明适合在该海岛上生存的有利变异是残翅。残翅典例2 如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某绿色
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
b、c、d时,单位时间内CO2和O2释
放量的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可以不进行光合作用
B.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光照强度为c时,该细胞有机物积累量为零
D.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为8个单位解析答案 解析 由柱形图分析,光照强度为a表现为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可以为0。光照强度为b时,单位时间内CO2和O2释放量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光照强度为c时,柱形图无法判断是否有有机物的积累或者积累量是多少。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个单位,实际光合速率应该大于8个单位。解析答案 典例2 如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某绿色
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
b、c、d时,单位时间内CO2和O2释
放量的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可以不进行光合作用
B.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光照强度为c时,该细胞有机物积累量为零
D.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为8个单位返回解析答案A本课结束考点跟踪练 8 遗传和进化
A组 基础排查练
1.(2017·广东)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染色体 B.基因
C.细胞核 D.细胞
2.(2017·兰州)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一段时间后,细菌内出现一些新的噬菌体,这是因为DNA是(  )
A.提供能量的物质 B.控制性状的单位
C.主要的遗传物质 D.遗传物质的载体
3.(2017·海淀)亲代的许多性状能在子代身上体现,主要原因是(  )
A.亲代把性状传递给子代
B.亲代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代
C.子代与亲代生活在一起,长相就会相像
D.亲代把细胞核中所有基因传递给子代
4.(2017·德阳)如图是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DNA,②是蛋白质
B.每条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C.图中这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人体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5.(2017·丹东)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稻的(  )
A.遗传物质 B.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生活习性
6.(2017·海南)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7.(2017·广东)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
A. B. C. D.
8.(2017·滨州)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9.(2017·昆明)有人将英国椒花蛾中的灰白色蛾和暗黑色蛾进行标记,同时在工业污染区、非污染区放养一段时间后,尽量回收,统计结果如表。分析错误的是(  )
地区
灰白色蛾/只
暗黑色蛾/只
释放数
回收数(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回收率)
工业污染区
64
16(25%)
154
82(53%)
非污染区
393
54(13.7%)
406
19(4.7%)
A.天敌对椒花蛾起到选择作用
B.工业污染区暗黑色蛾是有利变异
C.非污染区灰白色蛾的体色是保护色
D.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衰老死亡
10.(2017·海淀)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
A.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 B.它们的身体结构相似
C.它们的食物种类相似 D.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
11.(2017·桐城)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狐体色为白色,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枯叶蝶体形酷似枯叶,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有翅昆虫中出现无翅的变异,都不利于适应环境
12.(2017·营口)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个体由小到大
B.生物一般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的结果
13.(2017·丹东)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________,不断进化。
B组 深化突破练
14.如图是三种常见遗传病在近亲结婚和非近亲结婚情况下后代发病率的统计图,请回答:
(1)图中这三种遗传病都是由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遗传病,近亲结婚发病率都比非近亲结婚发病率________。
(3)请针对减少遗传病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5·衢州)如图是培育转基因细菌的过程,请读图回答:
(1)大肠杆菌细胞和人体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________________。
(2)细菌通过________繁殖,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人胰岛素。
(3)请结合基因工程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基因工程作为尖端技术,不存在风险问题
B.基因工程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C.图中培育转基因细菌的过程,体现了基因的改变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16.(2016·湘潭)图示花生的一生中几个主要阶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不同的花生果实内种子数量有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2)甲图中种子萌发时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乙图中花生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
(4)花生果实中常有空瘪少籽的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____不足引起的。
(5)依据丁图②中的种子数量推测,丙图花中子房里有2个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工作者将一种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另一种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下图中四种类型,选择高产抗倒伏类型进行繁殖培育,多代后就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高产抗倒伏类型新品种。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的甜椒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成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
材料三: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内地某纱厂厂长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
(1)材料一中,涉及小麦的________对相对性状。
(2)材料二中,通过卫星搭载能够培育出太空椒,使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发生改变。
(3)材料三中,新疆棉引种到本地未达到某纱厂厂长期待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7·福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二: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资料三: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________。
(2)遗传物质的改变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现象;“超级细菌”的产生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学说解释。
(3)噬菌体的外壳由________组成,可以识别特定细菌,使得它的攻击具有特异性。
(4)综合以上资料,提出一个减少“超级细菌”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7·湖州)准妈妈们通过产前诊断、定期检查和孕期合理饮食,期待迎来一个健康的宝宝。请回答:
(1)产前诊断检查胎儿脱落细胞中染色体是否异常,可诊断胎儿是否患________病。
(2)孕妇合理饮食有利于胎儿健康发育,因为胎儿通过____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3)婴儿离开母体后,身上特有的棕色脂肪发挥作用,使他们能快速适应低于母体体温的新环境,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经过________形成的一种适应性。
课时作业答案精析
1. B 解析 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
2. C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 B 解析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亲代的许多性状之所以在子代身上体现,原因是亲代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代。
4. A 解析 图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单位叫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不是只有一个基因;每对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5. A 解析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改变了水稻的遗传物质,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6. D 解析 首先害虫存在差异,有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7. D 解析 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白色的不同,其中灰色、白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一致,是适应环境者而生存,而褐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不同,是不适者被淘汰。所以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数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褐色较少。
8. D 解析 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几十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它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
9. D 解析 天敌对椒花蛾起到选择作用,故A正确;工业污染区暗黑色蛾与环境颜色相似,因此是有利变异,故B正确;非污染区灰白色蛾的体色是保护色,故C正确;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捕食而不是衰老死亡,故D错误。
10. D 解析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推论最合理的是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
11. B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狐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错误。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B正确。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故 C错误。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是不利于其生存的,如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类型昆虫容易生存下来,故D错误。
12. C 解析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没有个体由小到大,故A错误;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故B错误;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故C正确;狗的牙齿坚硬,并不是长期磨练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
13.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解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14. (1)遗传物质 (2)高 (3)禁止近亲结婚 解析 (1)从图中可知,这三种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2)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3)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我国的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15. (1)(成形的)细胞核 (2)分裂 (3)BC 解析 (1)大肠杆菌与人体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体细胞无细胞壁,有成形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有细胞壁,无成形的细胞核。(2)细菌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使细菌数量迅速增加。(3)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16. (1)变异 (2)适宜的温度 (3)伸长区 (4)传粉 (5)胚珠 解析 (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不同的花生果实内种子数量有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2)甲图中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3)乙图中花生的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4)花生属于风媒花,如果传粉时期没有风或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传粉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花生果实中常有空瘪少籽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辅以人工辅助授粉,能提高结实率。(5)果实中含有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即果实里有几个种子,说明子房里有几个胚珠。
17. (1)两 (2)基因 (3)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影响 解析 (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材料一中,涉及了小麦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高产与低产、抗倒伏与不抗倒伏。(2)通过卫星搭载培育出的太空椒,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3)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新疆棉引种到本地未达到某纱厂厂长期待结果是本地环境因素的原因。
18. (1)否 (2)变异 自然选择 (3)蛋白质 (4)不滥用抗生素 解析 (1)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但不能治疗病毒性疾病。(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超级细菌的产生:细菌中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极个别的能抵抗抗生素的个体;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就对细菌进行了一次选择,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死,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存活下来并大量繁衍。(3)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4)“超级细菌”的出现是抗生素对细菌的长期选择的结果,不滥用抗生素会减少“超级细菌”的出现。
19. (1)遗传 (2)胎盘和脐带 (3)自然选择 解析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及排出废物。(3)婴儿离开母体后,身上特有的棕色脂肪发挥作用,使他们能快速适应低于母体体温的新环境,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一种适应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