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 第34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届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 第34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02 09:03:57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第 34 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第三部分 物质科学(二)专题一 氧化性和还原性
专题二 燃烧和缓慢氧化内容索引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专题三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专题一 氧化性和还原性返回基础知识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物质跟___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如金属
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含硫的煤燃烧时,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葡萄糖在人体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含氧化合物里的___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氢气或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金属和其它氧化物等。梳理氧氧2.氧化性与还原性:在氧化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的物质;
在还原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的物质。如:
在S+O2 SO2,3Fe+2O2 Fe3O4的氧化反应中,硫、铁发生了氧化,说明氧气具有____性。
在H2+CuO Cu+H2O,Fe2O3+3CO 2Fe+3CO2的还原反
应中,CuO、Fe2O3发生了还原,说明氢气、一氧化碳具有____性。提供氧夺取氧氧化还原特别提醒
(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往往是同时发生的,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2)一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命题点1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天然气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个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 (填序号)。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12453解析 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可知,氧化反应就是有氧参与的反应,上面的三个反应中,①②都有氧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命题规律探究12453命题点1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天然气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个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 (填序号)。答案 解析①②命题规律探究124532.(2017·安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举例中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12453124532.(2017·安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举例中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C12453命题点2 氧气具有氧化性
3.(2015·绵阳)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
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
色的四氧化三铁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
无味的气体
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答案 解析12453解析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化合反应,但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因此氧气具有氧化性。12453答案 解析命题点2 氧气具有氧化性
3.(2015·绵阳)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
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
色的四氧化三铁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
无味的气体
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D12453命题点3 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4.(2017·重庆)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 CO B. Fe2O3
C. CO2 D. Fe答案 解析B 解析 反应中氧化铁提供氧,具有氧化性,被还原。124535.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原料
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CO是从煤的气化中得到的。
(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②C+H2O===CO+H2;
③CO+H2O===CO2+H2。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属于氧
化反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答案 解析解析 根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分析。①①②③12453(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
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
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如下:12453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
制二甲醚,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答案 解析12453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 根据题中炼铁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合成气为CO和H2,它们能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做还原剂。(做还原剂)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返回解析答案12453专题二 燃烧和缓慢氧化返回基础知识1.氧化反应的类型:根据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速度不同,将其分为____
氧化和____氧化。前者氧化反应进行缓慢、短时间内不易察觉,如____
_____、生物呼吸作用和食物腐败等;后者氧化反应剧烈,如物质的__
____和____。
2.燃烧:
(1)定义:是指可燃物跟____发生的一种____、放热、剧烈的____反应。
(2)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______;②有____________ (助燃剂);
③温度达到_______。梳理缓慢剧烈金属锈蚀烧爆炸燃氧气发光氧化可燃物氧气或空气着火点3.常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1)灭火的原理: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条件。
(2)灭火的方法:①清除或隔离_______,如森林火灾中开辟的隔离带;
②隔绝___________,如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③把温度降低到可燃
物的______以下,如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4.火灾自救的一般措施: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火灾逃
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此外,也应掌握一些基本
的灭火常识,如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灭火器的使用及对不同火灾情况
的处理方法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着火点命题点1 举例说出缓慢氧化现象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命题规律探究134562答案 解析解析 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
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食物的腐烂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13452命题规律探究6命题点1 举例说出缓慢氧化现象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13452答案 解析B命题规律探究6命题点2 列举剧烈氧化的现象
2.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
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 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答案 解析123456解析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有的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爆炸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反应;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③急速的燃烧不一定发生爆炸,爆炸要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
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⑤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相同;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放出。123456答案 解析12345命题点2 列举剧烈氧化的现象
2.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
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 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A6命题点3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3.(2017·邵阳)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
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答案 解析解析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引起白磷燃烧。B134526解析答案 命题点4 常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4.(2017·怀化)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清除可燃物 D.防止食用油溅出解析 锅中的油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并没有清除可燃物,也没有降低温度,只是使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可燃物缺少了燃烧需要的氧气,所以属于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B134526命题点5 列举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5.(2017·铜仁)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
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答案 解析13452613452解析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应用湿抹布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灭火,故A说法错误;
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防损坏图书,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故B说法错误;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故C说法正确;
森林着火时,顺风方向是火势蔓延的方向,不能向顺风方向跑,否则有可能脱离不了火场,故D说法错误。6命题点5 列举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5.(2017·铜仁)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
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答案 解析C13452613456.(2017·长沙)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
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2答案 解析61345解析 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A错误;
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因为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聚集在空气上方,故逃生时应低下身子,故B正确;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C正确;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D正确。26返回解析答案13456.(2017·长沙)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
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2A6专题三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返回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
(1)特点(概念):由______________的物质生成____ 物质的反应。
(2)化学反应表达式:A+B===C
(3)实例:氢气的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应:
(1)特点(概念):由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反应。
(2)化学反应表达式:A===B+C
(3)实例:水电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理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种2H2+O2 2H2O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2H2O 2H2↑+O2↑3.置换反应:
(1)特点(概念):一种_____跟一种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和另
一种_______的反应。
(2)化学反应表达式:A+BC===B+AC
(3)实例与反应方程式:Fe与CuSO4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发生条件:除钾、钠、钙外,活动性排在___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
活动性在前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___溶液中置换出来。
(5)反应现象:与酸反应有_____放出,与盐反应有_____析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Fe+CuSO4===Cu+FeSO4氢盐氢气金属4.复分解反应:
(1)特点(概念):_____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__________的反应。
(2)化学反应表达式:AB+CD===AD+CB
(3)实例与反应方程式:CaCl2与Na2CO3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发生条件:有_______________生成。
(5)反应现象:同上。两种CaCO3↓+2NaClCaCl2+Na2CO3===新的化合物气体、沉淀或水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氧化反应总是向环境____热量,有些则相反,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从环境中吸收热量;也有一些反应过程中出现能量相互转化,如光合作用将___能转变为化学能,干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出光命题点1 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辨
认具体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2016·温州)实验室中各种化学药品需要合理保存,否则容易变质。硝酸
通常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硝酸在光照下会发生如下反应:
4HNO3 4NO2↑+2H2O+O2↑,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命题规律探究答案 解析A解析 由4HNO3 4NO2↑+2H2O+O2↑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其他物质,属于分解反应。13422.(2017·株洲)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2Na+2H2O===2NaOH+H2↑
B.Fe2(SO4)3+Fe===3FeSO4
C.CaCO3 CaO+CO2↑
D.2NaCl+2H2O 2NaOH+Cl2↑+H2↑答案 解析解析 Fe2(SO4)3+Fe===3FeS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B13423.(2017·义乌)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CuO Cu+H2O
B.2KMnO4 K2MnO4+MnO2+O2↑
C.HCl+NaOH===NaCl+H2O
D.2Mg+O2 2MgO答案 解析解析 H2+CuO 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1342解析答案 命题点2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1342解析 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电能核能等也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
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不发生燃烧的反应也有可能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溶于水同样会放出热量;
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但有些会吸收热量,一般来说需要加热的反应往往会吸收热量;
能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必然现象之一。13421342命题点2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D返回解析答案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返回探究体验35燃烧条件的探究典例1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热,产
生大量白烟,红磷无变化,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用导管向水中通入少量氧气后,水中白磷燃烧。物质的检验与鉴别(1)由该实验可知,可燃物燃料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 解析解析 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的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铜片上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够燃烧,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物质的检验与鉴别(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
本类型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析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3)该实验中使用了铜片,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解析 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4P+5O2 2P2O5化合反应导热性素养提升34探究还原装置的作用要点 还原装置的作用:
1.还原作用:还原金属氧化物。
2.吸收作用:吸收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
3.检验氢气:金属氧化物被还原,同时生成水。
4.检验一氧化碳:还原前吸收二氧化碳,金属氧化物被还原,生成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特别提醒 还原装置中减少的质量是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典例2 某同学为验证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CO又有CO2,
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_________。答案 解析解析 装置连接好之后,装药品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加热四氧化三铁之前需先通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事故;因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可以还原四氧化三铁,所以确认混合气体中存在CO、CO2实验结论的实验现象是A中出现浑浊,E中黑色粉末变为银白色。的气密性检查装置答案 解析(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_________。(3)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事故 (2)B装置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答案 (4)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填写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CO2。
(5)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A、F中的石灰水变浑浊,C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没有尾气处理(吸收)装置返回答案本课结束考点跟踪练 34 常见的化学反应
A组 基础排查练
1.(2015·湖北)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2.(2016·杭州)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
3.现有下列事实:动物呼吸;白磷自燃;食物腐烂;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剧烈燃烧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发生爆炸
4.(2017·扬州)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H2O2H2↑+O2↑
B.H2+CuOCu+H2O
C.S+O2SO2
D.NaOH+HCl===NaCl+H2O
5.(2017·上海)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6.(2017·凉山)空心菜是您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清香多汁,令您垂涎欲滴。而端上桌一两分钟颜色就逐渐变黑,这可能是与空气中的什么有关(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C.原子是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8.(2017·湘潭)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消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9.(2016·宁波)宁波公交车上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
(3)这种灭火毯我们家庭中也可以备用。若家里的电器起火,使用灭火毯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电线绝缘层烧毁而引起电源短路,造成二次火灾。
10.如图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A”或“B”)。
A.先加热,再通氢气
B.先通氢气,再加热
(2)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B组 深化突破练
11.(2017·武汉)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12.(2016·金华)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二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单质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3.(2017·眉山)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
14.(2017·北京)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15.(2017·鄂州)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簿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研究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利用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气,主要涉及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已略):
Ⅰ.SO2+2H2O+I2===H2SO4+2HI;
Ⅱ.2HI===H2+I2;
Ⅲ.2H2SO4===2SO2+O2+2H2O
请回答:反应Ⅲ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循环分解水的过程中产生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在汽车“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N2+2CO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
编号
T/℃
NO初始浓
度/g·L-1
CO初始浓
度/g·L-1
催化剂的表
面积/m2·g-1

280
0.036
0.162
82

280
0.036
0.162
124

350
0.036
0.162
124
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填写实验编号);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填写实验编号)。
(3)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使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已知在某温度下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
质量/g
产物
产生的热量/KJ
氢气
2
水蒸气
241.8
甲烷
1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890.3
乙醇
4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1367
分析表中数据,燃烧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17.(2016·金华)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实验后发现A装置中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F装置中有水流入烧杯。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
实验装置
反应前
反应后
C装置中试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a
c
D装置中U形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b
d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装置的作用:①“抽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CO存在的定量关系式是__________。(用字母a、b、c、d表示)
课时作业答案精析
1. B 解析 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置换反应;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
2. C 解析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钠是金属,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相同。
3. C 解析 动物呼吸、食物腐烂都是缓慢氧化,不发光不爆炸;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需要氧气参加,都是氧化反应。
4. B 解析 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 C 解析 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6. C 解析 在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端上桌一两分钟颜色就逐渐变黑,这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是被氧气氧化了。
7. C 解析 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故A正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故B正确。绝大部分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有些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C错误。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故D正确。
8. D 解析 风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
9. (1)隔绝助燃物 (2)不可燃、不助燃、绝缘性好等 (3)切断电源 解析 (1)燃烧一般是可燃物与氧气的反应过程,灭火毯的基本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开,也就是隔绝助燃物,使可燃物不能继续燃烧。
(2)灭火毯可以覆盖在火焰上,所以必须具有不可燃、不助燃的特点,同时还要隔热、绝缘性好等。
(3)在家庭中,因为电路老化或其他原因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灭火,以防止电线绝缘层烧毁而引起电源短路。
10. (1)B (2)还原 解析 (1)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就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在加热前要先通入氢气,排出试管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2)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物质,说明氢气还原了氧化铜,生成铜单质;氢气得到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11. D 解析 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具有相同的现象:黑色变红色;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防止液体倒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需要防止液体倒吸。
12. A 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断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属于单质。该反应中反应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可能是氯化物。反应前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反应后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两种物质的分子,即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根据反应的微观图,该反应是化合物反应产生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因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3. D 解析 盐酸能与铁反应,也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不能得到铁。
14. B 解析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A说法正确;a处的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且配平错误,故B说法错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C说法正确;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污染空气,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D说法正确。
15. (1)2Cu+O22CuO (2)由黑色变成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2CO+O22CO2 解析 (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观察簿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由黑色变成红色;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16. (1)Zn+H2SO4===ZnSO4+H2↑ 分解 8∶1 (2)Ⅱ和Ⅲ Ⅰ和Ⅱ (3)2CO2+6H2CH3CH2OH+3H2O (4)H2,CH4,CH3CH2OH 解析 (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反应Ⅲ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由循环分解水的反应可知,生成的O2和H2的关系是O2~2H2,则生成的O2和H2的质量比是8∶1。
(2)由表中的数据及探究的方法可知,实验Ⅱ和Ⅲ催化剂的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和Ⅱ温度相同,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同,探究的是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CH3CH2OH+3H2O。
(4)由表中数据可知,每1g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分别是:
H2:=120.9KJ
CH4:=55.6KJ
CH3CH2OH:=29.7KJ
由以上计算可知:燃烧单位质量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CH3CH2OH。
17. (1)Ba(OH)2+CO2===BaCO3↓+H2O (2)D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3)尾气处理或储存气体 (4)(a-c)> 解析 (1)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
(2)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则一定能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D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3)F装置的作用有“抽气”和收集尾气(或储存气体)的作用。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碱石灰吸收,C装置中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D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d-b)××100%=;(a-c)>,说明除了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外,还有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CO存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