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 第38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届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 第38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02 09:07:26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第 38 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第四部分 地球和宇宙专题一 地壳的运动专题二 地球上的水体内容索引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专题一 地壳的运动返回基础知识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三层。_____和_________ (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壳梳理地幔地核地壳地幔顶部2.地壳是变动的:3.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_____和_____。
(1)火山:地球内部灼热_____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骤然强烈释放的一种形式。全世界各类火山共有2500余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地震:地壳岩石在_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_____或_____而引起的震动现象。震级大的地震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灾难。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我国正处于两大地震火山带的交界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岩浆火山环太平洋地球内力断裂错位地中海——喜马拉雅山4.提高防震减灾能力:首先要提高地震预报能力;其次要提高各类建筑
物的抗震能力,并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发生地震时要迅速撤离到空旷处,或立即躲避在课桌椅或结实物体底下,或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
5.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由____大板块组成,即太平洋板块、
_________、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
块漂浮在_______上,相互不断地发生_____或_____。
(1)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_____或_____。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升高;板块的张裂形成___________,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不断加宽。 六亚欧板块软流层碰撞张裂碰撞张裂山脉裂谷和海洋 (2)板块与地壳活动特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_____处,地
壳比较活跃。
6.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中,大胆
地提出了假设:2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逐渐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在此假说的基础上,又经过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终于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虽然板块构造学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说明了科学假说的重要性。交界7.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冰川、波浪、生物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
(2)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_____,填平_____,使地表趋于_____。风力流水高山深谷平坦命题点1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1.(2017·杭州)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
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C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解析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12345678910命题点2 地壳是变动的
2.(2017·台州)科学家在浙江某山区发现大型海绵生物化石群,海绵是一
种海洋生物。
(1)下列能支持海绵是生物的证据有_______(选填字母)。
A.由细胞构成 B.能繁殖后代 C.能在水中运动
(2)海绵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
变迁是_________的结果。A、B答案 地壳变动12345678910命题点3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3.(2017·衢州)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3级地震,我市有轻微震感,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答案 解析解析 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火山和地震。A12345678910命题点4 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2017·丽水)2017年以来,我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地震发
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B.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答案 解析解析 地震发生时,第一要务是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可以远离危险要素,让自己相对处于安全的环境是正确的。C12345678910命题点5 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5.(2017·长沙)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极地地区的酷寒、干燥、烈风
D.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答案 解析解析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极地地区的酷寒、干燥、烈风,是由于纬度等因素造成的;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是因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B12345678910命题点6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6.(2016·台州)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A.大爆炸宇宙论 B.大陆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 解析D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或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易形成火山地震。123456789107.(2015·绍兴)2015年4月25号(农历三月初七),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
深度20千米,余震70多次,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与我国西藏接壤,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本次地震成因是亚欧板块和_______板块碰撞的结果,当天晚上的月相是___ (选取序号)。答案 印度洋B12345678910命题点7 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8.(2017·湖州)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
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12345678910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
之中,板块的__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碰撞和张裂(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BC(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12345678910命题点8 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知道外力
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
9.(2016·温州)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答案 解析12345678910解析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12345678910命题点8 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知道外力
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
9.(2016·温州)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答案 解析C1234567891010.有关内、外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
表变得高低起伏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子是冰川,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12345678910答案 解析解析 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干旱地区的外力因子是风。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某些地形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而另一些地形以外力作用为主。1234567891010.有关内、外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
表变得高低起伏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子是冰川,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A返回解析答案12345678910专题二 地球上的水体返回基础知识1.水体的分类: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分为咸水(约占97.47%)和_____(约占
2.53%);按水的状态可分为_____水、液态水、气态水;按水的分布情况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_____水。梳理淡水固态大气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_________不断地得到更新和补充。淡水资源3.水资源的分布: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
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据统计,全球约有60%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拥有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表现为___多___少,
___多___少;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表现为___季丰富,___季欠缺,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___。 东西南北夏冬大5.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
(2)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某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3)做好雨季的蓄水工作;
(4)积极开发新技术,将海水淡化利用等;
(5)污水的处理和无害化排放;
(6)中水的循环利用。命题点1 水体的分类
1.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
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水。答案 解析命题规律探究解析 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水体中,海洋水占96.53%。海洋(或“海”)12345678命题点2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水循环包括三个循环,在其运动形式中,下面哪项是完全在陆地上进
行的(  )
A.降水 B.输送 C.蒸发 D.径流D答案 解析解析 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完全在陆地上进行。12345678命题点3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3.(2016·广元)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均匀分布
C.内陆多、沿海少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答案 解析解析 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D12345678命题点4 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4.(2015·怀化)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的通知(简称“水十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据此回答。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北多,西南少答案 解析解析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或东南多,西北少)。C12345678(2)导致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说法中与此无关
的是(  )
A.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C.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增大
D.兴修水利工程答案 解析12345678解析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不容乐观。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够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淡水的需求量增大,进而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程度。我国大部分城市存在着供水不足的问题,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12345678(2)导致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说法中与此无关
的是(  )
A.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C.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增大
D.兴修水利工程答案 解析D123456785.关于陆地水及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
地恢复如新
B.冰川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很少,不属于水资源
C.目前冰川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利用不多,深层地下水也利用率极低
D.世界和中国陆地水资源分布,一般说来都是比较均匀的答案 解析12345678解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判断、冰川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全球水资源和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的总体特点和水资源的利用特点等。由于水资源包含一个广义的范围,因而冰川应属于水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人类对冰川、深层地下水的利用程度很低,从而判断B错误、C正确。
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判断选项D错误。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是极难恢复原来的状态的,所以选项A也是错误的。123456785.关于陆地水及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
地恢复如新
B.冰川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很少,不属于水资源
C.目前冰川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利用不多,深层地下水也利用率极低
D.世界和中国陆地水资源分布,一般说来都是比较均匀的答案 解析C12345678(1)根据表中资料可知Y国(  )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 D.水资源利用率低答案 解析6.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
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下列两题:12345678解析 结合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表可知,该国所消耗的水资源中,外部水足迹占主体,说明该国水资源严重困乏。为减少内部水足迹,一方面节约用水,减少本国水资源利用;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水资源。12345678答案 解析6.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
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下列两题:C(1)根据表中资料可知Y国(  )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 D.水资源利用率低12345678答案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A12345678答案 解析命题点5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7.(2015·临沂)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缓解了沿线
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②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环利用 ③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④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 ⑤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B解析 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兴修水库,同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等。123456788.(2017·德州)下列措施属于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是(  )
A.海水淡化 B.修建水库
C.发展节水农业 D.跨流域调水D 返回答案12345678实验探究与学科素养返回素养提升38地理图像的读图技巧要点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重
要载体和信息来源。阅读、理解、分析、运用地理图像是考生必须具备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在科学地理部分内容的命题中,各种地理图表应该成为地理试题的最重要的背景材料,这对于提高地理试题的信度,充分体现地理的学科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月相图的读图技巧:牢固掌握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月相对应的日期及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等。地理图像的读图技巧地球绕日公转图的读图技巧:牢固掌握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所对应的太阳直射位置及日期、绕日公转方向等。
太阳系构成图的读图技巧:牢记各行星及小行星带的位置、哈雷彗星的组成与周期等。
水循环图的读图技巧:牢记水循环的四个环节等。解析答案 典例1 2012年6月6日发生了难得一见的“金星凌日”现象。这时从地球上
可以看到太阳表面上有一个小黑点在缓慢移动,如图(a)。图(b)是太阳系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______、金星和太阳恰好转到了___________,就会发生“金星
凌日”现象。根据太阳系的结构,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还有
___星。地球同一直线上水解析 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线,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解析答案 (2)“金星凌日”与“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相同,该原理就是
____________。若图(c)中A是太阳,则发生“月食”时,___是地球。光的直线传播B解析 “金星凌日”现象与“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相同,其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若图(c)中A是太阳,则发生“月食”时,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所以图中B处是地球。解析答案 (3)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只在太阳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而发生
“日食”时,月亮却能够遮掉整个太阳,原因是下列情形中的___。
A.月亮体积比金星大得多
B.金星体积比月亮大得多
C.月亮离地球比金星远得多
D.金星离地球比月亮远得多D解析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物体离地球越近时,其遮挡的区域会越大,因此,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只在太阳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而发生“日食”时,月球却能够遮掉整个太阳,这是因为金星离地球比月球远得多,故D符合题意。解析答案 典例2 读水循环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直线上画出箭头,表示水循环路径。解析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环节。蒸发是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受热上升;
水汽输送是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是陆地水回到海洋;降水是由空中向下降落。解析答案 答案 如图所示:典例2 读水循环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直线上画出箭头,表示水循环路径。解析答案 (2)在图中恰当的位置标注出地下径流、水汽输送、降水三个环节。答案 如图所示:解析 地下径流是陆地表面水通过下渗形成的;水汽输送是海洋上空的水汽到达陆地上空的过程;降水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3)对人类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解析 对人类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大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可以使海洋和陆地的水进行交换,使得陆地上的水不断的得到更新和补充。海陆间大循环返回解析答案本课结束考点跟踪练 38 人类生存的地球
A组 基础排查练
1.如图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核、地壳、地幔 D.地核、地幔、地壳
2.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是(  )
A.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变大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3.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4.(2016·衢州)宝岛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B.海浪的冲刷
C.台风的影响 D.气温的变化
5.(2017·郴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据此回答问题,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
A.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6.(2017·昆明)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9.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10.下列地区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  )
A.赤道附近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印度洋海域 D.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11.(2016·常德)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属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是(  )
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开采地下水 D.建设海绵城市
12.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13.(2017·金华)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
A.蒸发 B.蒸腾
C.降水 D.径流
14.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15.(2016·金华)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16.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动员令。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相符合的是(  )
A.围湖造田 B.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17.楠溪江水网密布,流水通畅,是瓯江最大的支流。
(1)对楠溪江地形形成影响较大的外力作用因素是________(填“水力”或“风力”)。
(2)楠溪江江水清澈见底,水质好,是优质的饮用水源。其水体类型属于________(填“海洋水”或“河流水”)。
18.(2017·绥化)读六大板块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板块,B是________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3)当两板块发生张裂时,常常形成______或______;当两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______。
19.2010年4月,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__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炽热的熔岩流喷出后将逐渐冷却,形成岩石,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20.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1)图中数字的含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2)写出图中表示的三种水循环类型:________水循环;________水循环;________水循环。
(3)内陆地区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6·嘉兴)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________(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2)嘉兴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B组 深化突破练
22.下图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
B.红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23.下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课时作业答案精析
1. B 解析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 C 解析 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都可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变大与地壳变动无关。
3. D 解析 火山、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4. A 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 C 解析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由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是不断地碰撞挤压的,这就使得中国和美国不断的靠近。
6. B 解析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马来群岛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7. D 解析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四个选项中只有石蘑菇是风力作用形成的,火山湖和喜马拉雅山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海岸边的怪石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8. C 解析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9. D 解析 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10. D 解析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属于干旱区,水循环不活跃。
11. A 解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基本上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
12. B 解析 海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6.53%;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循环的环节除了蒸发和降水外,还有水汽输送、地表径流、植物蒸腾等。
13. D 解析 “百川归海”是河流中的水最后流到海洋,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14. D 解析 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着纬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北纬40°附近最少。
15. A 解析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人类目前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仅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26%的水可用于人类,必须节约用水。
16. C 解析 围湖造田破坏生态系统。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破坏环境。节约用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不浪费水,第二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及时拧紧水龙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17. (1)水力 (2)河流水
18. (1)亚欧 太平洋 (2)稳定 活跃 (3)裂谷 海洋 山脉 解析 (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图中A是亚欧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3)板块的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当两板块发生张裂时,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当两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
19. 地幔 凝固
20. (1)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2)海陆间 陆上内 海上内 (3)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
21. (1)⑤ (2)B、C
22. B 解析 A、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B、红海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从板块运动方向可以看出,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面积逐渐扩大;C、阿拉伯半岛地处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D、阿尔卑斯山地处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从板块运动方向看出,两大板块向中间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缩小,阿尔卑斯山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
23. A 解析 从图中可说明,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沿海床移动方向随年代分布不同而不同。示意图提供的信息是地壳变动的内力作用,说明了板块是运动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