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卑劣(liè) 晓得(xiǎo) 无耻(zhǐ) 毒手(dú)
B.蛮横(hèng) 捶击(chuí) 恐怖(kǒng) 悲愤(fèn)
C.赋予(fù) 势力(shì) 诬蔑(mèi) 屠杀(tú)
D.毁灭(huǐ) 卑鄙(bǐ) 吓倒(dào) 遭受(zāo)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
B. 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
C. 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
D. 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枊,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仅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 ⑥①④③②⑤ B.⑥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④③②⑤⑥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八)中山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线字;
(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
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文中“你们”指的是 ,“我们”指的是 。
2、演讲者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 .
,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答: .
,
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
,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 .
,
(三)课外阅读
闻一多的真性情
方 子
①在世人心目中,闻一多的形象基本上被定格为两种:一是爱国诗人,一是民主斗士。然而很少人想到,闻一多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人,他的真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魏晋名士。
②闻一多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有个叫臧克家的学生前来报考。当年的国文考试有两道试题,其中之一是《杂感》。臧克家的《杂感》只有一首诗,三句话,闻一多却对这三句话无比欣赏,认为它饱含哲理,判了98分。虽然臧克家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因为有了接近满分的国文成绩,他才顺利进入了青岛大学,后来成为一名诗人。
③中国人历来看重等级,闻一多却更在乎性情相投。臧克家进校后,闻一多非常关心其学业,在写作上更是用心指导。臧克家很快在文坛脱颖而出,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1933年出版的《烙印》则一时洛阳纸贵。臧克家曾感激地说过:“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然而,闻一多并没有将臧克家看作自己的学生,而是视作好友。后来离开青大赴清华执教时,他写信给臧克家说:“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
④真性情的闻一多爱幽默。他教《楚辞》时,常常身着黑色长袍,昂首阔步进入教室,从容地掏出烟盒,问在座的学生:“哪位吸?”学生不接话,他就自己叼上一支,然后边敲桌子边和着节拍唱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这才开始讲《楚辞》。
⑤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平津学生纷纷罢课,赴南京请愿,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铁心抗日。受此影响,青大学生也在当年10月成立反日救国会,计划南下请愿。校方同情学生的爱国之举,但反对学生南下,闻一多也持这种态度。学生去南京后,闻一多在校务会上主张开除带头的学生,同在青大执教的好友梁实秋也表示赞成。虽然,学校最后只是给这些学生“记过”处分,但学生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怀恨在心。
⑥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与梁实秋”。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⑦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⑧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试分别加以概括。
答: .
,
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洛阳纸贵”的含义。
答: .
,
第⑤段中,“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
,
通读全文,联系课文《最后一次讲演》,说说你心目中的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B 2C 3、C 4、D 5、A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 忧虑 (2) 赶走 (3) 这件事 (4)担忧
2. (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3. C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二)课内阅读理解
1、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 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2、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3、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4、A.设问句,B。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5、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
(三)课外阅读理解
1、①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与臧克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②教《楚辞》时,风趣幽默。③在青岛大学,因坚持原则,遭到学生反对。
2、“洛阳纸贵”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文中突出强调了臧克家的《烙印》很受读者欢迎。
3、这句话承上启下,重点在于引出下文闻一多面对学生的反对和捉弄,表现出他的幽默、坦然心态。
4、既是一名爱国诗人、民主斗士,也是一个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最后一次讲演
语文人教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从古至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舍身炸碉堡
有一位舍生取义的当代革命家,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牺牲前所作的《最后一次演讲》。
整体感知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既有对李公朴先生的怀念,也有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行为的揭露和批判,还有对广大青年坚持革命的鼓励,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整体感知
2、闻一多先生的这次演讲,表现了他怎样的崇高品质?
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勇于献身的崇高品格。
整体感知
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爱憎感情非常鲜明、强烈。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整体感知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1-3)
(4-5)
(6-12)
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
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
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
走近作者
闻一多,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1946年7月15日,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追悼会回家途中被暗杀。
人物介绍
李公朴,江苏人。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受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内战。于是,一场“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反动派对此进行了疯狂的镇压,暗杀是他们的主要手段。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他们毫无顾忌,扰乱会场,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文体介绍
概念
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分类
说理型
叙事型
抒情型
特点
鲜明性
针对性
条理性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 蛮横(hèng) 毁灭(huǐ)
赋予(fù) 和蔼(ǎi) 舆论(yú)
字词积累
3、生词积累
污蔑: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
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记一记
深层探究
(1)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3)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深层探究
(1)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2)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3)李先生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深层探究
闻一多先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反动派的无耻与李公朴的光荣放在一起,有力地突出了反动派的卑劣行径,也有力地突出了李先生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
3、作者把反动派的无耻与李先生的光荣放在一起来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深层探究
反动派杀死李先生,是因为他们自己在恐怖、害怕,这一本质说明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
4、根据课文容,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本质是什么?
深层探究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说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深层探究
要争取民主和平,要勇于牺牲
6、齐读课文最后两段,闻一多先生给进步青年提出了怎样的号召?
深层探究
因为闻一多先生在做完这次演讲后,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杀身亡。这次演讲成了闻一多先生生命中最后的绝响,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最后诺言:前脚跨出大门,后脚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是在那个时代的舍生取义的代表。
7、读完全文,说说课文标题为什么叫“最后一次演讲”?
写法探究
对比手法
反复修辞
反问语气
祈使语气
第二人称
举例引证
心理描绘
反动派的无耻,李先生的光荣
反动派的卑劣,李先生的光荣
加强对反动派的痛恨
表达对敌斗争的决心和精神
面对面表达对敌人的痛恨
用实事赞扬和批判
一针见血地戳穿敌人的虚弱本质
拓展延伸
闻一多先生是爱国的,他的《七子之歌》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仅如此,他在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我们已有所了解。课后再读这篇文章,重新认识一下闻一多先生,进一步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巩固提升
1、给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
卑劣( ) 污蔑( )
蛮横( ) 赋予( )
和蔼( ) 舆论( )
(liè miè hèng fù ǎi yú)
巩固提升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两庄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
(2)他们的心怎样长的!(锤击桌子)( )
(3)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布啊!( )
(4)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
(庄—桩 锤—捶 布—怖 陪—赔)
巩固提升
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吗?( )
(3)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
(4)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
(1)对比(2)反问(3)比喻(4)反复
巩固提升
4、“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分析这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首先,这是一个祈使句。这样的句式让人感觉到在当面斥责特务,因而语气强烈。第二,换用第二人称“你”,更能够突出说话人的责问语气,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使情感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课后板书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痛斥——敌人的卑劣
赞扬——李先生的光荣
揭露——虚伪的本质
指出——末日来临
号召——进步青年临危不惧
舍生取义
勇于献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课题 最后一次讲演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了解第二人称在文中的作用。3、体会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重点 了解演讲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难点 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各种句式及第二人称在演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孟子: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有一位舍生取义的当代革命家,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牺牲前所作的《最后一次演讲》。 听。 用时间和石头这两上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既有对李公朴先生的怀念,也有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行为的揭露和批判,还有对广大青年坚持革命的鼓励,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2、闻一多先生的这次演讲,表现了他怎样的崇高品质?明确: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勇于献身的崇高品格。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篇讲演爱憎感情非常鲜明、强烈。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明确:第一部分(1—3):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听,并交流看法。学生分析课文层次。 感知课文中浅显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课文层次的能力。
作者介绍 闻一多,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1946年7月15日,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追悼会回家途中被暗杀。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人物介绍 李公朴,江苏人。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受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听 一般性了解。
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内战。于是,一场“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反动派对这咱革命行为进行了疯狂的镇压,暗杀是他们的主要手段。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听。 了解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背景。
文体介绍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正确深刻的论点、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来开启听众的心灵。其特点主要有:①针对性。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②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③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选择性笔记。 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字词积累 生字积累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 蛮横(hèng) 毁灭(huǐ) 赋予(fù) 和蔼(ǎi) 舆论(yú)生词积累污蔑: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挑拨离间: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笔记。 积累字词
课文精读 .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1)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1)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李先生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作者把反动派的无耻与李先生的光荣放在一起来说,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闻一多先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反动派的无耻与李公朴的光荣放在一起,有力地突出了反动派的卑劣行径,也有力地突出了李先生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根据课文容,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本质是什么?明确:反动派杀死李先生,是因为他们自己在恐怖、害怕,这一本质说明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5、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说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请从文章中找答案。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6、齐读课文最后两段,闻一多先生给进步青年提出了怎样的号召?明确:要争取民主和平,要勇于牺牲。7、读完全文,说说课文标题为什么叫“最后一次演讲”? 明确:因为闻一多先生在做完这次演讲后,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杀身亡。这次演讲成了闻一多先生生命中最后的绝响,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最后诺言:前脚跨出大门,后脚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是在那个时代的舍生取义的代表。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对重点细节的归纳总结。重点句子的作用。重点段落的作用。重点子的作用。品味标题的作用。
写法探究 闻一多先生的演讲不仅慷慨淋漓地表达出了自己对反动派的痛恨,也表达了自己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在写法上,这篇演讲体现了如下三个特征:对比手法的应用:闻一多先生运用对比手法,把反动派与李先生放在一起,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这就故意拉大两者距离,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二节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却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为作用。反复修辞的运用: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多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而突出反动派的无耻,李先生的光荣。比如“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两个“无耻啊”的反复,突出了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语气强烈的反问语气:闻一多先生大量运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对反动派的强烈的痛恨之情:“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运用祈使语气,直面反动特务,表达闻一多先生与敌人作斗争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第二人称的运用,利于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通过改变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举例引证: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闻一多先生在第三段中列举了"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的同时,揭露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心理的描述:闻一多先生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述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戳穿敌人的虚弱本质:“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的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在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有恐怖啊!” 讨论交流,并作好笔记。 把握本文运用的各种表达方式。
拓展延伸 闻一多先生是爱国的,他的《七子之歌》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仅如此,他在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我们已有所了解。课后再读这篇文章,重新认识一下闻一多先生,进一步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重读课文。 了解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
巩固提高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卑劣( ) 污蔑( )蛮横( ) 赋予( ) 和蔼( ) 舆论( )(liè miè hèng fù ǎi yú)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两庄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他们的心怎样长的!(锤击桌子)( )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布啊!( )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庄—桩 锤—捶 布—怖 陪—赔)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吗?( )(3)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4)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1)对比(2)反问(3)比喻(4)反复4、“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分析这话有什么表达效果?(首先,这是一个祈使句。这样的句式让人感觉到在当面斥责特务,因而语气强烈。第二,换用第二人称“你”,更能够突出说话人的责问语气,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使情感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痛斥——敌人的卑劣赞扬——李先生的光荣揭露——虚伪的本质指出——末日来临号召——进步青年临危不惧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舍生取义
勇于献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